首頁 > 文學

董其昌行草七言詩扇頁

作者: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25

扇面怎麼寫4句七言詩

本文轉自:石獅日報

■江蘇鎮江 張劍

明清書畫史上,群星閃爍,出現了不少風格獨具的書畫家,影響廣泛而深遠的首推董其昌。他開闢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新時代,把中國的文人畫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僅有卓著高超的藝術作品傳世,其藝術理論還影響了明清近百年的繪畫理論研究,明末清初的絕大多數畫家,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他的強烈影響。

董其昌(1555—1636),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末書畫家,字思白,號玄宰,又號香光居士。萬曆十六年(1588)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諡文敏。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的書畫創作講求追摹古人,但並非泥古不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後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書畫風格名重當世,成為明代藝壇的主流。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集》《畫旨》等文集,其“南北宗”的畫論,對晚明以後的畫壇影響深遠。

“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董其昌留下的這句名言是歷史上書法理論家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概念劃定晉、唐、宋三代書法的審美取向。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到較好的闡釋和引導作用。

江蘇鎮江博物館有幸收藏一幅董其昌的行草七言詩扇頁(見圖),紙本墨書,縱18。8、橫56。8釐米。扇款題:“董其昌”。鈐“董其昌”朱文方印(殘缺)。董其昌書法早年學顏、虞,中年致力米芾,又追晉人風韻,並參以禪理,故其書風空靈、雋永,被譽為“書家神品”。扇面紙熟,又有摺痕,形式特殊,寫好不易,董其昌是書扇老手,利用扇面的短處而變其長,出現的線條及墨色的變化別有意味,遊刃有餘,瀟灑出塵。

出身貧寒之家的董其昌能在書法上取得超高成就,純屬偶然。明隆慶六年(1572),17歲的董其昌參加會考名列第二。事後得知,董其昌的文才第一,可在批閱考卷時,松江知府嫌其考卷上的字寫得太差,遂將字寫得較好、本應是第二名的董其昌的堂侄董源正改為第一。

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他刻苦發憤鑽研書法,認真臨摹古代名家墨跡,在用筆用墨和結體佈局方面,融會貫通各家之長;以古為師,以古為法。他的書法成就一方面得益於自己刻苦勤奮,善於深刻地悟通、反省,另一方面他與當時的大收藏家項元汴的交往頗多,得以飽覽許多書畫真跡,學習研究了絕大部分名家,因此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在明末即以書畫名重海內。

後世公認董其昌行草書法造詣最高,行楷之妙,跨絕一代。作為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董其昌執掌藝壇牛耳數十年。一直以來,他的作品都是海內外大收藏家尋覓的目標。這幅珍貴的行草七言詩扇頁在上世紀50年代由金融家袁左良捐贈給鎮江博物館。

袁左良,鎮江人,人稱“袁三爺”。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金融業的知名人物,曾任金城銀行襄理。辛亥革命時,袁左良曾與他的哥哥袁耀楣一起參與策動當地駐軍起義,對鎮江光復有功。金城銀行是舊中國最大的私營銀行之一,成立於1917年,總行位於天津,總經理和董事長是赫赫有名的大金融家周作民。

新中國成立後,袁左良曾任公私合營銀行董事,於1966年故世。上海思南路上,至今保留著他在上世紀30年代建造的一座西班牙和伊斯蘭風格結合的花園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