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為什麼說東晉的陶淵明是失意的官場,得意的人生?

作者:由 品詩詞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0

男生說陶淵明什麼意思內涵

陶淵明,東晉末期最為有名的田園詩人,也是我們常提起的“五柳先生”,他的一生創作了無數名垂千古的詩篇,如《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在辭官隱居期間,創作了大量經典田園詩詞,難怪他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為什麼說東晉的陶淵明是失意的官場,得意的人生?

在東晉義熙十年,也就是414年,此時的陶淵明已經年過半百,此時辭官已經8年有餘,在這期間,他創作了20首《雜詩》,這些《雜詩》裡面有對歲月的惆悵,有對人生的感悟。其中以第一首最為有名。陶淵明在這首詩中,加入了哲學和佛學的觀點,賦予了這首詩更多的文化內涵。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為什麼說東晉的陶淵明是失意的官場,得意的人生?

在陶淵明的眼中,人生正如無根之木,無蒂之果,如斷了線的風箏,亦如路上的塵埃,隨風飄逝,不知去向。生命隨著風飄逝,跟著風流轉。

這讓人聯想到大城市中擁擠的地鐵,一秒鐘前大家還一起擁擠在地鐵裡,等車門一開,瞬間人便全部各奔東西。人們經歷了苦難,從一個哇哇落地的孩童到長大成年,再到年過花甲,歷經這人生百態,我們與大千世界合為一體,我們的初心已不在,已經找不到自己最初的影子。

幾千年來,儒家講究血緣關係和傳承,非常看重親情,但是陶淵明在詩中寫到:“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幸運的,有緣相見彼此都應該成為兄弟,何必在乎骨肉之親。這樣的觀點無不與陶淵明在閒暇之時學佛有關,從這一點看,佛學與儒學對待血緣和親情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

為什麼說東晉的陶淵明是失意的官場,得意的人生?

生命無常,我們無法預測到未來更遠的方向,不如及時行樂,讓每天都活得開心且有意義,遠親不如近鄰,遇到好事,不如邀請鄰里一起暢飲,感受當下的美好。

時光一去不復返,也學正處於懵懂的青春,也許已經年過花甲,人只有一次生命,正如每天的太陽不會升起兩次。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時間,在青春時期,努力奮鬥,實現夢想,因為一旦光陰流逝,歲月不待人。

這是陶淵明最有代表性的詩之一,從整篇看下來,陶淵明的詩風質樸無華,但是讀起來卻又耐人尋味,意味深長。他的詩中很少有美麗的辭藻,看似沒有精心雕琢,純屬有感而發,但經過歲月的洗禮,會越發有生命力和新的時代內涵。難怪宋朝大文豪蘇軾在給蘇轍寫信中說道“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

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古代很多的大文豪,大詩人仕途都並順利,蘇軾的一生,為官40年,被貶30年;李白在看透朝廷腐敗之後,騎馬揚長而去。人生為陶淵明關上仕途之門,又開啟生活之窗,有人說,陶淵明是在逃避社會,逃避人生,筆者認為,人生正是由無數的選擇構成,陶淵明放棄了仕途的虛偽和黑暗,選擇了生活的真實與愜意,這何嘗不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