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起於炎帝部落的戰神蚩尤,曾是黃帝的忠實盟友,因兩次背叛而滅亡

作者:由 王玄陵文史筆札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4

姓丁的祖宗是誰

關於黃帝和蚩尤的關係,史書之間一直是說不清道不明,我們只知道他們曾經處於敵對狀態,但敵對關係並不是親緣意義上的關係。黃帝與炎帝曾經處於敵對狀態下,但《國語》等書說他們同為少典之子,或許還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那麼黃帝和蚩尤之間是否也具備類似的親緣關係呢?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辨明的一個問題是,炎帝和蚩尤之間的關係。根據以往的研究成果,我們已經能夠得出的一些比較可靠的資訊:

首先蚩尤是屬於炎帝部落,《逸周書》說蚩尤是赤帝(炎帝)手下的“二卿”之一,許多古籍中的蚩尤都是炎帝手下的反叛者形象。皇甫謐《帝王世紀》說炎帝為“人身牛首”,《述異記》又說蚩尤亦為“人身牛蹄”,牛是炎帝部落的標誌性象徵。

其次我們還知道,蚩尤還曾經隸屬於山東地區的東夷族群,《逸周書》說

“命蚩尤於宇少昊”

,這一點在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中能夠得到廣泛的證明。然而,東夷族群的象徵符號卻並不是牛,而是龍或者蛇,這說明蚩尤應該還有一種龍或蛇的隱藏形象。

那麼這兩者之間到底是怎麼轉變的呢?蚩尤是從東夷族群融入到了炎帝部落,還是從炎帝部落輾轉到了東夷族群呢?

起於炎帝部落的戰神蚩尤,曾是黃帝的忠實盟友,因兩次背叛而滅亡

近些年發現的戰國時期“清華簡”給了我們另一種選擇,其中記載道:

“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五兵”

,戰國以前記載上古史中的“某某之子”往往代表後裔的意思,這裡可以理解為蚩尤曾經是黃帝的後裔。

如此一來,這就變成了一個複雜的三角關係,蚩尤同屬於黃帝、炎帝和東夷部落,那問題就變成了這三者之間的產生順序和演化關係。

司馬遷《史記》之中曾經提到了一句話,以前我們不理解,他說

“蚩尤畔父,黃帝涉江”

,與清華簡的記載相互印證,我們才知道黃帝和蚩尤確實存在一種父子關係的說法。

關於蚩尤的罪惡之源,是古籍之中蚩尤記載唯一的相通之處,即蚩尤作五兵(《尚書。呂刑》寫作五虐之刑),不管是五兵還是五刑都是戰爭的代名詞,也就是說蚩尤是一切戰爭變數的起源。

換句話說,“黃帝—炎帝—蚩尤”這戰爭三要素最開始是穩定的,因為蚩尤做了某些事情,所以挑起了戰火,而在這一系列的戰火變遷當中,蚩尤產生了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和東夷部落的三重身份,好一個“三姓家奴”,莫不是做過和呂布類似的事情?

破解這個悶葫蘆的密碼藏在《山海經》中,《山海經》中提到了一個名叫

“窫窳”

的怪物,據王孝廉等學者考證,這個“窫窳”的故事和蚩尤的故事是同源的,而《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窫窳恰恰就有三種形象。

起於炎帝部落的戰神蚩尤,曾是黃帝的忠實盟友,因兩次背叛而滅亡

最初的形象是牛,《北山經》說:“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後來從牛變成了蛇,《海內西經》說他為“蛇身人面”,窫窳從牛變成了蛇,說明他是先從炎帝部落轉化為東夷部落。

這在某種程度上或許意味著背叛,《逸周書》說炎帝命蚩尤“於宇少昊”,最開始也許是出於向東發展的需要,蚩尤進入山東地區征服了本地的少昊部落,成為了新東夷民族的首領,權勢的擴張終究要引起背叛的,畢竟從親緣關係上來說蚩尤或許與黃帝要更近一些。

雖然黃帝和炎帝同出於少典氏,共同發源於今甘肅地區,但蚩尤是出自黃帝一脈,只不過他向東遷移的過程中加入了炎帝部落。此時的炎帝和黃帝部落尚在今河北、山西一帶,蚩尤被炎帝派往山東東夷地區,穩住陣腳後就起了反叛之心,所以又和黃帝部落勾搭了起來。

據《韓非子》記載: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鎋,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眾所周知,蚩尤在後來的三方大戰中戰敗被殺,所以這一幕不應該是發生在大戰之後,只可能是發生在大戰以前。而泰山正是蚩尤的地盤,黃帝登泰山並非是為了“六合諸侯”,而是為了祭拜鬼神,風伯和雨師都是蚩尤的得力部下,此時他們顯然都在隨蚩尤畢恭畢敬的接待黃帝。

蚩尤的行為很自然地引起了炎帝部落的不滿,所以導致的結果是,“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蚩尤部落的首領被炎帝部落的貳負君臣所殺。危與貳負殺窫窳後,黃帝將貳負之臣危囚禁起來,“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木”。

起於炎帝部落的戰神蚩尤,曾是黃帝的忠實盟友,因兩次背叛而滅亡

貳負本人的下場也很悽慘,“貳負之屍,在大行伯東”,說明貳負已經被黃帝殺掉了。

為窫窳報仇以後,黃帝把窫窳的屍體帶到了崑崙山,讓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救活了他——“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復活以後變成了一個龍首吃人的怪物,郭璞說:

“窫窳本蛇身人面,為貳負臣所殺,復化而成此物也”

這段神話所體現的,或許正是蚩尤背叛炎帝轉投黃帝的事實。

遭此大敗之後,蚩尤憑藉黃帝的庇護潛心發展,據《管子地數》說,蚩尤在此“修教十年”,實力漸漸地強大,他在葛盧之山和雍狐之山發現金屬礦,並在這裡開採煉製金屬製作兵器,大肆兼併周圍的諸侯部落,

“頓戟一怒,伏屍滿野”

,蚩尤一躍而成為了最有實力的部落。

蚩尤的西擴之路難免要與老東家炎帝產生衝突,以往強大的炎帝此時已經不堪一擊,結果炎帝在涿鹿一敗塗地,土地盡喪,不得不向黃帝求助,炎黃之間實現了融合。黃帝此時也明白了蚩尤部落的威脅,所以傾盡全力對付蚩尤,經歷了數次大戰,最後在中冀將蚩尤擒殺。

蚩尤戰敗以後,殘部退回到東夷地區,接著又向南敗退,沿著江蘇一直南下到湖南、貴州等地才立穩腳跟。

在蚩尤部落漫長的遷徙軌跡中,他們所經歷的地方都留下了與之相關的風俗和遺蹟。陝西西安有蚩尤祠,解州的鹽澤被稱為 “蚩尤血”,河北冀州有蚩尤城、蚩尤井,山東東平有蚩尤墓、蚩尤旗,山東費縣有蚩尤城,江蘇沛縣有蚩尤祠,湖南、貴州等多地有祭祀蚩尤的習俗和相關的風俗傳說。

這條蚩尤遺蹟之路,也就是蚩尤部落的遷徙之路。

文|王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