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三思而行:公校vs.私校 天才班vs.IB

作者:由 JACKIE的空調房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5

南師附中ib班是什麼

小兒子今年大學畢業,追隨哥哥的步伐,赴美國展開人生新旅程,我也成了名符其實的空巢媽媽。兩犬兒學業和就業都算得上一帆風順,回想他們的成長曆程,感恩加拿大的教育制度居功至偉,慶幸不用為應試教育焦頭爛額,卻有海量的有趣故事和回憶。

兩兄弟求學歷程不盡相同,但大抵都是在寬鬆的教育制度下健康快樂成長。作為一名華裔媽媽,我也曾有做虎媽的原始初心,但屢被犬兒利用每星期寫一篇文章的機會口誅筆伐,“我的奇葩媽媽如何把百貨公司變成數學課堂”,憤怒抨擊我寓愉快購物於厭惡性實地教學的各種怪誕行為,我最終屈服於兒子的冷嘲熱諷,痛改前非。顯然,加拿大缺乏培育虎媽的肥沃土壤,我最終沒有成為虎媽。

“孟母三遷”在加拿大同樣適用。哥哥小學二年級前所在的學校普通,我們後來搬到全省排名前茅的學區,老師對孩子們無微不至關愛,但天生急性子的哥哥卻覺得老師囉嗦無聊沒勁,後經選拔考取天才班,又轉往另外一所小學,三年間就讀三家不同的學校。

成績總在B級徘徊的哥哥,四年級轉到天才班學習後,一下子豁然開朗。人性化教育的天才班,最大的功勞就是不斷挖掘孩子的天賦,發揮他們的潛能。

但哥哥最大的興趣始終是在學業以外的活動,熱衷參加演講辯論比賽,領導才能獎章更是每年的囊中物。升讀高中九年級,班主任建議兒子去報讀IB PROGRAM,有機會學到更多更深的課程,而且更具國際競爭力。

IB課程的設定,教材深度及考試評分等都有國際標準,被國際普遍認可。而天才班教學至十年級,各教育局自訂教材,學習負擔相對於IB學生輕鬆很多,學生因此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參與社會活動,發展課外興趣,也包括自學AP或準備SAT。

三思而行:公校vs.私校 天才班vs.IB

然而,哥哥堅決不考慮到IB課程的學校升學,IB繁重的學業顯然是“全職折騰,兼職讀書”的他深惡痛絕的,他要和好朋友們一起繼續天才班的學習,因為即將就讀的中學乃逾百年曆史的老校,豐富課外活動更是全區之冠。

我倒是希望兒子考慮在我們家所在的“名校”升學,因為離家走路不到20分鐘,而哥哥執意要去的天才班所在學校,排名向來不理想,校風也過於自由散漫。事實上,“共同富裕共同進步”的理念似乎很早就已貫穿在加拿大不少社會架構和設定中,譬如,豪宅區附近興建低收入房屋,天才班則往往被安排到排名欠佳的學校。

哥哥一進高中,就立即製作了生動有趣的影片角逐學生會,最終獲得大比數選票成為學生會的一員,豐富的校內外活動從不間斷。他會興奮地說:“今天做了一天活動主持,好開心!”也會透露,昔日同窗讀IB,功課做到午夜時分乃家常便飯。

都在同一所公校,天才班有專注學業,拿95分即視為恥辱的學霸。然而,普通班的同學卻完全是另一畫風,一位長期在60分邊緣掙扎的同學數學考獲75分,興奮尖叫,鄭重決定要把試卷貼在家裡冰箱的醒目位置,讓來訪的親朋好友都可以看到。

哥哥10年級開始自創攝錄公司,拍攝婚禮,音樂和紀錄片,直至12年級,被我們勒令要專注學習,挑燈苦讀一年,最後以95。6平均分及豐富課外活動獲頂尖商學院錄取,畢業後進入三大諮詢行MBB之一,後再轉往一獨角獸企業成為最年輕的管理層。

弟弟則是個按部就班成長的孩子,一直就讀全省排名前茅的公立學校,校風純良,小夥伴們都熱衷談論分數,課外補習風氣濃厚。即使極少數來自政府資助房屋的孩子,考試期間也在圖書館苦讀。

兒子中學最要好的幾個小夥伴都被加拿大名校的電腦,工程及金融會計專業錄取,他本人大學畢業也順利到微軟西雅圖總部任職專案經理。

接觸過兩名中學從亞洲來的孩子,父母在他們來加拿大之前就在網上買下學區房,但兩人學業在名牌公校根本跟不上,無法順利畢業,遂轉往一小型私校重讀,一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到一所普通大學讀商科,但歷經五年多才勉強畢業。兩人齊聲炮轟加拿大公校真差勁,他們功課跟不上,老師完全不過問,任由學生自生自滅。

的確如是,中學一個年級動輒500多學生,不像私校只有數十個學生,老師怎能做到體貼入微呢?公校學生的成長更大程度依靠學生的自覺和家長督促。

選擇公校還是私校是一永恆話題。首先要考慮當然是家庭經濟條件,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父母有能力讓子女在一種他們欣賞和認同的特殊教育方法或環境中成長。

其次私校的質素十分重要,口碑佳的老牌私校總讓人趨之若鶩,錄取門檻也高。如果你的孩子有特別的天分和才藝需要,公立學校無法滿足你的要求,就應選擇相應的私校。如果你的孩子自律性非常差,相信私校的保姆式教學能幫對症下藥,若在人數眾多至可濫竽充數的公校則可能會助長孩子的惰性劣性,不利成長。

為探究私校的水平參差,《多倫多星報》記者曾微服出巡,假扮學生到一可以頒發中學畢業文憑的私校,在基本沒有做功課,沒正規考試,甚至嚴重缺勤的情況下,各科目都拿到90上下的高分。政府銳意整頓良莠不齊的私校市場,但是,只要市場的供需關係存在,學生需要分數畢業,學校需要資金維持,這類私校便將應運而生繼續存在。

本人愚見,在加拿大,除非孩子能夠就讀鳳毛麟角的頂級私校,且學生家庭經濟和社會背景雄厚,百年沉澱名校的貼心關愛能讓孩子一直沿著高光軌跡前行,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相反,那些作坊式以分數交易為盈利目的的私校則可避之則吉。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從沉重稅收中分配大量撥款給予公校教育,學校師資及資源豐富。而那些新興冒出的私校,拮据的財政來自有限的學生家庭,學校設施和各項資源之薄弱可想而知。

優質私校的目的如同溫室裡的精英教育,而公校讓孩子接觸更全面的現實世界。聲譽及排名俱佳的公校誠然是不錯的選擇,傳統名校的教育質量都比較高,學區的社群環境及治安也較佳。

加拿大大多數公校畢業的學生會升讀國內的大學或學院,而私校及部分IB學生則基本以考取美國大學為目標。一言以蔽之,選擇學校因個人而異,加拿大的公校大抵不錯, 只要不是某些聲名狼藉治安黑點的學校,孩子們大都能健康成長。

加拿大多元化的教育體系讓學生獲得更多選擇的機會,也吸引越來越多海外留學生,美其名曰“守,可在加拿大大家拿;攻,可南下到美國闖世界”。加拿大沒有大學入學考試,憑11,12年級的成績直接進入加拿大大學;進取型的則可以透過SAT考試,到美國大學升學,開創廣闊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