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李紈為何對賈家缺乏感情?

作者:由 翠袖之思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9

李紈何嘗不羨慕她有丈夫

李紈曾經對眾兄弟姊妹說:“我不問你們的廢與興。”

李紈為何對賈家缺乏感情?

這話細思,令人心寒切齒。這大概才是李紈對賈府真正的態度。

可是,作為一個在賈家生活多年的兒媳,又是深受賈家尊重和關照的寡婦,她為何會如此絕情呢?

應該說,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李紈丈夫賈珠之死,與賈家家長有關。

賈珠十四歲進學,這使得賈政對其前途很抱希望。因為賈政自己是一直沒有中舉,到二十多歲才靠父親,得皇帝賞賜了一個官。可以想象,賈政對賈珠這樣一個兒子是十分自豪的,必定常帶他出去應酬炫耀,可能也因此而引起了國子監祭酒李守中的青睞,於是把自己的獨生愛女嫁給他。

賈珠很乖很爭氣,家長讓進學就進學,家長讓結婚就結婚,家長讓生娃就生個兒子出來。如果一切照此發展,李紈很快會成為舉人夫人、進士夫人,成為榮國府最受尊敬和羨慕的大少奶奶,即便是賈璉媳婦和寶玉媳婦也遠遠不能相較的。

然而,有了兒子之後,賈珠一病而亡——李紈的好運到了頭。

四大家族日益衰敗,這衰敗的表徵就是優秀子弟的匱乏。男權社會,國運和家運都取決於男子的平均素質。

賈家到了末世,連寶玉這種“愚頑怕讀文章”的人,都被寧榮二公視為“略可望成”的,別人更是可想而知了。

賈珠的父親賈政,在工部做官二十多年,才升了半級;母親王夫人是“天真爛漫”、“木頭似的”,屬於媳婦裡笨笨的人物。

賈珠想必也不是天才兒童,而是憑藉勤奮取得了十四歲進學的成果。

這成果,是與他父母的嚴格管教分不開的。

王夫人對襲人說:

我何嘗不知道管兒子,先你珠大爺在日,我是怎麼管來。

可見,王夫人對賈珠的管教是十分嚴格的,包括襲人在內的丫鬟們也有目共睹。

賴嬤嬤對寶玉描述賈家歷代管教兒子的方式:

當日老爺小時挨你爺爺的打,誰沒看見的!老爺小時,何曾像你這麼天不怕地不怕的了。還有那大老爺,雖然淘氣,也沒像你這扎窩子的樣兒,也是天天打。還有東府裡你珍哥哥的爺爺,那才是火上澆油的性子,說聲惱了,什麼兒子,竟是審賊。

雖然賴嬤嬤沒提賈珠,但是不難推測,賈珠也是這樣被打著長大的。賈家教育兒子,主要就是靠打罵。賈政的管教風格也是一貫的又打又罵和人格羞辱。我們可以想象,

賈珠曾經在父母雙重的嚴苛管教下,廢寢忘食地用功和盡孝。

賈珠十四歲成為秀才,不到二十歲去世,中間六年,應有至少一次鄉試機會,望子成龍的賈政想必也不會讓他錯過。然而學霸賈珠並未中舉。

當然,未中原因有很多:也許是運氣;也許是身體狀況不好;也許婚後妻妾共處,初為人父的複雜生活,讓年輕的賈珠疲於應付……總之賈珠沒能考中。其實沒考中也很正常,中舉本來就不容易,賈政自己也不曾中舉。

但是賈珠起步的順利使得賈政夫婦對他寄予了超出一般的期望。可能

在子女教育上,賈政夫婦太缺乏挫折教育了。

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可不亡的時代,賈政對賈珠的人生前景和生活方式有絕對的決定權。作為家族中唯一的略有可望者,賈珠承擔了過多的壓力。在拔苗助長與重重壓力下,賈珠一病而亡。

因為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賈珠的死成為賈政夫婦二人不可碰觸的痛。他們很少提到賈珠,夫妻間變得格外客套,賈政更樂於與沒心沒肺的趙姨娘相處。王夫人則託病不理家務,天天唸佛,對一切吃喝玩樂都失去興趣,除了給李紈母子金錢補償,平時很少關心和親近他們——

是因為對賈珠之死,連累兒媳守寡而抱愧,還是暗恨兒媳剋夫命,沒照顧好兒子而導致他英年早逝呢?恐怕二者兼有。

李紈為何對賈家缺乏感情?

賈珠的死亡,使李紈不得不走入一個槁木死灰的生活方式。午休時間,賈璉在隔壁戲鳳姐,李紈只能在炕上睡覺。送宮花沒有她的份兒,清虛觀打醮她也自覺不去。平時也不施脂粉,尤氏來洗把臉,只能

用丫鬟們的脂粉。

李紈做寡婦做得很到位很規矩,但並不意味著她很享受這種寡淡的生活方式。當寶玉捱打時,王夫人提起賈珠,李紈跟著落淚,她對丈夫是很懷念的。因為沒有了丈夫,她的夫妻恩情和功名虛榮都成了泡影。

賈珠的早逝有相當一部分是父母望子成龍的壓力所致。也有讀者解讀說,賈珠可能是在政治鬥爭中作了父親的替罪羊,因為邢夫人曾經教導賈璉說“人家還替父親死呢”,大概是指賈珠。無論是哪種原因,賈珠的死總歸是與他父母難脫干係。李紈心裡對公婆難免心懷怨懟。

另一個原因是,李紈感覺自己在賈家並未受到厚待。

賈家貌似對李紈待遇不錯,這主要體現在經濟上,鳳姐算賬說:

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子,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因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從鳳姐敘述來看,這給與李紈的特別優待,似乎是賈母首先想到和提出的。王夫人主要是附和。如果賈母不提,王夫人能想到嗎?很難說。

王夫人在眾人眼中是“菩薩似的”,菩薩是什麼樣呢?就像廟裡神像,有求必應,求了才應,你不求,她也想不到。

因為她的心思只在自己健在的兒子身上。

通常

婆婆對於早逝兒子的遺孀,不會太喜歡,兒子早死,兒媳難免有照顧不周的嫌疑,至少剋夫的罪名是免不了的

。但是孫子需要兒媳撫育,況且人家年輕守節令人敬服,依禮也必須善待。李紈尚德不尚才,寡婦應該清淨生活,那麼剛好剝奪她的管家權力,讓她帶著姐妹們讀書做針線。

李紈對這種安排也自得其樂,書香門第出身的她未必喜歡應付冗雜的豪門家務。她的內心是愛美愛玩的,她帶著姐妹們起詩社,自請擔任詩社社長。雖然大家覺得,她的端莊令人有賓住的感覺,但人人都喜歡和她一起玩。

然而李紈在心底與賈家和這些人都是疏離的。

她表面節儉,暗地攢錢,也留心經濟和市價。花草香料的價錢她比誰都清楚,鳳姐給詩社捐的活動基金,她自己扣下,蘆雪廣詩社依然要大家集資。她這樣吝嗇,說明

她是個悲觀主義者。丈夫的早逝,使她懷疑世上不存在歲月靜好這件事,一切的美滿寬裕可能都是暫時的。

也許賈母去世後,賈家當家人未必會再照顧他們母子;也許賈家會垮掉(連黛玉探春這樣的嬌小姐都看出日後會後手不接,何況對經濟形勢敏感的寡婦李紈);也許賈蘭以後並不成器;甚至,也許賈蘭也會夭折……

這世上唯一能善待李紈而永不變臉的,就只有金錢了!

至於親情,其實都是虛無。賈家這些家長,只有賈母能偶然想起賞賈蘭一碗肉吃。年終家宴,要不是賈政想起賈蘭沒來,也不會有人注意到他的缺席。

王夫人平時對孫子兒媳無甚關照,一到裁員倒是馬上想起要裁賈蘭的奶媽——也是,三春都不是她親生,裁她們的人不合適,只有裁兒子和孫子的僕人才比較順手。寶玉與襲人云雨之後,奶媽依然能隨侍身邊進言禁酒,賈蘭才十歲出頭,已經要撤奶媽了。王夫人對待長子遺下的獨子,未免刻薄了些。

李紈把這些都看得很透,她對賈家早就失去了親情。賈家真心對她好的大概只有賈珠,他已經死了。所以她說“我不問你們的廢與興”。

李紈為何對賈家缺乏感情?

李紈的態度也影響到了賈蘭,如果爺爺不叫,他對出席年終家宴也沒興趣。學堂裡寶玉等人打架,他拉著賈菌說“不與咱們相干”,

賈只是他的姓,不是他的家族和親人

。在這點上,賈蘭倒與惜春相似,只求做個自了漢,希望別人別拖累他。

別人好了,他不羨慕也不巴結;別人倒黴,他不同情也不幫忙。

綜上所述,李紈對賈家並無深情厚誼,賈家的熱鬧興旺,他們母子沾光有限,日後賈家敗落,他們自然也不會樂於援手。這就是“不問你們廢與興”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