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碧艾香蒲處處忙

作者:由 上官賀拔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1-30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生寫的是誰

碧艾香蒲處處忙

碧艾香蒲處處忙

碧艾香蒲處處忙。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

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這是元代舒頔(dí)的一首《小重山 端午》,舒頔(dí)老先生字道原,績溪(今屬安徽省)人。擅長隸書,博學廣聞。曾任台州學正,後時艱不仕,隱居山中。入朝屢召不出,洪武十年(1377年)終老於家。歸隱時曾結廬為讀書舍,其書齋取名“貞素齋”。著有《貞素齋集》、《北莊遺稿》等。《新元史》有傳。

碧艾香蒲處處忙

碧艾香蒲處處忙

這位老先生,大概學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為五斗米折腰‘。這首詞作於明朝建立(1368年)之後的一個端午節。舒頔生平處於元明之際,《新元史》稱他“遭逢亂世”,“嘗避寇巖谷,被執,頔正色叱賊(指朱元璋等起義軍),賊感而釋之”。他忠於元朝,入明不仕。

碧艾香蒲處處忙

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對比。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蘊含了濃重的民族風味,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全詞從“碧艾香蒲”入筆,“處處忙”道出了端午時節的忙碌。兒共女,慶端陽,描摹出一幅閤家團圓共度佳節的溫馨,刻畫出了中華民族在節日之中共享天倫的樂趣。

碧艾香蒲處處忙

“細纏五色臂絲長”,纏五色臂絲是荊楚之地的一種民族風俗,是在端午節由孩子們將五色絲帶纏在臂上,這種五色的臂絲又叫“朱索”或者“長命縷”,據說能夠降服鬼怪,企保平安。上闋的最後兩句“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將全詞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為下闋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調,為抒情作了鋪墊。“誰復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悵”的緣由,原來人們忙著過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慶,而忘卻了這個特殊節日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幾乎沒有人還記得那為愛國詩人屈原。作者有感而發,直指俗弊。在這熱鬧喜慶的節日裡,詩人卻“空惆悵”,與“慶端陽”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下闋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運用了對比手法,寫追悼屈子之情思。

碧艾香蒲處處忙

“空惆悵”慨嘆了世人忙於節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厚重的歷史內涵:表達對愛國人屈原的懷念之情。“無人解”抒發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的崇敬。

碧艾香蒲處處忙

歷來寫端午的詩詞都很多,多半會提到屈原的舊事,借屈原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或者抒發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懷,或者讚揚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義之心,總之,流不盡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國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淚。“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梅堯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戴叔倫)。這首也沒有獨闢蹊徑,照舊有些沉悶之氣。

再來看看舒頔(dí)老先生的另外兩首詞。

【中呂】朝天子

學呆,妝痴,誰解其中意?

子規叫道不如歸,勸不醒當朝貴。

閒是非,子心無愧。

儘教他爭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

碧艾香蒲處處忙

【雙調】折桂令

壽張德中時三月三日

問仙娥何處稱觴?

帕遞香羅,壽祝張郎。

整整杯盤,低低歌舞,淡淡韶光。

想無愧乾坤俯仰,且隨緣詩酒徜徉,樂意何長。

人醉西池,月上東牆。

過今朝三月初三,昨夜長庚,書幌光含。

狂客追歡,歌姬索笑,餘子醺酣。

且莫說鶯兒目完目完,試聽他燕子喃喃,此樂何堪!

多君暢飲,容我高談。

這些都是避世清談,甚至裝瘋賣傻。和《詩經》開創得“悲而不傷,哀而不怨”的溫柔敦厚的詩風與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藝術傳統是分不開的。

碧艾香蒲處處忙

當然,也有很多端午的詩詞,沒有提及屈原故事。

唐代殷堯藩的同州端陽一首,表達了作者長期離鄉背井,而今返里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鶴髮垂肩尺許長,

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

卻問何方是故鄉。

碧艾香蒲處處忙

杜甫的端午日賜衣,就更是一派欣喜若狂,感恩戴德的景象。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碧艾香蒲處處忙

宋代蘇軾的浣溪沙端午,就是更是滿眼玉臂雲鬟,浴芳流香,美豔不可方物。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碧艾香蒲處處忙

歐陽修的《漁家傲 端午》,也是從怒放如燃石榴花起興,後來寫道睡眼惺忪的美女春夢。

五月榴花妖豔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

等閒驚破紗窗夢。

碧艾香蒲處處忙

端午的詩詞,汗牛充棟,不可列舉。

事實上,古人對於端午,還是有些其他講法的,也不是一定專指農曆五月初五。

容齋隨筆》上講,’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為千秋節。張說《上大衍曆序》雲:“謹以開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唐類表》有宋璟《請以八月十五日為千秋節表》雲:”月惟中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

呵呵,大概在唐宋之際,每月的初五都可以被稱為端午。

上官賀拔原創圖文,謝絕剽竊、抄襲、文字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