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日中見鬥”:《周易》豐卦爻辭中的日月食天象解析

作者:由 抱雪齋讀易筆記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5-20

王假之如何讀

上回說到,傳說中的“大衍筮法”實際上涉及的是曆法置“閏”的內容。

“閏”字,是“王在門中”之形,是古代王者告朔的形象描述。

巧的是,《豐》卦的卦辭一開頭,就說:“

亨,王假之

”。

這個“王”,無疑就是前來告朔的王者。

更巧的是,我們還說過,“豐”卦之豐,就是周文王得河圖,受天命之後營建的豐邑;文王在豐所修建的靈臺,就是王者用來“視朔”的觀臺,也是文王受命的標誌性建築。

所以,《周易》的作者寫到的這個“王”,毫無疑問是指代周文王。

古時的王者頒正朔,是展示其受天命的隆重儀式。文王受命,第一件事自然也是要頒正朔。

前面說過,正朔的最直觀和簡易方法,就是看日食。

日食,必定發生在日月相交的朔日。

巧的是,《豐》卦的卦爻辭描述的,正是一次典型的日月之食。

一、“日中見鬥”中的月食

最早提到《豐》卦與日月之食有關的著作,是戰國時的易傳《彖》。

“《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訊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彖.豐》)

根據《彖》的說法,《豐》卦不僅與日食有關,還與月食(月盈則食)有關。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要從《豐》卦的“日中見鬥”這句爻辭說起。這句爻辭在卦中出現了兩次。

“日中”一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正午,一個是春分。作者實際上是一語雙關,一箭雙鵰,極其精妙。

我們先來說說“日中”的春分之意。

《堯典》雲:“

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

意思是說,仲春春分時,日夜長度中分,故謂之“日中”。該月的傍晚時可以看到南宮朱雀七宿正展翅高飛在南方天空,謂之“星鳥”。

《月令》也說:“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

”這是說,仲春春分之月,日月合朔於二十八宿的“奎”宿,凌晨之時,建星出現在南方中天。

鄭玄注云:“

仲春者,日月會於降婁,而鬥建卯之辰也。弧在輿鬼南,建星在鬥上

”。

發現了嗎?“日中”春分的仲春之月,其凌晨時的標誌性的天象建星,位置恰恰是“

在鬥上

”!(“建星”,與鬥建一樣也稱“建”,而且與南斗六星同屬鬥宿。)

“日中見鬥”:《周易》豐卦爻辭中的日月食天象解析

日中春分之月,凌晨鬥宿位於南方中天

這個“鬥”,就是“

日中見鬥

”中的“鬥”。

這個“日中”,也就是“日中見鬥”中的“日中”。

所以,《豐》卦爻辭中的“

日中見鬥

”,第一層寓意就是:

在日月平分的春分“日中”之時,“鬥”宿會在凌晨時處在正南方的位置

巧的是,春分“日中”之時,恰恰是在立春之後的45天。

按照古代王者的正朔之法,立春是四時之始,又是太陽執行週期一“歲”的開始,因此這一天最好又是一個朔日,這樣一來月亮的執行週期就能夠與太陽在起點上重合。

因此,“朔旦立春”,被視為“王者歲首”。

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史記.天官書》)

按照這個“王者歲首”的正朔原則,立春應該是一個吉利的朔日(朔日又叫初吉),那麼,到了45天之後的春分(日中)時,恰好是一個滿月的望日。

更巧的是,月食必然發生在望日!!!

難怪《彖》在解釋《豐》卦時會說:“

月盈則食

”了!作者顯然是明白《豐》卦的“日中”也有春分之意!

更巧的是,《豐》的上卦震,為後天八卦方位中的正東方之卦,下卦離為日,日在正東即為春分日中之時,則“日中見鬥”,可見《周易》的作者觀象繫辭何等巧妙!

“日中見鬥”:《周易》豐卦爻辭中的日月食天象解析

《豐》的下卦離為日,上卦震為春分之卦

二、“日中見鬥”的日食

接下來,我們看看“日中”的正午之意。

歷來已經有很多人指出,“日中見鬥”,意思是正午時分發生了日食,導致天空黑暗,連“鬥”都可以看見。

這個理解自然是很正確的,《豐》卦六句爻辭,詳細地描繪了這次正午日食的全過程。

那麼,“鬥”指的是什麼?北斗嗎?

不是的,正如前文所述,此處的鬥,指的也是南鬥,二十八宿中的鬥宿。

《周易》的作者說“日中見鬥”,不僅僅指出的是日食發生的時間是正午,而且指出了這次日食發生的月份!

我們說過,《周易》的384爻,恰好與一個閏年的13個月天數相同。

巧的是,《周易》的第五十五卦《豐》,恰好排在全書的第324爻之後。

324天,恰好是整整11個朔望月的天數。

從王者歲首立春的第一個朔日開始算起,第324天,恰恰是第11個朔日。

這個月,是仲冬之月。這個月的朔星,是鬥宿。

朔星:正月營室,二月奎,三月胃,四月觜觿,五月東井,六月柳,七月翼,八月角,九月氐,十月尾,十一月鬥,十二月婺女。《堪輿》

巧嗎?夏曆的第十一個月,日月合朔的位置是在鬥宿。

《月令》中也說:“

仲冬之月,日在鬥

”,指出十一月仲冬時節,太陽的日躔位置是在鬥宿。

這個時候如果發生日食,正是“

日中見鬥

”!!!

三、冬至日食

巧的是,仲冬十一月,是冬至的時節。

冬至的意義之重大,我們已經重複了無數遍,此處不再贅述。

《周易》的作者在十一月這個冬至之月,提到了“日中見鬥”的日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資訊。

古代的歷法中,除了以朔旦立春為歲首,也有以冬至朔日為歲首的。

相對於立春而言,冬至更容易觀測和確定。

因為這一天的太陽影長是全年最長的。

尤其正午日中之時,更容易觀測到這一點。所以《豐》的卦辭說:“宜日中”。

如果在冬至這一天的日中時,恰好發生了日食,對於王者頒佈正朔來說,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

因為它幫助王者確定了曆法上的兩個重要週期:“章”和“蔀”。

什麼叫做“章”?

《續漢書。律曆志》雲:“

至朔同日謂之章

”。

意思是說,冬至和朔日如果在同一天,就叫做“章”。古歷規定,一章為十九年,也就是說,如果今年的冬至和朔日在同一天的情況,每過十九年才會重現一次。

簡單來說,“章”,確定的是曆法上冬至和朔日的重合週期。巧的是,《豐》卦的爻辭中,赫然也有“

來章

”一詞!!

什麼叫做“蔀”?

《續漢書。律曆志》雲:“

同在日首謂之蔀

”,

這是說,如果冬至的時刻和日月合朔的時刻都正好吻合,就叫做“蔀”。古歷規定,一蔀是76年,也就是說,如果今年的冬至和朔日都在同一時刻的情況,每過76年才會重現一次。

簡單來說,“蔀”,確定的是曆法上冬至和日月交朔的時刻。巧的是,《豐》卦的爻辭中,赫然也有“

豐其蔀

”一詞!!!!

巧合嗎?怎麼可能會這麼巧!!???

事實上,《豐》卦中這種“日中見鬥”的日食情況,如果確實發生過,那麼至少要滿足這樣的幾個條件:

第一,發生在冬至朔日(來章);

第二,發生在正午時刻(豐其蔀);

第三,日月合朔在鬥宿;

第四,日食的食分很大,甚至達到可以“日中見鬥”,最好是日全食;

第五,最好可以在文王受命的“豐”這個地方觀測到。

這樣百年難遇的天象,是否真的發生過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文為《周易》天文曆法密碼系列第二十五篇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抱雪齋讀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