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為避世者誡:思量自古逃名者,多少清閒到白頭

作者:由 荼蘼香晚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04

避世之人什麼意思

相州官舍(宋·張詠)

林木千重閉郡樓,西山濃翠去無由。

思量自古逃名者,多少清閒到白頭。

詩中的西山是指首陽山,在今山西省永濟縣 南,相傳伯夷 、叔齊隱居之地。

無由,沒有途徑。

這首詩是張詠在公元989年擔任相州通判時作,描寫了避世隱遁與閱歷紅塵之間的糾結心情。

第一句寫眼前景:林木層層疊疊,連城樓都遮住了。

第二句寫內心戲:料想伯夷 、叔齊隱居的首陽山也是蔥蔥郁郁,我縱有隱居之心,卻也不能。

三四句我覺得有兩種意思可以解釋,明面上可以這麼理解:細細想來,從古到今,避世隱遁的人,很多人真是清淨了一輩子。如果這麼理解,那麼張詠的思想就是消極避世,這詩也無足稱道。

做為北宋名臣,張詠歷知縣、通判、太常博士、樞密直學士,出任益州,參與鎮壓李順起事,對蜀民實行懷柔政策,恩威並用。作過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興軍、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績,累進禮部尚書。平生以剛方自任,為政尚嚴猛,好慷慨大言。

北宋方立,正是讀書人達濟天下之時,很難想象這樣的張詠會是一個避世逃名者。所以,我覺得張詠想表達的是:細細想來,從古到今,避世隱遁的人,只是清閒了自己,於世事無補啊!是對第二句的否定。

據說現在終南山上隱居避世之人上萬,殊不知,古人隱居終南山,不過是想走終南捷徑,歸根是想入世,若真是想隱居何處山野不能隱居?

父母養,老師教,學得一身學問技能,選擇與山野偕老,雖說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然而,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如此避世,實是社會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