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作者:由 公子乙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2-15

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什麼意思

唐朝的老師也不好當,師者斯文掃地,韓愈憤而著《師說》。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今天是第三十五教師節,靜下心來,寫了篇關於教育與教師的短文,以此祝願老師祈福教育。

——謹以為記。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人人都知道,“尊師重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在《禮記·學記》中就曾說過:“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但是,在歷史的不同時期,老師們的地位與聲譽是曾跌入谷底的。曾幾何時,老師們就有個非常有“味道”的別稱,叫“臭老九”。臭則臭矣,還行九,看來,這地位是低得沒治了。當時,老師們(知識分子)是排在“地、富、反、壞、右、叛徒、特務、走資派”之後的,因其位居第九,所以才獲得了“臭老九”的美號的。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其實,“臭老九”一詞並不是現代才有,它是源於蒙元,“元制,一官(政府官員)、二吏(不能擢升為官員的政府僱員)、三僧(佛教僧侶)、四道(道教道士)、五醫(醫生)、六工(高階工程技術人員)、七匠(低階手工技術人員)、八娼(歌舞姬或妓女)、九儒(知識分子)、十丐(乞丐)(《陔餘叢考》)。”儒者的身份排在娼之後,僅僅高於乞丐。由於元朝存在時間較短,這樣的排名鮮為人所識,所以,流傳不廣。

直20世紀60年代中期,“臭老九”其名才臭名遠揚。當時,“臭老九”並非專指老師,而是指一切有文化、有學識的知識分子。當時,一大批知識分子被批鬥勞動改造,有的甚至命喪黃泉。當時有人就曾說過,“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這種現象,直到1978年才有所改觀。1978年以後,“臭老九”大多恢復名譽,重新走上新的崗位,為社會奉獻餘熱。但是,由於輕視或敵視知識的觀念延習已久,所以,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又出現了“研究導彈的,不如賣茶蛋的”這一腦體倒掛的奇異現象。

高考制度的恢復,一度曾讓老師們又成為神聖講壇的主導,併為國為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傑出人才。但是,因受金錢至上觀念的影響,如今的老師,無論是其權益還是地位,又受到指責與挑戰,儼然成為社會的弱世群體。其實,在社會價值多元的時代,不管盛世、衰世,有如此現象是非常正常的。比如,我們引以為傲的大唐,也就有過不尊師重教、斯文掃地的時候,為此,有著一代文宗之譽的韓愈老師曾經憤而著《師說》。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韓愈的《師說》因入選擇中小學教材而廣為人知。但是,韓愈因何而著《師說》卻鮮為人知。韓愈是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雖然韓愈如此傑出,但是,由於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安史之亂後的特殊時期,曾經的盛唐正日趨沒落,這給他的人生帶來許多困惑與糾結。韓愈雖出身世家(韓愈系西漢韓王信之後,其父親韓仲卿官居秘書郎,死後贈尚書右僕射),但是,3歲即遭喪父之痛,其後,他由兄長韓會撫養。韓愈11歲那年,哥哥韓會因受元載牽連,貶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於韶州任上。是年,韓愈年僅12歲,嫂嫂就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韓愈好學,也會學,成績更是槓槓的。所以,韓愈19歲那年,便信心十足地進京趕考,“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可惜的是,韓愈第一次科考名落孫山,心情沮喪至極。其實,韓愈沒能考上,未必是文章寫得不好抑或是臨場發揮失常,可能也跟他為人低調、不愛混圈有關。

韓愈“在京八九年矣,足不跡公卿之門,名不譽於士大夫之口”。相比而言,其他詩人成天帶著干謁詩和行卷混跡於王公大臣之間。而唐朝科舉考試並不糊名,換言之,試卷上沒有裝訂線,不會密封。閱卷老師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一旦覺得哪個名字眼熟,自然而然會優先錄取。為人低調、不愛混圈的韓愈,難免吃虧。之後,韓愈接連又考了兩次,均不中。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公元792年,25歲的韓愈第四次參加科考,終於考中進士。這一年,金榜題名的還有李絳、崔群、武元衡、裴度,都是將來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所以,那一屆科舉史稱“龍虎榜”。韓愈25歲中進士,說實話不算晚。想當年,白居易27歲中進士,喜滋滋地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在唐朝,考中進士並不一定有會捧上金飯碗,還得經過各種考核、培訓才能入朝為官的。其中,最主要的途徑,就是要透過吏部的博學宏詞科考試。博學宏詞科考試,韓愈連考了3次,都未透過。眼看,從正經途徑步入仕途,是難上加難了,本來不屑逢迎的韓愈,也懷疑起自己的人生了,於是,韓愈也同其他許多一樣,選擇了“曲線就仕”,他跑去找宣武軍節度使董晉。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受到董晉推薦,得試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出任宣武節度使觀察推官。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董晉對韓愈有知遇之恩,在任觀察推官三年間,盡心輔助董晉。但是,好景不長,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晉逝世,韓愈隨董晉靈柩離境。。同年秋,韓愈應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之聘,出任節度推官,試協律郎。貞元十六年(800年)春,韓愈回到徐州,於夏季離開徐州,回到洛陽。同年冬,韓愈前往長安,第四次參吏部考試。這次考試,韓愈得以透過銓選。次年春,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

韓愈的“四門博士”,其實就一教職,其職責就是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幹的庶人子弟。通俗點說,韓愈的四門博士就是國子監裡重點班的班主任兼國學老師吧。韓愈本來是靠學習成績優異,才混到現在這個教職的,但是,他進入國子監後,卻發現了讓他心寒的現象——由於科場黑暗,朝政腐敗,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學子對科舉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鬆學業;當時的上層社會,看不起教書之人。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在士大夫階層中存在著既不願求師,又“羞於為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國子監的教學和管理。韓愈對此痛心疾首,便憤而寫下一篇流傳後世的《師說》,以澄清人們在“求師”和“為師”上的模糊認識。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由於當世輕師寡,韓愈又發出浩嘆: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韓老師說的是啥意思呢?用現代語言來表述就是,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於這吧?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其實,韓愈的《師說》之所以能最終成文,還得益於他的一個名叫李蟠的學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藝 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說的是有個叫李蟠的孩子,只有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韓愈喜歡的這個學生李蟠,李蟠也確實沒負恩師所望,第二年(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年僅18歲的李蟠便考上了進士,並且還有第一名,18歲得中狀元,這在兩千多年的科舉史上,也屬罕見。

其實,教育的發展與改進,是需要時日的,不論古今中外,都是有過彎路與改變的。所以,我們要相信時間,相信人類的智慧,社會以及世人會再對於教育工作及廣大老師們給出一個正確選擇的。

教師節重溫《師說》:一代文宗韓愈,為何也概嘆老師不好當?

今天,是第三十五個教師節,老黃在此唯願天下為師者都能秉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態,勵己樹人,只管耕耘,別問收穫,相信,時間會讓社會及世人再給教育與教師一個再認知與再認同的選擇。最後,老黃在此謹祝各位老師身心健康、節日快樂!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