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中國山水畫畫理》:探求山水畫藝術的內在規律

作者:由 南方新聞網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7-30

山水畫是指什麼

《中國山水畫畫理》:探求山水畫藝術的內在規律

南方網訊 廣西師大出版社近期出版新書《中國山水畫畫理》,本書作者陳玉圃從山水畫的本源、規律、方法、技巧等角度對其進行了透徹的解析,道技兼顧,理法並重。

全書分為十部分,包括筆墨、構圖、意境、煉形、修養、虛實、氣韻、正見、畫法、畫道玄談等。本書從山水畫的畫理與技法、研習與創作的實際出發,層層深入,進而及至繪畫理論與思想,對於山水畫從實踐到理論進行了深刻細緻的分析,畫法切合實用,理論由淺入深,是研習山水畫、獲取正知見的有益書籍。本書迄今已三版問世,自初版以來產生了很大影響,受到廣大讀者和山水畫研習者的一致好評。

作者簡介

陳玉圃,1946年生於山東濟南,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陳玉圃擅長山水畫和花鳥畫,少時師從著名畫家黑伯龍、陳維信先生。1980年考取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師從黃獨峰教授。曾先後任教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師範大學等,從事美術教育及美術創作數十年。出版有個人畫集多部,並著有《斯文在焉——陳玉圃談藝錄》《寫意國畫四君子》《從傳統走來——陳玉圃解析唐寅》《南田畫跋解讀》《樗齋詩叢》《樗齋畫譚》《樗齋自選詩詞百首》等。

試讀文章

概說

理是紋理或條理的意思,荀子說:“井井兮其有理也。”“井井”是很有秩序的意思,就像人身上的脈絡,所以被引申為理路或軌跡。萬事萬物皆可因其理路來認識。所謂畫理,也就是繪畫藝術內在的規律而已。

法是指方法、技法。石濤說: “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可見法是太樸剖分的結果。太樸就是混沌狀態的萬物本始,也就是太一。太樸一散、再散然後有萬法紛呈。所謂“中為一理,散為萬事”,可知理乃是一之理,而此一理則是維繫萬法,也是派生萬法的根本,故畫理剖分於是有:筆法、墨法、皴法、石法、章法……

所以法雖繁雜,一理可統,理雖玄秘,循法可及。因此,研究畫法,可以上追其理,如能得其理,則可以“無法而法”,生生不窮了。畫家悟此,就像拿到了中國繪畫藝術殿堂的入場券,進而認識之、擁有之就不再是困難的事了。這裡,謹就中國山水畫畫理及其技法,剖析如下,唯水平所限,必多謬誤,權作引玉之磚吧。

筆墨

(節選)

筆墨是中國畫藝術的先決條件,是最基本的繪畫語言,離開筆墨也就談不上中國畫。然而,古人曾這樣說:“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難道還有沒有筆,或沒有墨的繪畫嗎?可見,古人所謂筆墨並不僅指作為繪畫工具的筆與墨,也不僅指作為繪畫語言的筆與墨,而應該是兼而有之的技法性問題。清王概認為:“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無輕重、向背、雲影、明晦,即謂之無墨。”這是就山水畫而言的。所謂筆,是指山水畫中山石的外輪廓線及皴類短線,而墨則是指山石皴法的墨色的輕重、向背。其實從技術角度看,更準確地說,即使有輪廓線,而線條運用不得法,質量也不會高。皴有輕重、向背,而其墨法變化不精妙也可謂之無筆、無墨。其實,何嘗只有皴中才具墨法,輪廓線中又何嘗不具墨法?何嘗只有輪廓線才具筆法,皴、點、面、團,凡所有畫中筆觸又何嘗不具筆法?因此,所謂筆,除作為工具解外,主要是指畫中所有筆觸及其運用方法(圖1)。墨則除作材料解外,主要是指畫中所有筆觸及畫面整體的墨(包括色)的濃淡乾溼、自然潤化的效果及其運用方法。筆和墨原本是一回事,沒有筆何以運墨,沒有墨何以彰筆?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而習慣把筆和墨分開來講。

首先說用筆。其實,用筆之法不外乎力與致兩要素。力主氣,為筆法之本,無力則弱;致主變,乃筆法風神,乏致則枯,是以衛夫人曰“多力豐筋者聖”也。元畫家倪雲林有詩“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極贊王蒙用筆之力。而畫家劉海粟自題所畫始信峰古松有句“謂不似松似虯龍,屈曲蜿蜒鱗甲動”,是極用筆之致。筆之力與致皆需藉助畫家腕力來完成,故與畫家之執筆、轉腕方法不無關係。但繪畫畢竟是研究形的藝術,所以,無論是筆之力還是筆之致,都應該從用筆,包括一切筆觸留在紙上的形跡給人的視覺印象來認識。具體地說,就是什麼樣的線形態、點形態、塊面形態才能給人的視覺以力或者風致的感覺。自然界的規律告訴我們,造成萬物運動的前提是萬物形勢之不平衡態,就像車子會從斜坡上滑下來一樣,是不平衡的態勢造成的。所以,在由勢而力及產生運動的過程中,勢乃是其中的關鍵因素。通常我們說“勢不可擋”,就是因為勢可以轉化成力。《孫子兵法》有曰:“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韓非子有曰:“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這是說無論用兵還是御眾,都要取其勢。其實不唯用兵、御眾如此,文章詩詞、書法繪畫莫不取其勢。而作為繪畫最基本的藝術語言的筆法則尤其要取其勢。用筆得勢可以顯示執行氣機的存在,故勢之在,則氣之在也!而氣勢既得,焉能無力哉?

氣有陰陽,勢分剛柔。氣與勢在陰陽、剛柔兩種相對勢力的消長、摩蕩過程中,使氣機執行產生起伏迴環、開合張弛的有規律的振幅。這振幅就是筆致,而其中的節奏美感就是韻,如寒往暑來、日月交輝,於是有萬物之萌發,生命之相續。所以,筆致者其意在韻也。力與致應,氣與韻合,才是中國畫用筆最基本的方法和審美準則,這正是謝赫“六法”以“氣韻生動”居其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