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翟天臨不“博”成博士,蒲松齡:我42年沒拿到學歷,考官太嚴苛

作者:由 康嶽談歷史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23

蒲松齡怎麼那麼有才

最近,關於學霸演員翟天臨的一席“知網”問答,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隨著更加深入的調查,學術問題成為了人們的飯後談資,這除了讓有些以“學霸”自居的明星難堪之外,更多的是讓寒門出來的學子們重入“寒門”,只不過這次寒的不是讀書條件,而是心。

歷史上關於學歷這個問題,一直都是非常嚴苛的。古人做官無外乎文官和武官,秦漢大都以身邊人舉薦而來,自從隋唐科舉制度誕生以後,這道門檻就成為了人才選拔的一塊試金石,儘管有“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財莫進來”等買官賣官的陋習,但是能夠青史留名的還是那些有真材實料的學者們。

翟天臨不“博”成博士,蒲松齡:我42年沒拿到學歷,考官太嚴苛

翟博士輕而易舉就能獲得最高學歷,拿到最高學位認證,這讓一個在學歷認證道路上苦熬42年的蒲松齡感到很委屈。但是蒲松齡卻不像翟博士,那麼高調,蒲松齡很有自知之明,也因為他的苦苦追求,才讓那些所謂的“實至名歸”的學霸們汗顏,其實,蒲松齡才是學霸該有的樣子。

我們瞭解蒲松齡,更多的是透過《聊齋志異》這本著作。其實,蒲松齡也是一名寒門學子,他出生於一個落敗的小地主家庭,但是他卻自幼喜愛讀書,年僅19歲時,參加童子試,當時的成績也算得上名噪一時,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這就直接進入了秀才的行列。然而,這一次既算是蒲松齡學歷認證的開始,也差不多等於是終點。因為,本對科舉信心滿懷的他,從此再也沒能獲取主考官的青睞。

翟天臨不“博”成博士,蒲松齡:我42年沒拿到學歷,考官太嚴苛

但是蒲松齡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他相信自己,

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考取功名,實現自身的抱負

。於是,在等待下一次考試的日子裡,為了不荒廢自己的學業,他主要透過教書來鞏固知識,通過當別人的幕僚來了解時政。在閒暇之餘,他還主動撲下身子,主動到民間蒐集各種神怪傳說,然後進行文筆上的修飾,來充實自己的業餘著作《聊齋志異》。他的友人張篤慶曾經勸他,讓他專心準備科考的事,但是蒲松齡沒有聽。不知道古人是不是就開始知道了,如果自己有拿得出手的著作,就可以吸引上級的關注,也不知道蒲松齡是不是真想把《聊齋志異》當做他開啟仕途大門的金鑰匙。

翟天臨不“博”成博士,蒲松齡:我42年沒拿到學歷,考官太嚴苛

不過,他依然在學歷認證的道路上艱難前進著,只可惜,古代文人對待學歷沒有那麼寬鬆。1687年,47歲的蒲松齡再次被命運開了個玩笑,滿懷信心的他洋洋灑灑,揮筆作文,卻因為“

越幅

(科舉考試中,卷面有嚴格的行列字數規定,如果越行、格,隨意書寫就算越幅)”被取消考試資格。就這樣,蒲松齡還是堅持著,從19歲到71歲,他一直為了學歷被認可,足足苦讀42年,到了他71歲的時候,才被上級給了個安慰,成歲貢生。就連他的著作《聊齋志異》,也沒能成為他的金鑰匙,而是在他死後51年,才公開發行。

翟天臨不“博”成博士,蒲松齡:我42年沒拿到學歷,考官太嚴苛

有人說,蒲松齡沒拿到學歷,是因為考官太嚴格。因為當時他參加童子試時,受到時任山東巡撫施閏章的欣賞,但是,到後來的鄉試,沒有得到導師的提攜,這才屢試不中。對於這些言論,我們姑且不談,從中,我們既能看到科舉考試對於一個有才之人的荼毒之深,但是,也讓我們感嘆古人對待學歷這件事,是多麼重視。

因為這選拔出來的人才,將來都是要為國家做貢獻的,如果學歷造假,那麼對於那些在仕途上苦苦追求的莘莘學子們,會寒了他們的心,而對於國家百姓,也是貽害無窮的。

翟天臨不“博”成博士,蒲松齡:我42年沒拿到學歷,考官太嚴苛

蒲松齡沒有譁眾取寵,更沒有偽作高學歷,但是他卻在學問大師的路上越走越遠,這才是學霸該有的樣子。翟天臨不“博”成博士,而蒲松齡因為太過於求真,一輩子也沒能證明自己,卻也是一場笑話。這也讓我想起蒲松齡作的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希望藉助這句話,我們求真務實,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