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酒文化:酒後吐真言?這些“酒德”“酒禮”看看古人怎麼說

作者:由 知秋文化館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3-06

酒中有全德什麼意思

喝酒,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的一種生活習慣了,“酒後吐真言”也是不少人喝酒以後的真性情,那麼古人是怎麼看待“酒後吐真言”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古人對“酒後吐真言”現象的解釋——酒德和酒禮。

酒文化:酒後吐真言?這些“酒德”“酒禮”看看古人怎麼說

敬酒

酒德

酒德指的是酒對飲酒之人的功能,或者說是酒人飲酒後出現真情本性,如同明鏡下的影子,使人人都露出種種社會角色背後的本相。顯現出角色生活中各種扮相掩飾之下的真面目、真情感、真心腸、真身份。醉酒之後,君子任然是君子,但是小人會露出原形;

酒文化:酒後吐真言?這些“酒德”“酒禮”看看古人怎麼說

醉酒

所謂酒德的根本精神,當是崇實求真,發明創見。

不僅如此,酒還能使人靈犀一點、幽徑旁通,超出傳統的思維定勢,如詩仙李白,醉酒依舊能達到“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聖賢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的心理狀態和境界。超出自己成的思維定勢,奇思異想、天目豁開。

酒文化:酒後吐真言?這些“酒德”“酒禮”看看古人怎麼說

李白醉酒

但是在中世以前,人們口中的“酒德”是指酒人酗酒為事的行為,為貶義。

然而這只是封建中世以後賢達酒人對酒德的理解。在更早的古代,人們對酒德的理解則與此理解相差甚遠,比如周公曾告誡周的後人:“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德哉!” 他認為皇帝應當勤理政事,不能把酒作為德行,“以酒為德,由是喪亡殷國。”

孔夫子所教導:“唯酒無量,不及亂。”

竹林七賢中“酒癲”劉伶聲名於世,不在於他的《酒德頌》,不過這卻讓他聲名於史,劉伶生於亂世之中,頹傷到了極致,經常以酒解千愁,以酒醉神,以酒誤身。有一次,他曾荒唐的醉酒脫衣裸形於屋中,人們看見了都譏笑他;而劉寧卻大言道:“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褲衣,你為什麼要跑到我的褲襠裡來了?”

酒文化:酒後吐真言?這些“酒德”“酒禮”看看古人怎麼說

“酒癲”劉伶

酒德,被當作是上等酒人所做的榜樣:不至醉、不及亂,不誤事,不泯性,不傷身,且能慎于思、敏於行,果於事。

酒禮

飲酒,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習慣,沒有什麼特別嚴格的禮儀講究,但是在古代卻大不一樣。在《世說新語》中,有講到飲酒前,先要行禮拜之禮。其中有一文大概說的是:孔文舉有兩個兒子,大的六歲,小的五歲。白天父親睡覺,小兒子到床頭偷酒喝,大兒子問道:‘為什麼不拜禮?’回答說:‘偷(本來就是無禮的),哪能行禮啊!’”

酒文化:酒後吐真言?這些“酒德”“酒禮”看看古人怎麼說

孔文舉-孔融

“酒以成禮”

飲酒,必先獻於鬼神,與神鬼相接

酒禮,源於古俗古義。只有當祭拜祭祀的重大慶典時,才可以一定規矩分飲

飲酒同重大熱烈、莊嚴神秘的祭祀慶典相連,成為“禮”的一部分,更是“禮”演示的重要環節。

酒,在先民看來,與祭祀活動本身一樣,都具有極其神秘莊嚴的特性。周公曾說:萬能的上天為了讓我們愚昧的百姓去祭祀它,才仁慈地讓我們瞭解如何釀酒,釀酒只是為了用來祭祀,這就是“酒為祭不主飲”的道理。

酒文化:酒後吐真言?這些“酒德”“酒禮”看看古人怎麼說

古代皇帝祭祀

到了春秋之後,由於政治的分散,權力的下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關於酒的觀念和風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約束和恐懼都極大地鬆弛淡化了,這也就促進了酒的發展,使“拜禮”越趨於象徵化。飲酒禮逐漸演變成一套象徵性的儀式和可行的禮節,但是這種象徵性的儀式也同樣表示飲酒的人不忘先王聖訓的德意,在今天也是如此,比如餐桌上的敬酒等等。

喝酒,醉與不醉在酒禮來說已經弱化了不少,但是可行的禮節則還是要遵循的,尤其是在特定的禮儀和嚴肅的宴飲場合,許多的細微具體的禮儀規矩都是需要注意的。

酒文化:酒後吐真言?這些“酒德”“酒禮”看看古人怎麼說

餐桌敬酒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滲透在中國文化的骨血裡,以酒交流、歌樂敘述,造就了禮儀的燦爛文化。制止濫飲,提倡節飲,文明飲酒,科學飲酒,這就是中國酒文化所提倡的飲酒之德、飲酒之禮。除此之外,酒德還反映在酒的釀造和經營行為上,要嚴格地按工藝程度和質量標準去做,不能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你對酒文化有什麼見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