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淺析中藥瀉火功效瀉的什麼“火”

作者:由 常航居士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3-18

肺熱肝熱是什麼造成的

火,《中醫大辭典》釋曰:“五行之一。指一類陽性,熱性的事物或亢進的狀態。①生理性的火,為陽氣所化,生命的動力,具有溫養肌體,促進臟腑氣化功能的作用。如少火,命門之火等。②病因六淫之一,與暑熱同性,但無明顯季節性。③病理性的各種機能亢進的表現。”

在《內經》中,火的含義甚多:①物體燃燒所產生的光與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火為陽。”《靈樞淫邪發夢》:“厥氣客於心,則夢見丘山煙火。”②五行之一。《素問玉機真髒論》:“南方火也。”《素問髒氣法時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③運氣術語,指五運之一的火運。《素問五執行大論》:“火主戊癸。”《素問五常大論》“火曰升明。”又指六氣之一的少陽相火之氣。《素問五執行大論》:“火以溫之。”④兼指君火與相火。《素問至真要大論》:“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鹹。”王冰注曰:“君火之位,春分之後六十一日,二之氣也。相火之位,夏至前後各三十日,三之氣也。”⑤病因名。《素問痿論》:“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逆衝上,皆屬於火。”⑥指心臟。《靈樞熱病》:“火者,心也。”⑦生理之火及病理之火,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⑧陽,陽氣。《靈樞陰陽系明》:“日主火,故在上者為陽。”

歷代醫家對“火”的闡發極多。著眼點主要在於:

①生理之火與病理之火的辨析。如元朱丹溪《金匱鉤玄》:“捍衛沖和不息之謂氣,擾亂妄動變常之謂火。當其和平之時,……氣曷嘗病於人也?及其七情之交攻,五志之間發,乖戾失常……,五志厥陽之火起焉……”明李木材《內經知要》曰:“陽和之火則生物,亢烈之火則害物。”清《羅氏會約醫鏡》曰:“火得其正,即為陽氣。倘真火衰而元陽敗,則邪火自熾,由此而有實火、虛火、溼火、風火、鬱火、陰火、五臟火、六腑火、遊行不歸經火。”清沈時譽《醫衡》據《內經》少火、壯火之說,曰:“壯火不可有,而少火不可無。”清徐靈胎《雜病證治》曰:“火本陽也,而陽之在上者為陽中之陽,故曰君火,而主於心陽之在下者為陰中之陽,故曰相火。而出於腎主於心者為神明之主,故曰君火以明;出於腎者為發生之根,故曰相火以位。至其為病,則以明者其化虛,故君火之氣者有明有晦;以位者,其化實,故相火之病能焚能燎。且化虛者無形。故或裡或旺見於神明;化實為有形,故為熱為實必著血氣。確有證據為可言火,當以邪火名之,實非君相可並言也。”

②病理之火的稱謂及分類。由於火既指生理之火,又指病理之火,這對理論闡述以及指導臨床對“火”證的認識和治療時,產生了一定混亂。為此,歷代不少醫家各本理論和經驗,對病理之火進行分別並給予不同稱謂,以期避免混亂。他們的主觀願望固然值得稱道,但由於分類的前提及名稱的界定不甚明確,又導致了不少爭論,這大概非他們始料所及了。如東垣所稱之“陰火”、丹溪所謂妄動之“相火”、“龍火”,景嶽之“龍雷之火”,孫一奎內外“邪火”,等等。其後醫家或從或逆,而最終則愈辨愈明。總其大旨,則病理之火不外虛、實兩端,即虛火、實火。而虛火、實火各自的病因、病機及治法亦有多種分別,清何夢瑤《醫編雜症火》、清陳德求《醫學傳燈火症》等論述甚詳。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風燥火熱,……熱病行於下,……”清柯琴《傷寒來蘇集》曰:“寒熱者,水火之本體,水火者,陰陽之徵兆。”清王莘農《醫學一貫》曰:“陽之化為火,火性熱。”歷代醫家在論述“火”證時均自覺或不自覺地將火、熱互代,或論病因時,多稱“火”,述病症時,多稱“熱”。如劉河間《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病機論》:“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皆熱之內作,故治當以制火……”“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火性急速,而能造物故也。”《景嶽全書卷十五論火證》曰:“凡五臟之火,肺熱則鼻幹,……肝熱則目眵濃,心熱則言笑多;脾熱……,腎熱……”古代醫家這種論火證即論熱(證)的情況,尚無例外,故可以認為,火證的症象即是熱,熱證的原因即是火(邪)。“清熱瀉火”這一術語所涉及的“火”,當僅為“實火”。

③“火”證的症象。在中醫學中以及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常常將“火”與“熱”相互指代,火即熱,熱即火。火為熱之因,熱為火之象,火為熱之原,熱為火之性。兩者二而一,一而二。《素問瘧論》曰:“至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風燥火熱,……熱病行於下,……”清柯琴《傷寒來蘇集》曰:“寒熱者,水火之本體,水火者,陰陽之徵兆。”清王莘農《醫學一貫》曰:“陽之化為火,火性熱。”歷代醫家在論述“火”證時均自覺或不自覺地將火、熱互代,或論病因時,多稱“火”,述病症時,多稱“熱”。如劉河間《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病機論》:“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皆熱之內作,故治當以制火……”“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火性急速,而能造物故也。”《景嶽全書卷十五論火證》曰:“凡五臟之火,肺熱則鼻幹,……肝熱則目眵濃,心熱則言笑多;脾熱……,腎熱……”古代醫家這種論火證即論熱(證)的情況,尚無例外,故可以認為,火證的症象即是熱,熱證的原因即是火(邪)。

淺析中藥瀉火功效瀉的什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