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作者:由 道教之音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06-05

唯餐兩顆梨是什麼動物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這首充滿著盛唐氣象的《長歌行》的作者,是唐代歷史上著名的傳奇人物李泌(bì),也正是近期網路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主角李必的原型。劇中頭戴芙蓉冠、手執拂塵的李必一出場便表明了人物的“道範兒”。歷史中的李泌亦然,詩中“絕粒昇天衢”的辟穀術和長生飛昇的神仙信仰自不必細說了,而“鳴珂遊帝都”,待到功業已就便如陶朱公范蠡那般飄然歸隱、泛舟五湖,正是踐行的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教誨。

在那個激揚著理想、意氣和仙風的盛唐,有這樣夢想與追求的人不在少數,到頭來把現實活成了夢想的人,最著名的莫過於詩仙李白。而這位小了他二十餘歲的李泌,歷仕四朝,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厥功甚偉,其後數度堅辭相位,歸隱棲真修道。因李泌不食葷腥,唐肅宗李亨曾親自為他煮梨,諸王紛紛聯句:

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潁王);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

不食千鍾粟,唯餐兩顆梨(益王);

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李亨)。

到此,李泌早已超過了李太白所稱的“平交王侯”了。而李泌始終進退有度、不以功名富貴累身,可謂用他的傳奇一生述寫了道教所追求的“帝王師”的又一標準模板。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鄴侯外傳》中說,李泌遊衡山、嵩山時,“遇神仙桓真人、羨門子、安期生先生降之……仍授以長生、羽化、服餌之道,戒之曰:‘太上有命,以國祚中衰,朝廷多難,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靈,然後可登真脫屣耳。’”《外傳》中的記載似乎是補充交代了李泌傳奇故事的背景因由,但從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先保國祚、濟生靈,後飛昇成仙,“行溢三千數,時定四萬年”。道教的濟世思想,千年來一脈相承,於此尤為顯得精妙。

《十二時辰》劇中圍繞在李必周邊的幾個跟道教有關的人物,扒一扒史書,原來都有蛛絲馬跡在裡面:

李必出場後首先自報家門,跟死囚張小敬做了一番介紹。其中有一句提到了“聖人”。“聖人”在當時的語境中可知是當朝皇帝,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這句臺詞的原文是:聖人常召我共辯道法真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唐玄宗是歷史上著名的崇道皇帝,曾親自為《道德經》作注,他還於開元末年正式確立了道舉制度。而關於李泌,《新唐書》中記載:“帝(玄宗)憶其(李泌)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可見劇中李必所言非是虛無縹緲的浮誇之言。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李必的老師何監何執正的原型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正如劇中說,老師昔日所寫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已成為長安城中人人傳唱的歌謠。在“詩歌圈”,賀知章的稱呼叫“詩狂”。《舊唐書》記載:“知章性放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儉,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遊里巷。”詩聖杜甫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詩中第一位酒仙便是這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賀監搖身一變為靖安司主理何監,狂放之性不改——還記得何監的出場嗎?老爺子搖搖晃晃乘驢入殿的醉態應該是對杜詩的現場演繹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為何要給修道的美男子李必安排這樣一位老師,他們還能有何“臭味相投”之處不成?殊不知,歷史上的賀知章也是一位道士。《舊唐書·賀知章傳》記載:“天寶初,(知章)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儘管我們現代人會毫無意外地把賀知章劃歸到“詩歌圈”而非“修仙圈”,在古人心中卻是“未必然也”。五代時文人回望與追慕閃亮大唐盛世的風騷才子們,公推出了最“仙”的十位才子,名之曰“仙宗十友”,他們是司馬承禎、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盧藏用、王適、畢構、宋之問、陳子昂,其中就有這位賀知章。劇中的何監自稱八十六歲,而歷史上的賀知章還鄉後“無幾壽終”,羽化時的年齡也是八十六歲。

除了何監,李必還自曝了另外一位老師:葉法善。曰:“亦隨葉法善師修道法近十年”。(小編此時真是打心中眼中腦海中都是滿滿的豔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葉法善是何許人也?葉法善,字道元,是唐代著名的高道,他駐世百歲餘,出身於栝州松陽一個四代習道的道士世家。《舊唐書》記載葉法善“少傳符籙,尤能厭(壓)劾鬼神。”葉法善一生歷經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朝而備受尊寵,睿宗李旦因“法善有冥助之力”而拜他為鴻臚卿、封越國公。

葉法善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道士,他“天真精密,妙理玄暢”,又道法超群,學問淵博,恤孤救貧,活人無數……而且,他還是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唐明皇遊月宮”中的主法者。傳說在大唐開元年間的某個八月十五之夜,玄宗皇帝賞月之餘萌生了遊覽月宮的清奇想法。於是玄宗便派人將葉法善尊師請來,葉尊師擲出手中板笏化作銀橋,攙扶玄宗進入月宮內。在遊覽月宮的途中,玄宗皇帝還憑藉著他高超的音樂感和記憶力把聆聽到的仙樂《紫雲曲》默記下來,並以此譜寫成了大名鼎鼎的《霓裳羽衣曲》。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注:舞臺表演《霓裳羽衣舞》

《十二時辰》中唐玄宗將葉法善稱為“葉尊師”,史實也確實如此。據考證,唐玄宗及其兩位同母胞妹金仙、玉真兩位女冠公主都曾拜葉法善為師。說到弟子一節,葉法善道門弟子之眾,道教史上罕有匹儔,加之關於葉法善的登真之年,史書記載尚有自相矛盾之處,而劇中的李必在葉法善的晚年隨之修習道法的設定,無形中也增加了主人公的神秘色彩。

最後不得不提的女角是女冠嚴太真嚴羽幻,她的原型是“雲想衣裳花想容”的美人楊玉環,即是楊貴妃,也叫太真妃。據記載,唐開元二十八年,玄宗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時妃衣道士服,號曰‘太真’”;直到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再冊立楊玉環為貴妃,此期間也正在劇情設定的天寶三載期間,楊玉環正值她的女冠生涯。正統道教無道姑的稱呼,唐代女道士皆戴黃冠,而俗女子無冠,唯女道士有冠,故名女冠。唐代王建有詩云:“女冠夜覓香來處,唯見堦前碎玉明”。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注:唐明皇與楊貴妃

說回楊玉環,她的修道生涯自然不比同時期的金仙、玉真兩位早期出家且修行多年的女冠公主。待到楊貴妃香消玉殞後的半個世紀,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追溯她與唐明皇的悲劇愛情,再次提及了她的道士身份: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蓬萊宮中的太真仙子,便是曾經長安昭陽殿中的楊貴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道教人物你知道多少?

盛唐在中國人的眼中總有著一抹揮不去的夢幻色彩,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也因精彩的劇情、精細的考究、場景的再現而備受觀眾的好評。其實,仙道文化也是開元天寶盛世中不可輕忽的一部分。相信隨著現代作者和編劇們對歷史文化挖掘的不斷深入,更多精彩的道教文化、傳奇人物和故事場景會逐步展現到觀眾的面前,讓觀者一睹盛世仙風。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