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作者:由 映象文山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6-22

雲南廣南有多少人口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現今廣南縣城(馬軍 攝)

廣南縣蓮城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

清道光五年(1825年),《廣南府志·城池》載:“府治四周山勢開敞,具有川原之象,然崗坡延綿,平壤無多,近治諸山佈列,形似蓮花,故曰蓮城”。

清廣南府進士胡慶元在《如溫如春的蓮郡宵燈》一詩中曾描述蓮城當時的盛況:

山城何處話良宵,十字街前景最饒。

瓜棗青紅光閃閃,酒帘赤白影飄飄。

由於地理位置的突出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故廣南蓮城被譽為

滇東南邊陲重鎮

,1999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

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昔日的廣南縣城一角

2000多年的建縣歷史,在這片大地上留下了無數印記。

當前,廣南縣的現代化程序勢頭正猛,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正在激烈碰撞,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歷史街區的劃定與歷史建築的確定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既要使蓮郡古城的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又能促進現代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改善歷史街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街區和建築的歷史淵源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廣南縣歷史街區與歷史建築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縣城內有較完好風貌的歷史街區(東街、北街)和現存的古建築群。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縣(南朝梁廢)。宋朝末年至元十二年,宋福州(今廣南)團練頭知特磨道事農士貴率州、縣三十有七戶十萬詣雲南中書省歸附,改特磨道為廣南西路宣撫司時就有“城池雛形”。

廣南縣農正修著的《句町王國駐地及王府所在地考評點滴》一文中,描寫了廣南在漢代設句町縣時就有古城牆。

古城牆是圍繞王府範圍修築的,北面從果者坡腳的石橋頭(現北寧路加油站),往左邊上坡到八家閘門,長約兩公里;往南一段到十字街有100多米;東面到小東門;西面從原來的北門城樓閣順城牆邊到蓮湖(原縣人民醫院)。

這些街道都是一丈多寬的石頭路面。路面的交匯處在果者坡北側的原北門外果者三岔路口;這裡就是古代的十字街,街道縱橫長約兩三百米、寬五六十米,是蓮郡古城非常熱鬧的集市。

據清道光版《廣南府志》載:“廣南在平關坡上……舊有城久廢”。關於“舊有城久廢”,有充分的歷史依據。事實上廣南的古城池一直從秦漢傳到宋代,因宋朝皇佑年間,壯族首領儂智高反宋時,才毀於戰火之中。

此後,元時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建新城,尤其是明洪武十五年擴建為廣南府城,傳至今日不曾有廢,只是文革時撤去了城牆,然後城市不斷擴大。

這說明,早在秦漢時期,生活在廣南一帶的濮、僚等壯族先民,就在人口和生產有較大發展的基礎上,在現今蓮城壩區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創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並以自己的語言為自己的城市命名。

由此可以推斷,這裡土地平闊而肥沃,聚居了大量人口,是古代建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建立國都的首選條件,同時因為建了國都而聚集更多的人口,所以才較早形成了城市。

於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造的廣南城門,周長四里,設西門、南門二座。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都指揮王俊奉命率雲南後衛軍到廣南筑城建衛,府城逐一擴大。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以後,知府茹儀鳳、宋湘、何愚、李熙齡等在廣南府域興學宮、創書院,設義學、倡文教、關心農稼、興修水利、植樹造林、重視市政建設;特別是何愚先後在廣南兩次任知府共十五年,善政最多。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建於清雍正年間的原東門城樓

清雍正十年(1732年),張允(雍正元年任廣南知府,後任雲南巡撫)隨雲貴川三省總督尹繼善奏請建置廣南府城獲准;經兩任知府呂大成、陳克復在任期內建成廣南府磚城牆,周長四里四分七釐六毫七絲(合2686米),分設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小南門五道城門及五條主要街道,每道城門設有門樓,城牆高一丈六尺八寸,牆頂設有垛口1603個,炮臺8座。

1941年,日本飛機轟炸廣南縣城時,為適應緊急事件和疏散,另開設小東門和小南門兩道城門,可惜城牆(樓)在20世紀50、70年代兩次被毀。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東門城樓側面

從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至清光緒年間,在歷任官員和蓮城百姓的艱辛努力下,古城建設初具規模。

城內街道呈“十”字分佈,有東、西、南、北、小南街五條街道和城隍廟街、西后街的佈局網路,街道間交叉岔道又分為48條大小巷道互通連貫、交錯有序,整體佈局合理。

古城內有觀音塘、清渠塘(又名龍王塘)、崔耕塘(又名古勞塘)、承恩塘(現蓮湖)、東注塘(今蓮峰中學校門前)、洗馬塘、東門大塘子、西門大塘子、兵田、太平寨塘等水塘,有“十顆明珠”之稱謂,形成了“池塘文化”。

池塘蓄水以解決牲畜飲用,栽菜澆灌之用。但由於年久泥土淤積,蓄水量逐漸減少,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大部分池塘被填平為道路,或建蓋房屋,所剩無幾。

巷道有羅家巷、李家巷、餘家巷、江安巷、弄匡巷、賣水巷、賣狗巷、賣香巷、青雲巷等大小巷道48條,極具“巷道文明”。

千餘年來,蓮城人飲用水大都使用井水,多數居民家都挖水井,公用井有5口:東街弄匡巷1口、南街龍井巷2口、西街電影院路口西側1口、北街大水井巷1口。

全城共有水井397口:如東門城外的鹽井,南門和小南門城外的八大河、貴州灣;西門城外的田灣、馬蹄井、雙胞井;北門城外的八角井、大井邊等。

儂土司府專供飲水用的水源,則到古城北部5裡外的那凹村木桶井裡取水。

古城的井雖多,但水質鹼性大,遇到乾旱季節許多井都乾枯,民眾要到一公里外的八大河去挑水來飲用,致使部分貧民以挑水賣為營生,故北街專設賣水巷提供交易場所,形成了“古井文化”。

“井”作為蓮城飲水的見證,是蓮城與水井緊密相存的繼承和延續。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建於清道光年間的原三英閣和昊天閣,俗稱姊妹閣。

蓮城這座承載千餘年的各民族文化彙集於一體的古城,是壯民族與其他各民族在長期相互滲透和交融的過程中,共同創造了異彩紛呈的多元文化體系形式加以表現出來的,具有特色民居建築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歷史文化街區和建築

重在保護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蓮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自古商賈往來、市場繁榮、人丁興旺,是連線廣東、廣西和東南沿海以及南亞東南亞的古驛道。

加大廣南歷史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的確定工作,科學規劃做強民族文化旅遊產業,對於促進廣南縣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的繁榮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我州對文化街區和建築有法律法規給予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破壞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的資料、實物、建築物和場所。

歷史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的確定以及保護,不能只保護那些歷史建築的軀殼,還應該儲存它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形態的內容,儲存文化多樣性;不但要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蹟、歷史建築,還要儲存構成整體風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古井、院牆、小橋、溪流乃至古樹等。

穿越千年的廣南古城,你瞭解多少?

原蓮城西路

廣南縣歷史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的確定是做好歷史文化旅遊品牌的重點,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實踐,要特別關注在實施中的方法和政策問題。

應採取由政府主導,按著規劃的要求制定相關政策,保證按規劃實施的同時,尊重居民的意願,調動居民的積極性。

隨著全域旅遊時代的到來,廣南縣著力構建了“一城(縣城旅遊城市和句町王城)、兩園(博吉金國家森林公園、八寶中國農業公園)、三鎮(壩美隱逸文化小鎮、八寶稻作文化小鎮、千年壯寨民族文化小鎮)、百景(縣域百個景區景點)”的全域旅遊人間仙境,在保護、開發、利用的同時,又使古城建築群風格輝映成趣、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者:蘭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