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每日一詩|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作者:由 云云雲初夏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6-23

與友人對酒吟什麼意思

題揚州禪智寺

【唐】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每日一詩|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本詩作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秋。杜牧時年三十五歲,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無所視,寄住在揚州城東的禪智寺。杜枚告假,從洛陽帶了眼醫石公集前去探視。本詩當作於此時。唐制規定:“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杜牧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離職。全詩描寫禪智寺初秋的景色,著重表現環境的幽僻和詩人憂弟病、傷前程的黯然情緒,其心境與做淮南節度府掌書記時的豪興、冶遊之情相比,可謂判若兩人。“禪智寺”,又名上方寺、竹西寺,在揚州城東十五里,寺前有橋,跨舊官河。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詩的首聯點明節候,因其時仍有蟬鳴,故當為初秋。南朝梁代詩人王籍《入若耶溪》詩中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詩句,這首詩首句用“蟬噪”典故,既切合場景,也加倍襯托出禪智寺的幽靜。詩人說“一蟬噪”,這雨後蟬聲的獨響,又為寺院增添了一層清冷悽咽。在秋風中搖曳的松枝、桂樹,也流露出蕭蕭秋意。儘管有雨聲、風聲、蟬聲,但這些喧噪之聲反而反襯出寺院環境的幽靜清冷。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首聯是從聽覺的角度寫寺院的靜寂,而在這一聯,詩人又從視覺的角度加以描寫。人跡罕至,青苔方能鋪滿階砌;沒有人聲的驚擾,白鳥才會盤旋稽留,不願離去。青苔、白鳥,似乎是目中所見,信筆寫來,卻又因景生情,這兩種物象、兩種顏色,鳥兒緩慢飛翔的形影,益發烘托出寺院的清寂與詩人的失落之感。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暮靄”,傍晚時分的雲霧。禪智寺人跡杳杳,葉繁林茂,即便是正午驕陽,也難以徹照;斜陽餘照,更覺暮靄氤氳,有種平和的淒涼。這一句的好處在於對光線的生動描寫。暮靄沉沉,林木繁深,在光與色上引起的是一種關於暗、濃、深的聯想。樹是綠色的,而綠色本是冷色,“深樹”更讓人覺得寺院冷僻。下句詩人卻又筆鋒一轉,寫“斜陽下小樓”。落日餘暉,為這清冷的畫面增添了一抹紅色的和煦,暗中見明,又讓人覺得冷而未至於寒,幽而未至於陰,此處並非一味清寂,尚可居留。只是這餘暉畢竟屬於“斜陽”,供人居住的畢竟只是禪院中的“小樓”,這一點點暖意雖然稀釋了前句造成的陰冷效果,卻又進一步暗示了這個地方的寂寞。一“生”一“下”,兩個動詞用得極妙。“生”與“下”是兩種動態,都是延續的、漸進的,暮靄緩緩升起,斜陽寸寸落下,客觀物象自主地生息、移動,而人只是靜靜地長時間坐視、旁觀。物象的主動,反襯詩人的被動,凸顯了人的寂寥煢獨。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在以上詩句中,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禪智寺進行正面描寫,讀者也已經深味此處的僻靜幽獨。然而,這畢竟是一座禪院,僻靜幽獨可說是再正常不過,並不令人覺得突兀意外。於是詩人不再描寫禪院,轉而從喧鬧繁華的揚州落筆,以反襯的寫法再次突出此處的靜獨。“竹西路”,在禪智寺前官河北岸;“歌吹”,歌聲與音樂鼓吹聲。薄暮時分,秋風中隱隱約約傳來揚州鬧市的歌樂喧譁,詩人靜坐寺中靜靜傾聽。雖然此處沒有明寫他心中的感慨,但是這一靜一喧的對比中,詩人的心情已經不言而喻:數年前在揚州,他是何等風光,風流倜儻,隨侍成行;而如今告假逾期,停職賦閒,獨居寺中,這情景又是何等淒涼。這首詩名為《題揚州禪智寺》,前六句可以說都是寫景,最後兩句則是寓情於景的點題之筆,抒發了詩人寂寞傷懷的心情。

據唐人於鄴《揚州夢記》記載,杜牧做淮南節度府掌書記的時候,公事之餘,經常出入酒樓歡場遊玩。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擔心他有意外,派遣兵卒三十人,換了便裝,暗地隨行保護他。杜牧於大和九年(835)升任監察御史,即將啟程赴長安,此時牛僧孺勸誡杜牧收斂行事,方才說破此事,杜牧因而終身感戴牛僧孺。想當年杜牧在揚州夜夜尋歡,且暗隨者眾,那是多麼疏野豪放、快活瀟灑;而今棄官為弟弟延醫治病,卜居禪智寺,既憂心弟弟之病,又憂慮自身的前程,雖然身在揚州,去竹西勝境夜夜冶遊的心情卻是再也沒有了;如此一想,他自然感慨萬端。詩人沒有明寫自己重返揚州後處境的變化,而是透過寫景來暗示今昔之感,抒發寂寞傷懷的心情。

這首詩的好處在於以動寫靜,意象的選擇與詩歌整體意境十分和諧。獨蟬鳴噪、白鳥徘徊、落日移晷、鬧市歌吹,每一聯裡都有動態的物象或音聲;而這些音聲影像,卻加倍襯托出禪智寺的幽僻清冷,以及寓居其中的詩人的寂寥煢獨。詩歌從聽覺、視覺的角度反覆描寫,用意遣詞十分精細,構思巧妙,是一首寓景於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