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靖窯:讓樹葉在眼前變成化石

作者:由 文化智慧達人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6-25

木葉天目盞怎麼燒

印跡葉子化石,是遠古植物葉子於距今7000萬年一一2億年間的侏羅紀、白堊紀時期被掩埋在地下,經高溫高壓的地質變遷而形成的奇觀。風起雨落,滄海桑田。印跡葉子從地底安睡到破土而出,開始了與人類相隔億年的時空對話,記載了與靖窯的如此以心印心………

一一一題 記

見 證 海 枯 石 爛

就這樣,我把手伸進侏羅紀

用心體悟你身上

一億年前讓人心跳的體溫

樹葉和石頭的對話

讓我們終於知道

海枯石爛不單是傳說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竟然是融為一體的命題

有時 時光在眼中逆轉

你的熱淚見證了滄海桑田

所有創造的生命

都影印著自己模樣

這就是我們的真情

歷經上億年的寂寞與等待

直到有一天

在另一個古老的故事裡相遇

又在一個地方續寫新的傳奇

伍 氏 靖 窯

九嶺韻長,鄱陽洞庭兩湖苞裹。

靖窯火旺,寶峰匡爐半山犀圍。

美麗的九嶺山脈,像一根修長的扁擔挑起鄱陽和洞庭兩個大湖,因而此處雲蒸霞蔚,氣象萬千。伍氏靖窯有如天地間一個靈胎,暗結於如此絕佳風景之中。崗巒虎伏,碧水環鳴。阡陌交通連貫山外,田畈縱橫星落民居。

好一處古雅精緻的風水寶地,好一個自在安然的世外桃源。

伍氏靖窯由於央視等媒體宣傳而名聞遐邇,實則異常安靜低調。這裡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基地,中國本原文化的古法陶瓷和江西省考古研究院黑陶實踐基地,傳承著令人肅然起敬的工匠精神。

靖窯專攻黑釉、黑陶、黑瓷工藝技法和藝術展現,所有作品都做到了純天然原材料、純手工製作、純柴窯燒製的純粹傳統工藝,並制定通過了省級行業標準。

以江西省工匠伍映方為代表的靖窯人,在當今多少顯得有點喧囂的功利時代,能夠守住這團乾淨的泥,點燃這把原始的火,走上這條傳統的路,從而回到藝術真正的家。

木葉天目:那些茶盞中的樹葉化石

我國有一種享譽世界的國寶級瓷器一一木葉天目盞,屬吉州黑釉瓷。燒製時內外均施黑釉,盞內放置桑葉。經過1300度高溫,桑葉不僅沒有灰飛煙滅,其美麗的紋路、形體、脈絡永恆印刻保留在漆黑的茶盞上。如此賞心悅目的瓷器看上去好像樹葉的化石標本,具有很好的觀賞和審美效果。

木葉天目盞的燒製,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泥土、水質、樹葉、火溫把握都非常嚴格,嚴苛的要求使其燒製技術失傳700年。當今儲存下來的木葉天目盞數量極少,全世界博物館只儲存22件。可以說,每一個木葉天目盞都是不可多得的瑰麗國寶。

伍氏靖窯在立足傳承的基礎上,完全按古法復燒出了異常精美、原汁原味的木葉天目盞,這不能不說是不經意間巧奪天工的奇蹟。

靖窯燒出的木葉千姿百態,或平鋪盞底,或橫臥盞腹,或牽越盞口。常見一盞一葉,也有一盞多葉。木葉姿態曲捲,熨帖於內。彷彿剛剛從一棵樹上不經意的飄落,悠然倏至而烙印千年。在閃爍著深邃的黑色之中,木葉的絲絲經脈是那樣的清晰生動,金色的葉子像舞動著生命的精靈。可以想象,若將茶湯倒入盞中,與木葉漂浮相映成趣,眼前這杯茶也不由得格外靈動散逸起來。

當然,木葉盞的核心製作工藝至今仍是個謎,故民間有“一窯生,一窯死”的說法,對於將所有心血寄託在瓷器上的窯工來說,每一次開窯都是一次“生死時刻”。但不管怎麼說,作為釉上彩的裝飾工藝,能夠做到將木葉紋米黃色的釉,和盞壁的黑釉相溶於一個平面之中,用手觸控卻毫無違和,實在是個奇蹟。

伍氏靖窯木葉盞製做工藝:樹葉如何變成化石?

木葉天目盞給人以至美,但是其做法卻也一直費人思量。一般來說,木葉天目盞製作要經歷以下八道基本工序。

即 採葉,制葉,拉坯,修坯,上釉,曬坯,置葉,燒窯。每道工序又可細分為多道小工序,非精益求精者不能得到其妙法。

禪茶一味的意蘊

這片神奇的樹葉化石,與禪與茶與某些非凡世界,有著某些非凡的神秘關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當一片飄零的落葉,置於火與泥土鍛造的茶盞之中,遠非一般普通喝茶的工具,或許是用來體會“滿目青山,載月明歸”的禪境。由一片小小的樹葉,入定於沉思,入定於佛國,誰說不可?

柏樹解說法,桑葉能通禪。舉世葉無雙,盞盞皆唯一。從木葉的千姿百態,窯工的信手取來看出,木葉化石正似佛家“貝葉”。“拙中藏細”深得中國人的性格精髓,它象是向世人莊嚴宣示:即便繁華如天幕,我仍清奇如當初。

靖窯:讓樹葉在眼前變成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