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詩話九篇:聽王漁洋談古詩

作者:由 星星悅讀會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7-14

金盤華屋是什麼意思

【按】

《念樓學短》共有53組530篇國學經典原文及鍾叔河先生的【讀】&【曰】,委實值得珍藏細品,遂決定每讀完一組便記錄一下閱讀心得,與大家分享經典之美。

今天要分享的是《念樓學短》第十三組——詩話九篇。

詩話九篇:聽王漁洋談古詩

詩話,是指評論詩歌、詩派、詩人創作得失和記載詩家故事的一種文體。

什麼樣的詩才算好詩,如何欣賞一首詩,想必從詩話這種文體中能夠得到一定的解答。

在《念樓學短》第十二組中,鍾叔河先生一改博採百家的習慣,只從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王漁洋(士禛)的作品中選編了9篇詩話,可見王漁洋對詩歌的評論深得“鍾”心了。

那麼,究竟如何鑑賞一首詩呢?從王漁洋先生的這九篇詩話中,我總結出了4個要點。

一、詩中用典的最高境界是不露痕跡

王漁洋在《用事》篇中提到

:“作詩用事,以不露痕跡為高”

。意思是說,詩中用典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看不出用了典故。他還舉一例說明:

御史董玉虯下放到甘肅的時候,告別朋友的詩中有兩句

“逐臣西北去,河水東南流”

。起初他以為這只是普通的述說,後來讀到北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的時候,在黃河邊流淚對隨從說

“此水東流,而朕西上”

,於是悟出董玉虯是用了這個典故來表現自己無奈的心情。

詩話九篇:聽王漁洋談古詩

印象中讀李商隱的詩是用典比較多的,《錦瑟》中的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四句中均有用典,而且渾然天成,不露痕跡,算是境界頗高了。

二、詩歌意盡即可,無需堆砌

古代的應試詩規定作五言六韻,少則四韻,多則八韻(兩句為一韻)。詩人祖詠那首有名的應試詩《終南望餘雪》卻只有兩韻(四句)。主考官認為寫太少了,祖詠回答說:

“意盡”

(意思說完了就夠啦)。

與祖詠相反,柳宗元那首有名的代表作《漁翁》卻讓不少人認為最後兩句是畫蛇添足。原詩如下: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詩話九篇:聽王漁洋談古詩

其實光讀前面這四句,就覺得已經“意盡”了。漁翁夜間停靠在山岩邊休憩,清早起來打水燒火做飯,吃完早飯澆熄餘燼,在炊煙將散朝陽初升之際,轉身搖櫓消失於青山綠水之間……這樣的畫面既完整,又留有引人遐思的餘地,如果就此打住,就堪稱完美了。

只可惜柳宗元又從漁翁的視角加了兩句“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雖然單獨品味這兩句也很有意境,但是讓已經消失在視野中的漁翁再度現身,就打破了“漁翁去哪兒了”的餘韻遐思,反而不夠完美了。

詩話九篇:聽王漁洋談古詩

如果柳宗元能夠懂得“意盡”之道,忍痛割愛,或許這首《漁翁》在古詩界收穫的讚譽會更多。

三、詩中意境為上,無需完全寫實

論詩中的意境,想必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王維。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蘇東坡贊他: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漁洋先生也認為,

“世謂王右丞畫雪中芭蕉,其詩亦然”。

意思是說,王維畫雪景,雪中的芭蕉樹還長著大大的葉片,這本是不合常理的,他的詩也有同樣的情形,但是,詩和畫的創作不過是作者心靈創造的意境,不必都要寫實。

詩話九篇:聽王漁洋談古詩

王漁洋列舉了一篇王維的《同崔傅答賢弟》,其中有幾句是

“九江楓樹幾回青,一片揚州五湖白。揚州時有下江兵,蘭陵鎮前吹笛聲。夜火人歸富春郭,秋風鶴唳石頭城。”

九江、揚州、蘭陵鎮、富春郭、石頭城,光聽名字就知道都是些散佈祖國大江南北的地名,如果當成遊記或敘事詩來讀,便會覺得不著邊際,但是跳出寫實的框架來讀,則意境高遠,詩畫交融。

四、詩歌貴有節制,過猶不及

王漁洋先生認為,

“凡為詩文,貴有節制,即詞曲亦然”。

無論是婉約風還是豪放派,都要適可而止,不能過度,過度就會喪失含蓄之美,詩詞曲都一樣。

詩話九篇:聽王漁洋談古詩

在王漁洋先生看來,婉約風以秦觀和李清照為最佳,達到了含蓄的極致,但是柳永雖然也寫得曲折細緻,卻過於鋪張渲染,品格不太高。豪放派則以蘇軾為最佳,辛棄疾豪氣太足就有點粗氣,劉過(宋代詞人)為了顯示粗豪而故作淺易,就毫無含蓄可言了。

鍾叔河先生在【念樓曰】中還特意對王漁洋先生提到的幾位詞人的作品加以羅列對比,如蘇軾的“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辛棄疾的“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盤華屋”,劉過的“臣有罪,陛下聖,可鑑臨,一片心”,讀完果然覺得高下立判。

詩話九篇:聽王漁洋談古詩

此外,詩話九篇中還提到了好作品應如行雲流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模仿的最高境界是得其精髓而非皮毛等理念,無論是品鑑詩詞文章,還是自己進行創作,以上要點都是很有借鑑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