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作者:由 每日藝訊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07

什麼花弄影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麗萍作品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張麗萍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民革黨員

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

淄博市美協主席團委員

山東淄博青年美協副秘書長

淄博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

山東齊風畫院副院長

淄博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副主任

張店區美協副主席

作品十餘次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大展並獲獎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部分新作欣賞-荷去荷從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廣殿輕香發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藝術家介紹-記事

麗萍的身上有一種靜氣,在言談舉止中,在不經意的一個眼神裡,那是一種長期浸淫於中國傳統工筆畫所修煉出來的明淨心性。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花鳥是安身立命之物,自己的藝術之路依舊漫漫而修遠,當歲月呼嘯而來,她會用全部生命緊緊握住這支畫筆。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樹裡聞歌,枝中見舞。恰對妝臺,諸窗並開。斜看已識,試喚便回。”

北周庾信《後堂望美人山銘》中的這一勝境,朦朧與切近感交疊,千百年來引人迷思。而觀丹青逸坊主人張麗萍的工筆花鳥畫作,正堪領略到其中之妙。

那種神光離合,邂逅相見,觸手可及,既是“美人如花隔雲端”,又恰好“捅破一層窗戶紙”。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麗萍的筆力人所共見,她本是大學美術科班畢業,迄今已有二十多載。既得名師指點,更兼師古人與造化,精研歷代名家丹青,跋山涉水赴各地寫生。

她的畫中有一種天然之趣,亦見人之性靈,典雅而清麗,精湛而秀逸,頗得“徐、黃”二體之風神。這些年,她櫛風沐雨,日夜兼程,“過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作品多次斬獲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大獎,隱隱已探尋出一條現代工筆花鳥創作的新路。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清代盛大士在《溪山臥遊錄》中說:“米之顛,倪之迂,黃之痴,此畫家之真性情也。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生一分機智,即少卻一分高雅,故顛而迂且痴者,其性情與畫最近。利名心急者,其畫必不工,雖工必不能雅也。”

麗萍對於花鳥,便是一種痴心。她生長在青海,西北苦寒之地,花草本不多見,但母親酷愛養花,給她的童年帶來了絢爛的色彩。自幼,她便習慣於花前凝立、賞玩,聆聽鳥鳴風動、花開花落的聲音。花鳥就這樣浸染了她的靈魂底色,成為最重要的生命意象。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人有所痴,則執,則真,則勇。麗萍從賞花人變為畫花人,展現出紮實的造型能力和出色的線條把控能力,畢業後也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但在創作實踐中,她深深感受到傳統工筆畫的某種侷限性,特別是材質、形式和一些理念,束縛了藝術創作的自由。

於是,她投師齊魯名家王小暉,學習巖彩畫。她以巖彩為畫材,融入現代理念,作為傳統工筆重彩畫的延伸,比之傳統工筆重彩畫更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麗萍的巖彩畫在題材上多有涉獵,包括一些人物、山水等,而她最執著的還是花鳥。她畫的《牡丹系列》,帶有濃重的夢幻色彩,讓人想到宋代名臣張子野的“雲破月來花弄影”,以及清代才子龔定庵的“四廂花影怒於潮”,別是一種朦朧而攝人心魄的力量。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落花系列》也另有一種悲壯和悽然。這種內心圖景的投射和對情緒的淋漓呈現,是傳統工筆重彩所不擅表達的。這是麗萍在有意識地突破,也是多方面的嘗試與綜合。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工筆花鳥畫經千年流變,已形成了自己嚴密的體系。銳意進取、孜孜以求的麗萍,又拜入北京畫院工筆花鳥大家莫曉松先生的門下。莫曉松先生也是西北人,乃當下北方工筆花鳥畫的代表人物之一。麗萍潛心求教,刻苦學習,在莫曉松先生的悉心指導下,漸入中國工筆花鳥畫之堂奧,也日益呈現出筆墨之神韻。

縱觀麗萍近年來之畫作,其動人之處:一曰氣,二曰色。唐人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言,“以形似之外求其畫”,反對氣韻不周,空陳形似,而推崇吳道子“六法俱備,永珍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以至於“氣韻雄壯,幾不容嫌素”。

現代的黃賓虹先生則說:“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影常人可見,取之較易;造化天地,有神有韻,此中內美,常人不可見。畫者能奪得其神韻,方是真畫。”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麗萍雖為女子,但筆下自有一種秀潤勁拔之氣。她洞燭幽微、纖毫畢現,畫中之景物直欲破紙而出。她對所畫物象的處理絕非“依樣畫葫蘆”,而是經過精心提煉,使其成為個人化的藝術符號,這是對自然的深化與昇華,為傳神之形。

宋代諸多畫論著作中皆以“生意”稱讚畫藝之高,麗萍畫中可謂生意趣味濃厚,那是萬物生生不息之氣。她所畫的《火焰花》《聽蟬》《珠璣芳菲》等,曲盡其性,各得其景,充溢著蓬勃的生命意識,讓人為之動容,觀之展顏。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中國畫傳統上講究“隨類賦彩”,而麗萍的工筆花鳥畫在色彩運用上既保留了傳統,又進一步拓展了色彩表現的範圍和內容。她所用之色已不是自然色彩的還原,而是“萬物皆著我色”,大膽布色,在一定程度上獨立發揮色彩之作用,給人賞心悅目之觀感。在用光上,她匠心獨運,使畫面意境幽秘而深遠,厚重中亦見空靈。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麗萍喜歡畫荷花。當年嘗試巖彩時,她便畫了很多別開生面之作,有風荷珠露,亦有零落之姿。近年來,她筆下的荷花則透出一種冷雋的氣質,格調寧靜冷淡、蕭疏曠遠。讓人想起明人高啟詠芙蓉,“如此紅妝,不見春光,向菊前、蓮後才芳。雁來時節,寒沁羅裳。正一番風,一番雨,一番霜。”現代工筆花鳥大家陳之佛在《學畫隨筆》中曾言:“畫之沉雄蕭散,皆可臨摹,惟一‘冷’字,則不可臨摹。”這裡的“冷”,何嘗不是畫家個性的流露,寄予畫中的有離塵出世的嚮往,亦有對人生的時時自省。

這幾年,麗萍多畫西雙版納風物。她說:“西雙版納點燃了我創作的激情,激發我的靈感,給我豐富的素材。”她長久地流連於此,用畫筆描繪這個“漂在天邊的、如夢似幻的幸福家園”。

“雲破月來花弄影”---張麗萍與畫源

在她的這些畫作中,能看到蒼潤清奇的常綠樹木,如火如荼的花朵,還有舒展翠羽迤邐而來的孔雀……畫面中有一種純淨如三春般的溫潤氣息,萬物皆生光輝。麗萍說:“在版納呆久了,心靈會得淨化和昇華,在靜默無語的膜拜中,體悟生的崇高和死的從容。”她的畫已然將這一切完美而詩意地呈現出來。

採編:一竹之餘

畫作:張麗萍

記事文:薛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