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作者:由 心格情感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0

一室心偏靜三天夜正春什麼意思

中學時期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期,也是一個充滿危機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中學生由兒童向成人過渡,心理走向成熟,但同時,處於青春期的他們情緒極易波動,且面臨著交友、學業、生涯發展等多方面的挑戰,心理發展上出現了許多矛盾,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普查結果反映出,中學生情緒問題突出,而這其中社交焦慮佔到了相當的比重,因此瞭解中學生社交焦慮背後的原因,影響因素並制定適合中學生的社交焦慮心理輔導方案

升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國家疾病普查部門根據

DSM-IV

診斷標準進行的調查顯示,社交焦慮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

13%

。跨文化的研究發現,亞洲國家的社交焦慮現象尤為突出。

大量研究表明青春期是社交焦慮發生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多數的社交焦慮障礙起病於

13

19

歲之間,且社交焦慮一旦發生,自發緩解的可能性很小。

然而,社交焦慮往往被認為是害羞或是性格問題而容易被忽視,一旦社交焦慮不能得到及時的干預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嚴重的社交焦慮障礙,進而對工作、學習、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對青少年社交焦慮的關注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一、

干預效果的討論

統計分析結果討論

統計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干預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是同質的,干預組在干預後其害怕否定評價,一般情境迴避和總分顯著低於對照組,且干預組在干預後其害怕否定評價

一般情境迴避和總分的得分顯著低於干預前,而對照組則在干預前後無顯著差異,可見,干預顯著降低了干預組成員在害怕否定評價維度,一般情境維度以及社交焦慮總分上得分,干預的效果得到了體現。

另外,根據

Cohen

d

值大小

出的標準,

0。2-0。5

之間為小的效應值,

0。5-0。8

之間為中等效應值,

>0。8

則為大的效應值,害怕否定評價、一般情境迴避和總分三者的效應值都達到了高水平,進一步證實了干預的有效性。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干預結束後

3

個月的隨訪資料可以發現,干預組在害怕否定評價,一般情境迴避及總分上依然顯著低於干預前,而對照組除了在陌生情境上,隨訪結果與後測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

3

個月後的害怕否定評價

一般情境,陌生情境和總分均與前後測無顯著差異,且干預組在

3

個月後其害怕否定評價和總分顯著低於對照組。

由此可見,干預的效果在干預結束後仍然持續保持著,而未接受干預的成員社交焦慮水平則無顯著變化,同樣,害怕否定評價維度和總分的效應值都達到了高水平。

另外,干預對於害怕否定評價維度和一般情境迴避維度有顯著效果,但對陌生情境迴避的效果並不顯著,反映了干預對於調整成員負性認知上是有顯著效果的。

對於拒絕他人請求以及請求他人幫忙等一般情境迴避也有顯著效果,但對於和陌生人相處這類情境效果不顯著。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這可能是因為本身陌生情境對於社交焦慮成員來說就是高焦慮的情境,而對這部分的輔導更多是角色扮演,因而運用到實際情境中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實踐經歷。

訪談結果討論

(1)半結構化訪談結果討論

為驗證干預的效果,半結構化訪談中加入了對團體的期望與感受的內容,綜合成員的回答發現:

7

位成員

及認識了很多新的夥伴,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收穫,這體現了團體這個形式本身在處理人際問題上的優勢,團體的獨特之處

既可以

讓成員間有機會互相學習、獲益,並在接受幫助和

供幫助之間靈活轉變角色。

8

名成員都

到了團體輔導中的活動,這些活動讓他們印象深刻,認為活動有趣,在活動過程中和大家都更熟悉了,也在活動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可以看到,活動對於高中生團體輔導的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增強團體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這種體驗式的學習對高中生來講也更容易被接受。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團體氛圍上,

4

名成員

到在團體中很輕鬆,比在班上放得開,大家都很友善,可以放開自己,收到大家對我的評價、感受,很感動。

體現了團體的接納程度高,信任度高,為成員在團體中的自我暴露

供了條件,也反映了成員較少進行主觀評價且更善於準確地體驗和表達共情。這些技巧對團體成員將來的社會互動有很大的幫助。

在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有

5

名成員表示學到了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對自己幫助特別大。在對團體的期望上,大部分成員都表達了希望每次的活動時間可以更久,活動的次數可以更多,反應了成員對團體輔導的滿意度較高。

(2)團體輔導反饋表結果討論

6

道主觀評分題包含了三部分內容:知識技能的反饋,對整個活動的反饋以及實際社交情境的反饋。主觀評分結果表明: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上,成員掌握情況最好的是放鬆技術;其次是對焦慮情緒的識別與管理,成員不同程度地認為自己可以識別和管理焦慮情緒

成員對自動想法的瞭解及其替換不如前兩者那麼好,該部分知識難度較大,但大多數成員能較好理解自動想法的概念並嘗試去替換自動想法。

對輔導的效果上,所有成員得分在

8

分以上,所有的成員對於這次輔導都是認可的,認為活動對其是有幫助的。在對人際交往的幫助上,所有成員認為活動對他們在人際交往上有不同程度的幫助。

在對實際情境中社交焦慮情緒的緩解上,絕大多數成員認為輔導對於緩解自身在社交情境中的焦慮情緒是有幫助的。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成員對

2

道主觀論述題“你覺得這次團體活動對你有幫助嗎?可以談談嗎?”和“透過這次活動,對你在社交情境中的表現有幫助嗎?”的回答可以看到,所有成員都對活動的效果表示認可,也表達了活動對於實際社交情境中緩解社交焦慮的作用。

可見,活動的效果是顯著的。

二、

中學生社交焦慮保護性因素和危險性因素的討論

研究一在統計分析的結果上得出了中學生社交焦慮的保護性因素和危險性因素,但是,並不能確切知道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中學生社交焦慮的

因此,為了驗證研究一結果的正確性,並進一步瞭解這些保護性因素和危險性因素是如何影響中學生社交焦慮的,在半結構化訪談中就

“你認為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有哪些?”與學生進行了討論,並獲得了相應的質性結果。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在對成員的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後發現,過半的成員認為自信心,自尊心和家庭和睦程度對社交焦慮有顯著影,這為研究一的結果

供了質性證據。

具體來看,成員認為自信心對社交焦慮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的不自信會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體驗進而造成人際交往的退縮和焦慮。

史俊研等透過自信心訓練來改善社交焦慮的研究得到了較好的效果,該研究中的自信心訓練方案就主要包括對溝通能力和社交技能的訓練,獲得成功體驗以及對自卑及不合理的交往觀念的調整。

自尊心的影響上,超過半數的成員認為自尊心強的人更容易有社交焦慮,他們認為過強的自尊心造成了對自己的過度保護,從而對外界評價敏感,容易受傷。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或是認為自尊心強的人好面子,在乎外界對其的評價。可見,部分成員理解的自尊並非心理學意義上的自尊,即自尊是自我意識中具有評價意義的成分,是與自尊需要相聯絡的、對自我的態度體驗。

但研究一發現自尊高是社交焦慮的危險性因素,透過訪談可以知道這可能是因為中學生對自尊的理解與心理學的定義存在偏頗,認為自尊高的人更在乎他人評價,而研究一自尊水平採用的是自評的方式,即自尊高是社交焦慮的危險性因素。

幾乎所有成員都

到了家庭氛圍或者說家庭關係家庭和睦程度的影響,父母的爭吵,矛盾,脾氣會造成性格上的敏感,膽小,沒有安全感,進而影響到人際交往。

也有部分成員

到性格的影響,認為外向的人更放得開,也不會想很多,給人感覺更積極更真誠更容易親近。

探索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個體社交焦慮的是否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還有較多的成員

到了社交技能的影響,大多數成員認為自己的社交技能有所欠缺,比如說話小聲,不知道和陌生人說什麼,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等,認為社交技能很重要,掌握了交往的方法,溝通交流的方式是可以減輕焦慮的。

綜合成員對社交焦慮影響因素的討論,可以發現大部分成員認為自信心強,性格外向更不容易產生社交焦慮,而自尊心強,家庭不和睦更可能產生社交焦慮,這些質性證據也為為研究一的社交焦慮保護性因素和危險性因素

供了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