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韋應物將去洛陽任職,離別時寫下一首思友詩,含蓄不盡,足見情深

作者:由 字在文化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5

三軍盡衰老是什麼意思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地告別。與親人,與好友,甚至是與過去的自己告別。而哪一次告別,都不是容易的。

公元763年,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被任命為洛陽丞,在他即將乘船離開廣陵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的知心好友元大,於是就寫了一首《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與其告別。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對好友的離別眷戀之情,情感真摯動人,十分值得認真品讀。

韋應物將去洛陽任職,離別時寫下一首思友詩,含蓄不盡,足見情深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唐·韋應物

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簡譯

我懷著悲傷的心情離開了我的知心好友,任船隻輕輕地駛入茫茫煙霧之中。搖著船槳向著洛陽的方向駛去,殘餘的鐘聲還在廣陵津渡口的樹林上空縈繞。

今日我與你在此依依惜別,不知我們何時何地才能再次相遇。這世間的事情就像江波上的小船,不管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這豈能都由自己作主?

韋應物將去洛陽任職,離別時寫下一首思友詩,含蓄不盡,足見情深

簡析

離別,向來都不會是歡快的。

尤其是在古代,一朝離別,再見可能遙遙無期,有時甚至還可能會再也無法相見。所以,這種情況下的離別也就顯得尤為鄭重和悲傷。

這首詩的前兩句每一句句首都用了一個複詞,“悽悽”形容詩人內心這種無以復加的悲愁之狀,既有悲愁之深,亦有悲愁之廣。

“泛泛”寫舟漂浮的狀態,是漫無目的的,因為此時詩人的心思全在憶友、思友,對船的狀態毫不在意,任其漂泊。

韋應物將去洛陽任職,離別時寫下一首思友詩,含蓄不盡,足見情深

此處與詩人另一首詩《滁州西澗》中的兩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的第三、四句寫詩人自己乘舟向洛陽進發,但是詩人又實在不忍離去,此時,看著行舟漸行漸遠,廣陵樹色雖依稀可辨,然而岸上寺裡的鐘聲卻逐漸變得微弱,詩人坐在舟中,聽著越來越遠的鐘聲,自己對好友的眷戀之情也愈發濃厚。

詩的第五、六句直抒胸臆,詩人為何會如此悲傷?因為此時此地一相別,不知何時何地才能再見。對於未來的未知與迷茫,對知心好友的眷戀,讓詩人自己愈發感到孤獨與悲慼。

韋應物將去洛陽任職,離別時寫下一首思友詩,含蓄不盡,足見情深

然而,詩人終究還是看得開的。

轉瞬之間,他就想明白了。這世間萬事,不正如波上行舟,都是迫不得已的,哪有諸事都能遂自己心意的呢?

最後兩句既是詩人對自己的勸慰,也是詩人自己與自己內心的和解。

韋應物將去洛陽任職,離別時寫下一首思友詩,含蓄不盡,足見情深

結語

清代大學者、詩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卷三中評價說:“寫離情不可過於悽婉,含蓄不盡,愈見情深,此種可以為法。”這是對韋應物這首《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的極高評價。

整體來看,韋應物這首詩語簡而意豐,詩人透過對離別時身邊環境的精妙描寫,來襯托自己內心的無限別離情緒,含蓄委婉,卻又能準確地撥動讀者心中最容易感動的那根心絃。讀此詩讓人身臨其境,無不感動於那種悽悽離別之情。

韋應物將去洛陽任職,離別時寫下一首思友詩,含蓄不盡,足見情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字在文化

(說明:本文系字在文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謝絕搬運、抄襲。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作為資源共享,如有不妥請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即予以刪除,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