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90後出現“斷親潮”,寧給紅包不拜年,跟催婚催生都沒有關係

作者:由 子芫伴你成長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20

十二樓風水好不好

歌德說:“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自己選擇的道路,不為流言蜚語影響,不被他人觀點左右。”

說起做人,90後活得比80後通透,80後的人大多比較聽話,即便反對父母意見,言行上也會順從。

90後就不同,他們更敢於做自己,對於不喜歡的事情大聲說“NO”,讓父母無可奈何。

過年回老家,婆婆坦言世道變了,90後出現“斷親潮”,他們反對走親戚,就連親戚辦酒席,也懶得去,再這樣下去,哪有什麼親情。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那麼,影響90後的原因是什麼?第三個答案太過現實。

90後出現“斷親潮”,寧給紅包不拜年,跟催婚催生都沒有關係

原因一

常年在外上班,沒有共同語言

我們從高中畢業後,就離開了家鄉,工作也大多留在外地。

猛地回家,有個最尷尬的問題,那就是下火車後,說話都要慢一拍,因為你說慣了普通話,要轉化為家鄉話,需要思維有個轉變過程。

當然,這個轉變非常快,只要多說幾句,就能啟用腦海的語言基因,也有人轉化慢,不自覺用普通話跟老鄉打招呼,會引來一片嘲笑。

在家鄉人看來,年輕人在老家說普通話就是裝“洋”,其實不然,這是習慣的使然,跟裝不裝無關。

90後回家,還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是一些親戚你不認識,比如有人來家裡玩,父母很熱情給你介紹,這是你表哥新娶的媳婦,你得喊“嫂子”,你哪裡喊得出來,只能尷尬一笑。

常年出門在外,對家鄉的變化一無所知,家族中添了新人和孩子,你也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想融入進去就很不習慣。

尤其是走親戚,父母覺得是任務,過年不走動一下,就沒有禮貌,也容易讓親戚誤會。

90後出現“斷親潮”,寧給紅包不拜年,跟催婚催生都沒有關係

說實話,能夠理解父母的心情,他們把親情看得比較重,因為一個人能力有限,遇到事情就需要親戚幫忙。

我老家蓋房子時,父母手裡只有6萬多塊,這點錢根本不夠蓋房,但由於老房子漏得厲害,遇到風雨天有倒塌的危險,舅舅姨媽們也不放心,他們主動催著蓋房子。

為了湊夠蓋房子的錢,每個親戚都借了幾萬塊,還真把房子蓋起來了,父母為了還債,省吃儉用忙幾年,終於把錢都還掉,心裡也鬆了一口氣。

這就是親情的力量,在你需要的時候,兄弟姐妹一定會盡全力幫忙,這種幫忙是相互的,所以父母一輩就很在乎親情,在他們看來,不跟親戚走動就是不懂事。

而90後大多沒有依靠的想法,就算自己缺錢,也會跟銀行借錢,而不去跟親戚借。

跟銀行借錢,給點利息就可以,欠了親戚的錢,就欠了一份人情,會給人更大的壓力。

所以,90後對親情沒有需求,自然就沒有維護的意識,再加上常年不見面,彼此又不熟,除了打個招呼,聊一下天氣,就沒有了話題,很是尷尬。

原因二

親情的現實,喜歡找同頻的人

父母一輩的人,大多很善良,不管跟你熟不熟,只要見面都會熱情打招呼。

過年的那幾天,你走到誰家,都會被留下來吃飯,要是得知你剛吃了飯,對方也會端出甜點和果盤,讓你多少吃一點。

90後出現“斷親潮”,寧給紅包不拜年,跟催婚催生都沒有關係

每逢佳節胖三斤,也是這麼來的,80後習慣了,父母讓走親戚,即便心裡不願意,也會去走動一下。

堂兄說了一句很現實的話:“我爸媽年紀大了,不想惹他們生氣,再說以後遇到事情,還需要親朋好友幫忙,平時的禮數不能少。”

這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擔當,90後不同,很多90後喜歡晚婚,就算結了婚,也沒有走親戚的意識。

他們更喜歡跟同頻的人玩,比如某個表姐或表哥,跟自己從同一個大學畢業,又在同一個城市上班,坐到一起就很有感覺,不需要聊什麼話題,一個眼神就理解了對方,相約著打遊戲也有默契感。

父母一輩坐在一起,打發時間的遊戲是打牌或打麻將,年輕人更喜歡玩電子遊戲,那才有速度和激情。

另外還有圈層的原因。

90後出現“斷親潮”,寧給紅包不拜年,跟催婚催生都沒有關係

比如某個親戚混得好,過年回家買了一輛大奔,如果你連房貸都還的吃力,自然跟對方沒有共同語言。

再比如你老表學習好,畢業後考公進入體制內,父母說話都硬氣,再看看自己剛辭職的私企,也就不想跟對方多聊了。

有人覺得親情可貴,其實親情是現實的。

如果你沒有能力,就算別人對你笑臉相迎,也不是真心。

相反,要是你掙錢多,事業好,哪怕是第一次見面的親戚,也會彎腰跟你握手。

原因三

三觀不合,懶得敷衍

網上有個東北女孩,喜提“最牛懟人”稱號。

她不管你是大姨還是大姑,只要你問東問西,就毫不客氣地懟你,懟得親戚都懷疑人生。

“你找物件了沒?”

“沒有!還不是因為你。”

“跟我有什麼關係?”

“你也知道跟你沒關係呀!”

親戚愣了一會才回過神來,氣得直翻白眼,心裡不服氣,還想問。

90後出現“斷親潮”,寧給紅包不拜年,跟催婚催生都沒有關係

“你掙了多少錢?年終獎領多少?”

“我掙老多錢了,吃麻辣燙不問價,烤腸都是十根十根地買,去超市都敢要購物袋了,大姨,聽說表哥下崗了,他找到工作了嗎?”

大姨胸口發悶,氣得站起來走了,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讓人捧腹。

這就是年輕人的真實,他們不喜歡被打探隱私,遇到試圖說教的人,也不慣著對方。

過年時親戚們聚在一起,長輩就喜歡打探年輕人的隱私,聊天話題也喜歡獵奇。

比如誰誰誰買了房了,房子可大了,就在學校旁邊,屬於學區房。

再比如誰誰誰做生意掙錢了,買了一輛豪車,還請了司機。

其實他們不知道,有些訊息是假的,比如房是租的,車也是租的,有的人為了面子,回老家把自己包裝得很華麗,其實背後也是一地雞毛。

但老家人就喜歡聊這些話題,90後就不愛聽,遇到三觀不合的話題,自然就懟過去了。

並不是90後清高,也不是他們討厭催婚催生,而是他們活得真實。

原因四

有自己的安排,喜歡獨處。

80後的人重視感情,回老家後也會參加同學聚會,想利用假期聯絡一下感情。

90後的人更喜歡獨處,他們只要有手機和網路,就能在房間一直待著不出門。

90後出現“斷親潮”,寧給紅包不拜年,跟催婚催生都沒有關係

就算需要購物,也是手機下單,讓人送到自家門口,不喜歡去人擠人的集市。

在長輩看來,辦年貨就要去集市,跟人討價還價買回一堆東西,才有過年的氣氛。

年輕人只覺得浪費時間,這就是兩代人的思想鴻溝,誰也不理解誰。

在父母看來,兒女好容易回來一次,就應該出門多走動,跟親朋好友搞好關係,還能有人幫介紹物件。

兒女卻認為,走親訪友毫無意義,如果需要禮儀,可以在群裡發紅包。

有個90後很有意思,他提前給大舅拜年,說準備了幾箱禮物一共860塊,給對方發了禮物清單後,直接把錢打給對方轉過去了。

大舅也有趣,他驚訝之餘,趕緊給外甥辦了一桌酒席,把菜名羅列了一下,花了380塊,給外甥轉過來了。

外甥表示,拜年時還帶著孩子,大舅秒懂,趕緊給孩子發了200紅包。

你看,這就是90後喜歡的拜年方式,紅包到位就行,至於走動就免了,太累。

寫在後面

90後的思想,有的長輩很難接受。

90後出現“斷親潮”,寧給紅包不拜年,跟催婚催生都沒有關係

婆婆認為,親情是有用的,如果年輕人不走親戚了,以後親情就變淡了,你遇到事情都沒人幫忙。

看起來,婆婆的擔心有一定道理,但她忽略了時代的變化,很多人早已變得現實。

有句話說得好:“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如果你混得不好,就算跟親戚走動,也沒人把你放在眼裡,相反,要是你有錢有勢,你不去走親戚,親戚也不會把你忘了。

要想經營好親情,就需要我們多努力,打拼好自己的事業,如果還沒有結果,真沒必要去攀親戚,有那時間,還不如在家做自己感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