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風流才子看透世情賦詩二首,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中年人讀之落淚

作者:由 簡詩歌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05-08

草裡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提起唐伯虎,一個豪放不羈、花天酒地的形象往往撲面而來。誰曾想,人到中年的唐寅,也能看透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做出這樣深刻有趣的詩歌!今天與您分享《一年歌》與《一世歌》。

風流才子看透世情賦詩二首,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中年人讀之落淚

中年唐寅

01

一年歌

全詩主要討論一個話題:人生,為什麼要及時行樂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

先說一年到頭。一年三百六十日,其中春夏秋冬四季,各佔九十天。

冬寒夏熱最嘆當,寒則如刀熱如炙。

其中,冬天冷,夏天熱,一個風如刀割,一個熱如燒烤,都不舒服。

春三秋九號溫和,天氣溫和風雨多。

春秋二季總算可以吧?雖然天氣不極端,但是風雨多,架不住今天淋雨明天颳風。

風流才子看透世情賦詩二首,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中年人讀之落淚

電影唐寅

一年細算良辰少,況且嘆逢美景何。

因此,細細算下來,一年到頭,好日子沒多少。好日子,也就是良辰。

美景良辰淌遭遇,又有賞心並樂事。

有了良辰,沒有美景也白搭。所以一年有限的好日子,還得有美景配合;有了良辰美景,還要正好這天心情不錯,挺快樂。所以,人生在世,良辰、美景、樂事,三者缺一不可,少一個就算不得舒服。

不燒高燭照芳樽,也是虛生在人世。

如果恰好真的遇到三者兼備的時候,那真是太難得了。唐寅強調,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行樂,不要浪費了老天爺的好意。否則就是白活了。

風流才子看透世情賦詩二首,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中年人讀之落淚

唐寅山水

古人有這達矣哉,勸人秉燭夜遊來。

這個時候,唐寅為了強調自己這個觀點的正確性,開始說:這個觀點並非我的提議,古人也是這麼說的!唐寅說,古代也有高人,勸大家“秉燭夜遊”,就是狂歡通宵!

春宵一刻千金價,我道千金買不回。

引用了古人的話之後,唐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古人說“春宵一刻值千金”?哈哈,我要說“千金也買不回這絕妙的時刻啊!”所以,還等什麼?還不及時行樂!

02

一世歌

全詩主要說一個話題:人生苦短及時行樂,賺錢做官都沒意義

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後除老。

唐伯虎這句詩,真的妙。人這輩子能活多久?能長生不老嗎?不可能。唐寅說,活七十年,不錯了。然而,這七十年都是你的時間嗎?還得除去小時候和老年時代的日子。小時候啥也不懂,啥也記不住,啥也幹不了,人老了也一樣,渾渾噩噩,簡直自己都嫌棄自己。哎!這麼一想,好悲催!人生真的苦短。

中間光陰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

中間為數不多的時間裡,舒服的日子也沒幾天,有時候熱,有時候冷,有時候不冷不熱了,心情又鬱悶地不行。

風流才子看透世情賦詩二首,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中年人讀之落淚

唐寅字畫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

既然舒服日子沒幾天,那麼我們一旦有了舒服日子,還不趕快抓緊享樂?所以這一句,唐寅說,沒事該唱唱,該喝喝。

世人錢多賺不盡,朝裡官多做不了。

整天享樂,這樣的日子是不是有點兒沒理想、虛度光陰了?唐寅就問了:什麼才算不虛度光陰?賺錢還是當官?唐寅指出,錢,是賺不完滴!官,是做不完的!

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

官做得越來越大,錢賺的越來越多,有啥好處?除了讓自己整天憂心忡忡,落個將軍肚、少白頭,還真的沒啥好處。

風流才子看透世情賦詩二首,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中年人讀之落淚

唐寅扇面

春夏秋冬捻指間,鍾送黃昏雞報曉。

說到這兒,唐寅峰迴路轉,再次強調,人生苦短,歲月匆匆過,太快了!怎麼快?唐寅說,黃昏時候一敲鐘,一天過去了。清早公雞打個鳴,新的一天又來了。日月輪轉,就是這樣快。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唐寅說,您沒事,可以試著點一點眼前的人。眼看他們還在幹事創業,眼看他們還在又笑又跳,然而忽然之間,少了很多人。這個減少,是加速的,是不可逆的,每一年,熟悉的面孔都在減少。面對生命的脆弱,難道,你真的不慌嗎?

草裡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死亡並不是終點,最可怕的在於被人遺忘。唐寅說,死去的人,能在別人的記憶裡存在多久?很快就被人遺忘了。所以那些草裡的墳塋,一年有一半都沒人打掃。

風流才子看透世情賦詩二首,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中年人讀之落淚

唐寅春宵

人這一輩子,生下來,艱難地生存,然後默默地死去,最後被人遺忘。時間太短暫,人生太短暫。

這短暫的一生,我們真的難以做出什麼不朽的成績來。因此唐寅建議,不如唱唱歌,喝喝酒,快活一天是一天吧

中年人讀到這兒,聯想到自己的人生,禁不住潸然淚下。

渺小的我啊,相對於人類漫長的歷史,算個什麼呢?渺小的人類啊,面對無邊無垠的宇宙,又算什麼呢

?這樣想來,人生真的短,人真的渺小。古人唐寅兩首詩歌,讓我們看透世情。與中年唐寅對話,彷彿面對同是中年的自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儒釋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