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作者:由 名弘老師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05-25

霸陵尉是什麼官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名門之後

飛將軍:《史記·李將軍列傳》,“廣(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裡面有一句著名的話:“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這裡面深藏的寓意,的確需要人們警醒。

李廣,是西漢時期的名將,英勇善戰,擅騎馬射箭,敢於衝鋒陷陣,打仗又行蹤不定,故有”飛將軍“之稱。

他出生於隴西(今甘肅天水)的將軍世家,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俗話說:將門虎子,李廣的人生,的確不同凡人。

李廣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膽識,一度讓匈奴聞風喪膽,談虎色變,數年不敢入侵。

詩人王昌齡在《出塞》中大讚將軍李廣的神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來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神勇李廣

李廣有多神勇?從這幾個事情就看得出來。

李廣在公元前144年出任上郡太守時,一次,漢景帝派員視察,恰好匈奴騎兵入侵雁門,正好與前鋒三個匈奴兵迎面相闖,這三個匈奴騎兵看見視察隊伍打著”飛將軍李廣“的旗號,一下嚇得落荒而逃。趕來迎接視察大員的李廣乘機開弓發箭,一下射殺兩個,活捉一個。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後面的匈奴大部隊呼嘯著向李廣奔來,膽識過人的李廣沒有害怕,令手下一百多騎人馬直面對壘,在距離匈奴騎兵陣前的不遠處,下馬解鞍,在草原上席地而坐。

”狹路相逢勇者勝“,氣勢洶洶的匈奴騎兵見此,擔心是李廣的誘軍之計,加上天色已晚,趕忙向北撤走。李廣於是從容地陪著視察大員平安回營。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又有一次,公元前129年,李廣率領的一支部隊與匈奴軍交鋒時,匈奴首領在草原上設下陷阱,李廣策馬追趕時,中計掉進陷阱,被匈奴兵吊在網兜中。沉住氣的李廣先是一動不動,假裝死去,待匈奴騎兵拖著他走了十多里地後,尋機一躍上馬,奪過弓箭一連射死數個匈奴追兵,飛奔而回,得以逃脫。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李廣不但自己神勇無比,還對手下非常好:

李廣對士兵很愛護,“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李廣為將時,對部下很謙和,以廉潔著稱。每每因功得到賞賜,均分給士兵,飲食與士兵們一起,大家同享同樂。他的俸祿很多年都不過是二千石,家裡沒有多餘的財產,為此李廣就量體裁衣地生活,從不貪贓枉法巧取豪奪不義之財去購置家產,一生清白,部下都深深感嘆,欽佩不已。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不封侯的原因

然膽識過人富有韜略的”飛將軍“李廣後來的結局卻不怎麼好,至死也未能封侯。漢文帝亦惋惜說,漢中郎李廣太可惜了,生不逢時,若是高祖時代,肯定受封萬戶侯了。

這也與他心胸狹窄、氣量不大及不道義、不識時務等等性格缺陷有關。

李廣從匈奴那裡幸運地逃回京城後,因造成不良影響即被漢武帝免職,賦閒在家。一次,夜間經過霸陵亭時,他的從騎對霸陵尉說,這是前任”飛將軍“,現打獵歸來,欲回城去。喝醉酒的霸陵尉大聲呵斥道“現任將軍都別想過,更別提什麼前任將軍了!”

害得李廣回不了城,被迫在城外過了一夜。沒想到他就記仇了。

過了沒多久,匈奴入侵,李廣點名讓守城的這個小官霸陵尉一道從軍,按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但是李廣不是這樣,霸陵尉來到李廣軍中,當即被李廣斬殺祭旗後,部隊才出徵。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這就是李廣,

容不下小小的霸陵尉,沒有恢宏的氣度,必然難以實現遠大的願景。

李廣曾經悲嘆自己的命運,為何立功無數,還是不能封侯?為此,他找了善於占星的算命先生:王朔。

王朔問他:“你有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

李廣想了想說:以前曾經殺過八百已經投降的羌人。

王朔說:殺降不詳,如此不道義,豈能封侯?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李廣似乎應該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僅僅氣度不夠、殺俘虜也還能饒恕,

偏偏李廣政治上目光短淺,這可是致命的。

李廣在”七國之亂“時,因平叛有功,得西漢朝廷梁王賞識,梁王意欲拉攏他為其將來起兵逼老廣的老闆-漢景帝劉啟退位時所用,就私下為他刻了一枚將軍印,賞賜給了李廣,這種事情,但凡有點政治眼光的人,都知道,是萬萬接受不得的。

但是,眼光短淺的李廣竟欣然接受,更過分的是,還處處炫耀,認為這是西漢朝廷給他的獎賞。此舉讓漢景帝對他大打折扣,認為李廣不識時務不堪大用。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最後,李廣不能夠能屈能伸,這也是他的死因。

我們說,

但凡成就大事業的人,都知道忍得一時之屈,

但李廣卻不是這樣。

李廣最後一次出征,已是年近60的花甲之人,漢武帝就囑咐全軍統帥衛青不要安排李廣擔任前鋒,但是衛青一向和李廣不和,加上李廣非要逞英雄要立功,就繞道敵人側後攻擊,結果李廣在沙漠裡面迷了路,貽誤軍機,觸犯軍律。

李廣悲壯地說:我與匈奴大大小小也交戰了七十餘次,這次本想再出把力,誰知偏偏迷路,這是我的過錯,與部下們無關。天意如此,我老了,不堪面對刀筆吏的羞辱!說完,李廣就自刎而死,失去了最後一次封侯的機會。讓人嗟嘆不已。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悲情結局值得思考

自身的硬傷,加上漢武帝和衛青的刻意壓制,最終才導致了李廣的悲情結局。

李廣廉潔的品行,敢於擔責的態度,司馬遷曾好評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意思是李廣的誠摯、忠誠、擔當就像開著芬芳花朵的桃李,吸引著人們來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致於走出了一條小道。

李廣還是深得人心的,他死後,“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在此,我們也想借李廣的悲劇,得出一些參考: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政治。為人處世,要講究政治智慧,氣量要大,格局要好,定位要準。否則,條件再好,能力再強,也會遭遇"滑鐵盧",很難實現預期目標甚或遠大理想。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

悲情英雄飛將軍,一生打贏70仗,為何從未封侯,最後還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