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作者:由 大美醬香home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7-27

酒令遊戲哪裡來的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央視有一檔非常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湧現不少滿腹經綸的才子才女,從他們口裡,我們聽到許多經典的詩詞佳句,其中一個“飛花令”的環節,更需要參賽者背誦帶特定字詞的詩詞句。而這個環節,是從古人行酒令的內容簡化而來。

01

酒令的由來:從“禮”到“娛”

酒令源於西周時期,最初是一種“禮制”。為了防止飲酒過度,維護宴飲禮儀,周朝律令限制飲酒,並設定官員執行酒令、監督飲酒。因此,宴飲時,常有酒令官站立在場,一邊監督賓客飲酒禮儀,負責吟唱酒令,一邊還要觀察賓客神色,提醒不要多喝以免失態。戰國時期,酒令增加了勸酒、罰酒的內容,相比此前只為規範飲酒禮儀,此時的酒令已經帶有一定的娛樂性。此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酒令官消失,飲酒慢慢成為一種娛樂和享受,但酒令作為一種酒桌助興方式被保留了下來。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古時文人墨客的酒令方式-流觴曲水

酒令一般分為雅令和通令,雅令偏向於鬥智鬥才,通令則更傾向於大眾娛樂。

隋唐時期,由於民間飲酒之風盛行,酒令慢慢普及和發展成熟。這個時期的酒令多是雅令,如李白的《將進酒》,王勃的《滕王閣序》,都是行酒令時創作的佳作。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在酒宴之上,推一個人為令官,然後根據令官的要求吟詩作對,如果行令人做得不對便要喝酒,比如上面提到的飛花令。因為雅令對行令人的文化修養要求較高,所以雅令多流行於文人、士大夫之間。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經過前期的“鋪墊”和準備,酒令在明清時期迎來“高光時刻”,增加了大量“通令”,參與人群更豐富,流行範圍更廣泛。通令行令方式很多,既有益智類,如猜謎、猜數、猜字等,《紅樓夢》第62回中喝酒“射覆”,表現的就是此類酒令場景;又有許多有趣的遊戲,如投壺、抽籤、划拳等,現在北京中山公園內有一個清代遺留下來的“投壺亭”,它便是皇家節日宴飲時節玩投壺的場所。那時,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販夫走卒,飲酒之時都習慣行酒令,形式多樣,雅俗共賞。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紅樓夢中行酒令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古人投壺

然而,在今天,為什麼大多數酒令都從我們的酒桌上“消失”了呢?

02

走下神壇的酒:被“冷落”的酒令

這些酒令的衰退,一個比較直接的原因,是酒的大規模普及。儘管在唐宋時期,民間飲酒之風就已盛行,但並沒有真正達到“全民飲酒”的地步,能經常喝酒的人實際還是少部分,酒對許多人來說依然是“稀罕物”。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糧食產量增加,釀酒技術進步,酒產量大大提高,酒成本降低,酒從“小眾”走向“大眾”,直到清末,酒才真正成為“深入民間”的大眾飲料。此時,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雅令就顯得太難懂,而類似投壺這種遊戲,又需要大的場地和許多工具,非常麻煩。相比之下,人們更喜歡簡單的行令方式,所以划拳擲骰子這樣的酒桌遊戲便流行開來,要求高、規則複雜的雅令投壺等酒令遊戲,則順理成章地被“冷落”了。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隨著酒真正“大眾化”,酒文化徹底走向世俗化和娛樂化,複雜難懂、操作不便的行令方式,不斷受到衝擊,慢慢被“遺忘”,成為滄海遺珠。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今天,我們喝酒越來越追求隨意、舒適,喝酒時已沒有太多約束,酒桌之上,我們可以選擇盡情聊天,也可以專注品嚐美食美酒……並不一定需要以行酒令的方式來開啟局面、助興娛樂。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另一方面,酒令實際也並沒有衰落。那些簡單通俗的酒令遊戲依然存在,像划拳和擲骰子之類。而且,我們還發展出一些新鮮的酒桌遊戲,比如“兩隻小蜜蜂”,“真心話大冒險”等等。“酒令”還在,只是它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變化。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

作為傳統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被“冷落”的酒令遊戲依然充滿韻味,值得我們去了解和探討,之後的內容,我們將分享更多關於酒令的有趣話題,敬請期待。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這些酒令遊戲“消失”,是“沒文化”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