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隱士都是些什麼人

作者:由 文史民間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8-08

裝洋什麼植物名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讀了書就必須去做官,就像農民必須去種地一樣。但讀書人多,官位少,大官的位就更少,於是蠅營狗苟、阿諛奉承、行賄受賄、陰謀詭計就出來了。為了抑制一下這種壞風氣,古代國家也會表揚一些有德有才而不願做官的人。

隱士都是些什麼人

秦漢以前有才能而不願做官的,一般稱為隱士。隱士們有的住進深山,有的也就和一般人住在一起,只是幹著被當時人認為是卑賤的職業:種地、做工、算卦等等,但經商的不多。漢代獨尊儒術以後,隱士們又多是儒生。魏晉以後,佛教道教興起,不少隱居者,往往被當成道士,特別是那些隱居深山的。比如諸葛亮,當初就是個隱士,現在戲劇裡多把他打扮成道士模樣,就是人們把他當成了道士。其實三國時道教剛剛興起,他和道士一點關係也沒有。宋朝初年有個陳摶[tuan團],原本是落第儒生,逃進了深山。人們傳說他會煉黃金,後周的皇帝把他找來,觀察了一段,看他沒啥能耐,就放了他。人們還傳說他有養生術,能讓人長生不老。宋朝的皇帝又把他找來。他說:“我確實沒什麼養生術。再說,養生術對皇帝有什麼用呢?皇上把國家治好,就是最好的養生術。”在後人心目中,陳摶卻是最出名的道士。

宋代以後,那些不願做官、卻又不逃進深山的,還是儒者。逃進深山的,往往被當成道士。

也有些假隱士,把隱居作為出名、做官的捷徑。比如和陳摶同時、名聲也很大的种放,後來成了惡霸官僚,名聲很壞。

隱士們隱居的原因很多,但多數是在求官的道路上受到了挫折,看到了現實社會上的危險和醜惡。他們淡於名利,不追求物質享受、不和人競爭。這一切,和《老子》、《莊子》的主張完全一致。老子、莊子本人就是隱士,他們的學說,自然成了隱士們的旗幟。隱士們也會有意無意地欣賞《老子》的主張。而且,除非他有特別的宣告,後人還往往給他們披一件道袍。

隱士都是些什麼人

隱士之中,有許多人卓有才能,志節高尚。失意計程車大夫,往往把他們作為榜樣,因此也促進了《老子》思想的傳播。

即使那些得意計程車大夫,也往往喜歡談論《老子》,以標榜清高,或者藉以逃避現實中那紛紜複雜的矛盾。

最喜歡談論《老子》的時代,是魏晉南北朝時代。談《老子》談得好,甚至可以做官。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談論《老子》的風氣更加興盛,上至皇帝,下到群臣,談論《老子》成了一種時尚。梁元帝蕭繹(公元552—555年在位)在自己被敵軍圍困,即將成為俘虜的時候,仍然給百官講《老子》,百官都穿著甲冑來聽講。由此可見當時士大夫對於《老子》興趣的濃厚。

隱士都是些什麼人

梁元帝

直到北宋時代(公元960—1127年),士大夫們仍然喜歡《老子》。著名歷史學家司馬光(公元 1019—1086年),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都曾為《老子》作注。許多士大夫還為自己起了道號,比如“六一居士”、“東坡居士”、“山谷”等等,就都是道號。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晚年還經常穿起道袍,儼然一個道士模樣。其實,上面這些人,都被認為是純正的儒者。

北宋以後,理學興起,儒道二家的界限逐漸嚴格起來。這時候,誰談論《老子》,就被認為是迷戀異端邪說,馬上就會被人瞧不起。不過,理學家之間,也互相指責。一些人攻擊另一些人混同於佛教,另一些人又攻擊這一些人混同於老子。後人認為,老子的精神已滲入理學家的血液中和骨髓裡,他們反對老子僅僅是表面上的。

隱士都是些什麼人

老子和中國古代其他道家人物的思想,真像影子一樣,伴隨著中國古代計程車大夫。社會上只要有失意者在,人只要有失意的時候或失意的可能,老子思想的影響就存在。

然而另一面,老子思想也遭到了激烈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