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提醒】長假結束關節痛是因為路走多了?其實,保護膝蓋時時都要注意

作者: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0-11

新修的馬路坡度如何計算

長假中,不少人或是出門旅遊,或在城市周邊徒步、健走。假期結束,有人覺得腿腳不舒服,如膝關節和髖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有人簡單地認為,這是因為運動過量,只要減少運動量,恢復一下即可。殊不知,一些人受傷是因為運動姿勢不正確,只不過平時被忽略了。

以最常見的走路來說,如果姿勢不正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感覺不到;但路走多了,就容易出現不適,包括膝關節和髖關節疼痛、踝關節扭傷、腿部肌肉拉傷,甚至半月板損傷。所以,假期末尾的腿腳不適也是在提醒:看一看日常走路姿勢對不對。

針對這一話題,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副教授郭黎給出了這些健康提醒。

正確的走路要領是:

抬頭挺胸,目光平視,軀幹自然伸直,脖子要正;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邁開大步,雙臂甩開,上肢與下肢協調配合;前腳落地時,腳跟輕盈著地,向前亮出鞋底;後腳離地時,五個腳趾和腳掌有力蹬地,兩腳落地有節奏感。

【提醒】長假結束關節痛是因為路走多了?其實,保護膝蓋時時都要注意

正確的走路姿勢可以充分發揮鞋和肌肉的保護作用,減輕走路時膝關節的反衝力,從而保護膝關節。

大家可以先在平地上練習,然後對鏡自檢或請人幫忙檢查。掌握了正確的走路姿勢,長距離徒步時才不容易受傷。

長距離徒步要注意:

在徒步全過程中,要按照適合自己的速度行走,不要時快時慢,跑跑停停,儘量勻速行走。

剛開始速度應相對慢點,預熱適應後逐漸加快步伐到自己行走的節奏,一般為8分鐘左右。

上坡時,行走重心應在腳掌前部,身體稍向前傾;下坡時,重心放在後腳掌,同時降低重心,身體稍微下垂。

【提醒】長假結束關節痛是因為路走多了?其實,保護膝蓋時時都要注意

【提醒】長假結束關節痛是因為路走多了?其實,保護膝蓋時時都要注意

無論上坡下坡,對於坡度較大的坡跡,應走“之”字形,儘量避免直線上下。

登山時,建議帶上登山杖。登山杖可以幫助運動者提高步行的穩定性,同時減少腿部負擔。研究證明,登山時正確使用登山杖,可減輕至少22%的施予腿部肌肉和膝關節的壓力,讓運動者感覺更舒適。

此外,徒步過程中,揹包的重量不要超過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以免對膝蓋產生壓迫性損傷。

行走休息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途中短暫休息儘量控制在5分鐘以內,可不卸掉揹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長時間休息以每隔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一次為好,休息時間15分鐘至20分鐘。長時間休息應卸下揹包等所有負重灌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分鐘至3分鐘,再坐下休息。

還有幾個問題不可忽視:

穿戴合適的鞋子,比如慢跑鞋或徒步鞋,緩衝走路時的地面反衝力,從而保護膝關節。應每半年檢查一下自己的鞋,如果出現後跟磨損、足跟窩向某一側塌陷、鞋底或鞋跟彈性明顯降低等情況,就要更換新鞋。

選擇空氣、環境比較好的地方,避免沿著馬路邊走路、跑步,避免在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路。城市中理想的走路場所是公園、體育場等乾淨又清靜的地方;草地、塑膠草地、土地都比柏油公路更適合走路,可以減少地面對膝關節的衝擊。

平時鍛鍊較少的人,一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切記不可因為拼步數而忽略自己身體的狀態。肥胖或關節有疾患的人,更應警惕過量的負重步行會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有些“暴走團”動輒兩三萬起步,一走就是兩小時的鍛鍊方式不可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鍛鍊每天的活動量約6000步,按每秒走約兩步的頻率算,6000步大概就是快走40分鐘。運動雖好,卻也不能過量。尤其是對於長期不運動的人來說,突然一下增加運動量,反而會讓身體造成損傷,過猶不及。

補水也很重要。戶外徒步液體的補充頻率約為250毫升/15分鐘,可以透過觀察排出的尿液顏色,來了解自己體內的水分脫失狀態。如果天氣炎熱,還要注意預防曬傷,以及補充電解質。

最重要的是,假期結束後也不要忽視體育鍛煉,運動量不要忽大忽小。推薦每日進行中等程度有氧運動3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15分鐘,每週5次。只有堅持鍛鍊,循序漸進,才能練就良好的體魄。

資料:上海網路闢謠

編輯:畢揚靜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上海長寧”

上觀號作者:上海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