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勞動成為高中必修課:勞動教育的迴歸,是勞動文化的振興

作者:由 流雲舞千山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15

為什麼提倡勞動

勞動成為高中必修課:勞動教育的迴歸,是勞動文化的振興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外公佈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方案明確表明:今後,普通高中應在原來科目基礎上開設勞動課程,共6個學分,為必修學分。其中社會志願服務2個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按規定三年內不得少於40個小時;其餘4個學分的勞動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進行統籌安排。

而對於這樣的教育改革,我是舉雙手贊成的,因為現如今,家長對孩子的寵溺,讓孩子們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過於嬌氣了;又有些家長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是“一好遮百醜”,其他的就什麼都不在意了,至於勞動方面的培養和鍛鍊,往往就被忽視,排在了末位的。

國家其實早就是提出了,德智體美勞是必須要全面發展的,雖然“德”為第一,“勞”排最後,但是從過往的教育體制來看,學校過於重視專注於“智”的培養,對於“德”和“勞”是疏忽的,而其中最可有可無的,就是勞動了。這明顯是與國家的政策方針是不符合的。而現在加以糾正,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正是時候了。

那麼,時隔多年,為什麼中國在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道路之後,又把勞動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更高的位置呢?那必然是有其深層原因,我且試為大家分析之。

勞動成為高中必修課:勞動教育的迴歸,是勞動文化的振興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勞動最光榮這句話,並不僅僅是一個口號。簡而言之,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是被無數人辛勤的勞動支撐著的,而一個提倡不勞而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領域的強烈變革直接就反映到了文化領域。資本文化、管理文化和科技文化異軍突起,完全佔據了文化舞臺的中心位置,美其名曰的腦力勞動被捧得高高在上,猶如神明,而體力勞動則被視為低人一等。

這說明,中國社會對勞動文化的解讀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勞動無貴賤”這樣的思想正被社會主流所拋棄,這是極其錯誤和危險的。

當勞動被嚴重地弱化和邊緣化,勞動的價值、地位和作用都被貶低,勞動的收入被降低,勞動者的權利、尊嚴和榮譽被漠視,那麼,今後還有誰,再來從事必不可缺少的各種勞動崗位呢?

而對於正處於人生學習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沒有親身參與實踐勞動,就體會不到勞動的光榮,體會不到勞動的艱辛,對勞動的意義就產生不了共鳴,“勞動無貴賤”的觀念也就無法形成。

如果由此發展下去,這樣不愛勞動、鄙視勞動的思潮一旦形成,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都是產生災難性的社會後果。

最後,提倡勞動文化,其實對孩子們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熱愛勞動,身體力行,能使孩子們拓展思維,開啟智慧;

孩子們體會了勞動的艱辛,就會更珍惜當下的生活,會更體諒父母的辛苦和難處,家庭相處更和諧,也會更容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勞動能使得孩子們學會主動承擔責任和義務,同時還能磨鍊他們的意志,勇於克服困難,培養他們的自信和堅韌。

所以,當我看到勞動成為高中必修課這個訊息的時候,我是歡欣鼓舞的,因為或許,在這個教育的執行過程中,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難處或者爭議,但是對家庭來說,對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勞動成為高中必修課:勞動教育的迴歸,是勞動文化的振興

最後,我還要指出的,卻是我所認為的關於勞動文化的概念來。

勞動文化,是一種伸張勞動的價值和地位、勞動者的尊嚴和權利的文化,是一種弘揚勞動者的經濟政治主體、精神文化主體和社會歷史主體地位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是一種屬於勞動者(勞有)、依靠勞動者(勞治)、為了勞動者(勞享)的文化。

勞動文化,必須在整個社會文化結構中佔有正當、合理的位置,只有勞動文化的振興,一個國家和民族往前奔跑的步伐,才能踩在堅實的大地上,而不會陷入泥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