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花1億元只為入一城,共享產品變身"價格刺客"?

作者:由 創業邦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03

網上殺手一般多少錢

花1億元只為入一城,共享產品變身"價格刺客"?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創業最前線”(ID:chuangyezuiqianxian),作者:付豔翠,創業邦經授權釋出。

在經歷了燒錢打補貼戰、行業大洗牌後,共享經濟賽道倖存下來的玩家們齊齊進入了大漲價階段。

曾經9毛錢能騎一週的共享電單車現在騎15分鐘就要花2元;2019年28元就能體驗一小時的共享按摩椅現在要花38元;曾經每小時1元左右的共享充電寶,現在已經漲到4元,部分娛樂場所的單價更是高達10元/小時。

對於共享經濟的集體漲價潮,從業者們給出的答案大多是共享產品成本增加。但實際上,是共享經濟生意的產品服務無差異化、業務開拓過於依賴渠道,才導致過去燒錢補貼使用者的模式難以為繼。

形勢已經發生轉變。有業內知名企業僅為了拿到某旅遊城市的共享電單車批文,砸了1億元現金只為獲得10年的獨家投放權;在很多人流量巨大的酒吧和夜店,共享充電寶品牌一年甚至要付出上百萬元的費用。

從最初依靠資本補貼完成原始積累,到共享經濟成為人們生活剛需,7年多時間,共享經濟經歷了“過山車式”發展。現在,終於輪到企業“坐莊”,共享產品也接連成為“價格刺客”。

只是共享產品集體漲價,消費者還願意買單嗎?共享經濟還能講出新故事嗎?

1、“共享刺客”

經過7年多的拼殺後,當資本退潮,ofo、小藍單車、麻瓜出行等曾經瘋狂融資的公司成為不起眼的浪花,倖存者們終於迴歸到正常的商業模式——漲價成為主流,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看到盈利的希望。

今年5月,剛剛結束假期的95後共享經濟忠實使用者邵帥發現,在中關村大街附近商場裡的共享按摩椅也漲價了。在這之前,他已經先後經歷過共享充電寶和共享電單車的漲價。

2019年,邵帥在中關村大街某餐廳等位時,偶然看到旁邊有共享按摩椅擺放,出於好奇就體驗了一次。彼時,花費18元就能體驗半小時的全身SAP,28元就能體驗一小時,這讓邵帥瞬間感覺“真香”。

“價效比挺高。”邵帥因為平時的工作需要一直坐在電腦前,肩頸不舒服是常有的事情。為此,他曾經在網上購買過簡易的按摩椅和按摩枕,但按摩效果並不好,現在已經扔在角落裡吃灰。

等到身體實在忍受不住,他會到附近找人按摩,讓師傅調理一下,“但我一個月只會去一次,因為按摩師傅總是用盡全身力氣給我按,還特意強調了一下,不用力氣按不透。雖然這樣的按摩之後全身確實通透了,但每次按完都要疼上好幾天。”

而體驗完共享按摩椅卻能讓他全程全身放鬆,因此,他每月都會去商場裡體驗一兩次,是共享按摩椅的忠實使用者。

“現在按摩椅的價格已經漲到23。8元半小時,38元一小時了。而這不是個例。”邵帥告訴「創業最前線」,他問過在門頭溝的朋友,附近共享按摩椅的價格同樣漲價了,從前10元左右按20分鐘現在要14元。

從前只需花上9。9元,就能買一個機器“技師”給自己上鍾、體驗一次全身SPA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這一體驗也從共享電單車行業消失。

居住在河北固安的張倩向「創業最前線」表示,她記得2020年下半年,隨著滴滴青桔、哈囉、美團等巨頭與眾多小玩家爭相進場廝殺,當年在共享單車賽道發生的“彩虹大戰”,在共享電單車行業重現,公司們推出9毛錢騎一週電單車等活動來搶奪市場。

但很快,隨著多數城市出於政策以及安全的考量對共享電單車設限後,共享電單車也開始漲價。比如哈囉電單車的收費標準變成2元/15分鐘。

“我最近就被哈囉電單車‘刺傷’了。我和老公都只騎了15分鐘39秒,各被收費4元。”張倩表示,她當時在縣城逛街,只有兩三公里的路程,本來覺得兩人騎電單車會便宜一些。但路上多等了兩個紅燈,加上電單車限速,就都超過15分鐘,“兩個人花了8元,比打車還貴。”

花1億元只為入一城,共享產品變身"價格刺客"?

(圖 / 張倩的電單車收費情況)

共享充電寶的漲價則更早也更頻繁。2018年,各主流品牌共享充電寶每小時租金大多在1元左右,2020年下半年起,收費標準普遍提高到3元。如今,這一標準普遍提高到4元,個別娛樂場所的單價更是高達10元/小時。

最近,在望京小街用餐的劉凡在店內借了一個共享充電寶,等吃完歸還時,顯示用時1小時3分鐘,收費6元。根據計價規則,哪怕只超時1秒,也要按30分鐘內收費。

花1億元只為入一城,共享產品變身"價格刺客"?

(圖 / 劉凡的繳費截圖)

各大共享品牌開始不約而同地加入漲價隊伍。

2、成本增加,困於渠道

對於共享經濟的集體漲價潮,從業者們普遍認為是共享產品成本增加導致。

比如哈囉單車和美團單車在公告中均表示,漲價原因在於硬體和運維成本的增加。而根據中國腳踏車協會發布的資料,今年第一季度腳踏車上游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超10%。哈囉方面也曾透露,哈囉單車最新的3。0版本每輛車成本約700-900元,日均折舊成本0。6元。

美克生能源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呂元桃向「創業最前線」透露,此前,一輛共享電單車成本大約在2000-3000元。而現在,從業者們為了取悅消費者,不僅要配置安全頭盔,還要在車型設計上採用更多塑膠外觀部件且符合人體工學,使一輛共享電單車成本漲到3000-4000元。

同時,鋰電池的成本和損失率也很高,一般續航70公里的電池價格在1000元左右。而高昂的成本和鋰電池更換成本需要企業前期投入,再加上日常的運營和維護,更進一步推高了企業投入成本。

但追根究底,共享經濟集體漲價的關鍵原因,還是在於共享產品對於渠道的高依賴性。

花1億元只為入一城,共享產品變身"價格刺客"?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共享產品都具有一定應急屬性。以共享充電寶為例,當用戶手機沒電時,誰家共享充電寶離得近,使用者就用哪家產品,共享電單車、共享單車和共享按摩椅等亦然,並沒有絕對的使用者忠誠度。

因此,共享賽道的競爭,本質上是商戶點位和城市渠道的競爭。而這些點位之爭又從來都是最難拓展和突破的。

呂元桃表示,如今共享電單車行業已經很難在融資和規模化的擴充上獲得突破。主要原因是受政策、環境等多維度影響,不同城市對共享電單車態度不一。這也更要求企業具有本地化資源,尤其是能夠獲得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許可。

“早期,共享電單車的投放不是問題,當時大家覺得主要瓶頸是資金,但從2020年開始,批文成了這個行業最大的瓶頸。”呂元桃告訴「創業最前線」,企業為了爭奪城市的批文,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前段時間,有業內知名企業僅為了拿到某旅遊城市的‘入場券’(共享電單車批文),為獲得10年的獨家投放權承擔過億管理費用,俗稱批文費用。”呂元桃透露,隨著各城市對共享電單車的投放管理不斷加強,沒有獲得批文的共享電單車平臺會被陸續清退,渠道門檻進一步提高。

共享充電寶們也同樣困於渠道。

此前就有代理商向「創業最前線」透露,為將機器放進一家餐廳,不僅要託關係,還要承諾7成收益給商家;有企業要給酒店按時交租金,才得以將產品放在餐廳中醒目的位置;甚至有地推人員為讓機器進入人流量大的娛樂場所,不惜砸上萬元。

有觀察人士甚至表示,在很多人流量巨大的酒吧和夜店,共享充電寶品牌一年甚至要付出上百萬元的費用。

許多共享按摩椅商家進駐商場也需要分成,但如果共享按摩椅商家的盈利不理想,則隨時有被清退的可能。

“我之前一直去的一家共享按摩椅店,雖然客流量還行,但今年3月還是換成了另一家盈利更好的遊戲類品牌。”位於門頭溝的消費者說道。

產品服務無差異化,在成本不斷推高的背景之下,共享生意成於渠道,最終也困於渠道。

3、共享之外

隨著越來越多使用者形成了產品依賴,對共享產品而言,價格是重要的,但漲價不能成為唯一的“救命稻草”。

事實上,共享經濟玩家們的打法已經不只侷限於“共享”,並開始不斷嘗試新的盈利點。

一直關注共享按摩椅的媒體人王梓也表示,目前已經有一些共享按摩椅玩家,依靠廣告模式或者賣周邊產品以及按摩椅等方式盈利,“比如樂摩吧、摩摩噠那樣,在電商平臺上,它們不僅出售按摩椅,還有筋膜槍、頸部按摩器等相關健身、健康類產品。”

王梓透露,在此之前,共享按摩椅從業者並不看重線下使用者的使用費收入,因為線下投放的按摩椅更多是被當作體驗與導流入口,然後引導顧客由租到買,“但是這種模式完成的情況一般,買的人並不多,主要也是因為價格,電商平臺上2000多元的按摩椅那麼多,消費者更看重價格因素。”

邵帥也表示,其實他體驗過共享按摩椅之後也產生過購買的想法,但當時看的樂摩吧需要10000多元,“一般按摩椅的價格只要2000多元,價格差了5倍,再加上我是在北京租房,就勸退我了。”

不過,邵帥也計劃好,等之後買房一定要買一個按摩椅,“現在共享按摩椅品牌的按摩椅價格已經沒那麼高,前幾天活動只要5000多元,希望等我買時還有這個價格。”

而哈囉出行也不單純做共享平臺,反而發展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除了最基礎的網約車、租車服務外,還有買電動車、訂票、訂酒店、寵物等功能。今年8月,哈囉還入局了線上婚戀交友業務。

花1億元只為入一城,共享產品變身"價格刺客"?

(圖 / 哈囉“跨界”新業務)

相比其他共享經濟模式,共享電單車是最不擔心盈利的賽道,但品牌想要做到上市反而最難。

呂元桃給「創業最前線」算了一筆賬,如今一臺共享電單車的流水只算20元,有1萬輛車1天流水就能達到20萬元,“現金流充裕,一年回本完全沒問題,實際上共享電單車的使用目標還是3-5年,完全是躺著賺錢。”

在他看來,只將共享電單車當做生意來說相當性感。不過,共享電單車也僅限於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生意,畢竟要獲得投放許可越來越難。換句話說,現在不是企業有錢就能夠投放,而是既要有錢,還要有政府資源。

而其他共享經濟賽道已經跑出上市企業。比如怪獸充電在2021年就已經上市,小電科技也在衝擊上市。

從業者們正在尋找新的出路。呂元桃覺得,共享電單車行業想要拿到投放許可越來越難,想要去更大的舞臺,就要做出新的改變。

他覺得,隨著國家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儲能、能源數字化、能源安全將是一個值得長期投入和具有價值投資屬性的領域。於是,他在今年5月離開了電動車出行服務提供商“蜜步科技”,建立了美克生能源,主要為共享電單車企業提供“規範投放+安全運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顯然,共享經濟從業者們想要把故事繼續講下去,不僅需要公司們思考如何形成差異化,也要沉澱出自身的業務壁壘,多元化商業模式的擴充和創新更加重要。

如今,雖然昔日參賽者還在戰場上的並不多,但新的故事仍在上演。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