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德國總理訪華後,中德車企掌門人發聲談及了哪些汽車行業熱點?

作者:由 新京報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22

攙讀音怎麼讀

據央視新聞訊息,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此次朔爾茨訪華,德國企業高管也組成“豪華陣容”隨行。其中,來自汽車企業的兩位掌門人——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和大眾集團CEO奧博穆備受關注。

一直以來,德國被視為歐洲的汽車工業中心,在全球汽車產業中也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時值中德建交50週年,寶馬、大眾兩大跨國車企掌舵人一同與德國總理訪問中國,也被認為具有特殊意義。

“很榮幸能作為企業代表團成員隨朔爾茨總理訪問中國,此次訪問釋放了一個強有力的訊號:德中兩國將繼續加強經貿合作。”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中國政府有關繼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堅持創新等表態令人鼓舞。我們看好中國市場的中長期發展前景,寶馬集團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紮根中國,與中國合作伙伴建立穩固的雙贏關係。”

今年以來,包括寶馬、梅賽德斯-賓士、大眾在內的德國車企不斷加碼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加強中國本土化研發和運營。

“在華髮展,與華共進。”梅賽德斯-賓士方面表示,“近期中國表示將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這讓我們倍感振奮。”梅賽德斯-賓士集團在華本土化發展已跨入第三個十年,長年以來,不斷深入本土化發展,僅僅在過去6年就與合作伙伴在中國共同投資了超過300億元。梅賽德斯-賓士將不斷擴大和中國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

中國市場在多家德國車企商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正以令人難以輕視的速度成長,逐步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程序的重要引擎和創新高地。根據工信部公佈的資料,截至2021年,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品牌正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變革。

“汽車產業一定是開放的全球性產業,吉利融入世界的夢想依然堅定。”對此,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在做好中國市場的基礎上,吉利控股集團將積極融入全球市場。

融合協作與共享成主旋律,雙向互動中中國汽車品牌國際交流合作向縱深推進

被譽為中德兩國合作壓艙石的汽車產業,依託持續深化的合資合作,經過50年的發展,中德雙方均創下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單”,中國市場的潛力被充分挖掘,德系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的規模迅速擴大。

“在過去的50年裡,兩國間的合作以各種方式得到加強和發展。”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飆升。德國全球生產的乘用車每三輛就有一輛在中國銷售,2021年有27萬輛乘用車從德國出口到中國。如今,德國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中國擁有350個分支機構。這使得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海外駐地。

從透過合資企業引入成熟產品,到開設研發中心推出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再到如今將前沿技術、人才等資源帶到中國全方位體系性佈局,德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程序越發深入。

今年6月,寶馬在瀋陽裡達的全新工廠正式開業,專案總投資達150億元人民幣,是寶馬在中國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項投資。

同在今年6月,梅賽德斯-EQ品牌首款基於EVA平臺正向研發的國產純電車型——全新EQE在北京賓士順義新工廠下線,上述工廠總投資超過119億元,是辛德芬根56號工廠之後,賓士在全球最先進的工廠之一。不僅如此,為更聚焦智慧互聯、自動駕駛、軟體及硬體開發和大資料等領域,今年3月梅賽德斯-賓士宣佈在上海成立中國的第二家研發中心。

“一直以來,中國都在梅賽德斯-賓士集團的長期戰略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持續強化在華研發實力,這兩年,全新梅賽德斯-賓士中國研發技術中心和上海研發中心先後投入運營,不僅為中國客戶帶來量身定製的產品,更致力於將在華研發的創新技術帶到全球。”梅賽德斯-賓士方面表示,“我們相信,中國將是未來十年最具創新和增長潛力的市場。”

無論是在產品佈局還是在投資研發上,德國車企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正日益加深。與此同時,隨著電動化、智慧化浪潮席捲汽車行業,抓住新能源汽車先發優勢的中國汽車品牌與國際的交流和合作也在向縱深推進。

在2010年收購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後,吉利相繼在德國設計路特斯科技創新中心負責路特斯Lifestyle產品線的技術研發,與梅賽德斯-賓士在中國聯合成立高端出行合資公司、合資成立smart 品牌全球公司等。如今,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已覆蓋全國22座城市,擁有超百萬使用者;smart全球合資公司旗下首款純電SUV—精靈#1已於6月上市,其中歐洲訂單使用者活躍。

“作為兩國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吉利控股集團深度融合兩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李書福表示,吉利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深耕國內市場,不斷提高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繼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攜手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

“新四化”變革勢不可擋,汽車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也已是大勢所趨。在新形勢下,“你中有我”“亦師亦友”的中德汽車產業,也正迎來更多新機遇。

作為最早釋出可持續發展願景及路徑的汽車企業之一,梅賽德斯-賓士在“2039願景”中明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碳中和路徑,致力於在條件允許的市場,在2030年前實現全面電動,並最晚到2039年實現新車陣容全價值鏈碳中和。

在中國市場,截至目前,梅賽德斯-賓士新能源車型陣容已覆蓋轎車、SUV、緊湊車型及效能車等各豪華細分市場。而隨著EQE等4款梅賽德斯-EQ純電車型已在華本土化生產,梅賽德斯-賓士表示,將進一步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專屬升級配置,滿足本土電動需求。

“中國推動綠色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梅賽德斯-賓士集團提出的‘2039願景’——至2039年實現新車產品陣容的碳中和,與中國的雙碳目標同頻共振。”梅賽德斯-賓士表示,中國在加快電動化轉型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將在中國投產更多的新能源車型,給中國客戶帶來可持續豪華出行體驗。

如今,中德兩國汽車企業在節能減排領域已形成共識。

李書福表示,“我完全同意德國有關科技公司及汽車公司的觀點,迴圈利用二氧化碳大規模生產綠色液體能源,也是碳中和的有效技術路徑之一。因此,我認為中德兩國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具有廣闊的空間、巨大的潛力。”

他認為,內燃機技術還有比較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吉利控股集團將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汽車、甲醇迴圈利用汽車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現有能源中,甲醇儲運用便捷、資源豐富、用途廣泛,是全球公認的碳中和必由之路。作為中國最早進行甲醇汽車研發並實現產業化的汽車企業,吉利已深耕甲醇燃料汽車17年,開發甲醇燃料車型20餘款,累計行駛里程接近100億公里,成為全球首個實現甲醇汽車量產的主機廠。

吉利在河南安陽投資的二氧化碳制綠色低碳甲醇專案即將投產,專案綜合利用焦爐氣中的副產氫氣與從工業尾氣中捕集的CO₂合成綠色低碳甲醇。每年可生產綠色低碳甲醇11萬噸,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我國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

實際上,區別於傳統燃油車時代的合作,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國汽車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潛力已有明顯的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的技術研發能力也受到外方合作伙伴的認可。

2020年,梅賽德斯-賓士與吉利控股集團就一款用於下一代混合動力車型技術的高效動力系統展開合作,雙方將利用全球研發網路,共同開發用於混動技術的下一代汽油發動機,該發動機將於合作方在歐洲和中國的發動機工廠生產,並將用於梅賽德斯-賓士與吉利各自旗下的汽車品牌。

正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說,“在新的智慧電動化發展的汽車百年大變革背景下,我們作為汽車工業的見證者對中德汽車發展充滿信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王琳琳

編輯 宋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