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研究教材的幾個視角

作者:由 玩轉中高考數學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23

教師為什麼要研究教材

研究教材的幾個視角

研究教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卓越教師的發展之路,同時也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環節。作為一名學科教師,研究教材是教師的基本功,研讀教材是研究教材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研讀教材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讀懂教材的各個細節,不放棄每一個細微之處,達到對知識理解的廣度;二是對知識的來龍去脈一定要理解,最好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理解定義、概念以及這些概念呈現出來的思想方法,達到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三是從知識內容展現出來的思想方法,從承載的方法、蘊含的思想和孕育的精神去研究,達到理解教材的高度。下面以《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為例,說明一下如何達到真正理解教材。

首先從本節知識內容的廣度來認識本節知識內容。從課題可知,本節知識內容就是講清楚雙曲線的定義,如何從定義得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同時雙曲線還有哪些幾何特徵?(此處只談雙曲線的焦點三角形)。可以知道這樣的研究思路來源於我們前面學習過的《橢圓及其標準方程》與這一節的研究思路類似,但是也有區別,特別是注意研究過程中的區別和聯絡。在教材中的探究部分,使用資訊科技進行探究,可以在幾何畫板中進行演示,在直線l上取兩個定點A、B,P是直線l上的動點。在平面內,取定點F1、F2,以F1為圓心、線段PA為半徑作圓,再以F2為圓心,現代PB為半徑作圓。當點P線上段AB上運動時,如果││PA│-│PB││<│F1F2│<│AB│,那麼兩圓相交,其交點的軌跡是橢圓。在│AB│<│F1F2│<│PA│+│PB│的條件下,讓點P線上段AB外運動,這時動點M滿足什麼條件?兩圓交點的軌跡是什麼形狀?此處通過幾何畫板演示得出雙曲線的定義。這個定義為什麼與橢圓定義直接拉線畫出有什麼不同?

在雙曲線方程的化簡過程中,為什麼要移項,不移項能不能化簡得出方程,化簡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同解變形嗎?最後在得出焦點在x軸上的標準方程中,能不能得出焦點在y軸上的標準方程?從本節知識內容出發,知識體系就安排到這兒差不多一節課的時間了。這樣的安排一定要把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講完。

其次如何在知識的深度上進行教學,主要討論為什麼2a小於F1F2?推導方程過程中直接兩邊開平方行不行?有沒有更簡單的推導過程?焦點在y軸上的標準方程要不要親自動手推一遍?在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中,焦半徑公式的體現也出現在推導步驟中,此處有必要告訴學生焦半徑公式嗎?

最後在知識內容的高度上進行研究,討論a的範圍有沒有必要?提示學生在雙曲線方程的推導過程中,歷史上的數學家們是怎樣推導的?最明顯的是洛必達使用換元法進行推導也比較簡便和快捷。還有為什麼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要從兩定點的中垂線建立?還有雙曲線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應用,如冷卻塔的建造、廣州市的標誌性建築小蠻腰等,這些可以提升學生對雙曲線知識的認識。

如果每一節課,不論是概念課、定理課、還是習題課,都從知識內容的深度給學生講懂、讓學生站在知識體系的高度認識本節知識內容,同時在知識內容的廣度對推理過程的多種思路求解,這樣學生至少能學會課堂內容的80%就已經是優秀的了,這樣的課就比較優秀。為什麼我們的學生感覺數學知識比較難,很大部分的原因是老師對知識內容的消化不夠,導致學生也是對知識內容一知半解,做題就感覺比較困難了。

研究教材的幾個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