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醃寒菜、制臘肉、釀酒,小雪節氣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6

都有什麼風俗

文|戴永夏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冬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一個反映降水與氣溫變化的節氣,時間在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此時天氣轉為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成雪,但雪量一般不大,故稱“小雪”。

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明代王象晉《群芳譜》中也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都概括反映了小雪節氣的氣候特點。

古代將小雪節氣後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一候時,雪花代替了雨水,彩虹自然就看不到了;

二候時,由於天空中的陽氣向上升騰,地中的陰氣向下沉降,萬物都失去了生機;

三候時,天氣更加寒冷,家家戶戶閉門躲避寒冷。

“小雪”到來,雪花始飄,這既是自然現象,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古來許多詩人都將它寫入詩中,加以歌頌。

宋代陳睦在《沁園春·小雪初晴》一詞中這樣讚美月下的雪景:“小雪初晴,畫舫明月,強飲未眠。”在小雪初晴的晚上,詩人臥在畫舫中,邊飲酒邊觀賞月下雪景,此景美得讓人難以入眠。

唐代詩人戴叔倫在《小雪》一詩中則讚美飄飛的雪花:“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隨風飛舞的雪花是那樣美麗,讓人百看不厭,尤其是不經意落在山巒、樹枝上的雪花,更為冬天增添了魅力。

宋代詩人黃庭堅筆下的小雪更為傳神,他在《春近四絕句》中寫道:“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飄落了一夜的小雪,還未被人踐踏,在朝陽照耀下就像潔白的沙灘一樣美麗。詩人雖已年老,卻彷彿看到白雪覆蓋下的小草正孕育著勃勃生機,新的爛漫春色就要從小草的嫩葉上悄然歸來。詩人從寒冬想到春天,從小雪紛飛想到春色即將到來,這豐富的想象更給“小雪”增添了一層浪漫色彩。

小雪過後,莊稼收回家,田間農活基本結束,過去農民稱這段時間為“冬閒”。這時,家家關起門來,圍著爐火過日子。

不過,說閒也並不閒,只是勞作的地點變了——由田間轉變為家庭。

在家中,婦女們紡線織布、做針線活兒,男人們修理農具、為牲畜禦寒保暖。偶有親朋來訪,一起圍著火爐品茗聊天,“把酒話桑麻”,則是一種親情滿滿的享受。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農業合作化的興起,農村“冬閒”變成了“冬忙”。這時,有組織的農民依舊忙碌在田野,興修水利,管理麥田,搞農田基本建設,為爭取農業大豐收做準備工作。

醃寒菜、制臘肉、釀酒,小雪節氣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與這時期的氣候條件相適應,小雪時節也有一些較有特色的飲食習俗,比如醃寒菜、制臘肉。

由於小雪後天氣轉寒,過去人們的生活也受到一定影響。這時在北方,已經沒有了新鮮蔬菜,而人們一日三餐仍需要菜蔬副食。同時,小雪時節乾燥低溫的氣候特點也很適合製作可長期儲存的醃菜、臘肉,於是便產生了醃寒菜和醃製臘肉的習俗。

醃寒菜的習俗歷史悠久,據說起源於周代。

過去在農村,每到小雪前後,人們便將剛收穫的蘿蔔、芥菜等洗淨,放進大缸中,加入鹽、腐豉(將小花生帶皮炒熟、磨細後做成的調料,可以增加鹹菜的香味),蓋上蓋子醃製。

這樣的鹹菜可生食下飯,也可加肉末、辣椒等做成美味可口的炒鹹菜。

小雪時節醃製的鹹菜,可以吃上一年。

醃製臘肉主要流行於南方地區,民間向來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說法。

過去每到小雪時節,人們便將豬肉、雞肉、鴨肉等放進缸裡,放上食鹽及花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五六天後,用繩索穿起來,將水滴乾,再用柏樹枝條、甘蔗皮等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燻幹,即成臘肉。

這樣加工好的臘肉不但可以長期儲存,而且吃起來肥而不膩,味道醇香,是很受歡迎的美食。

在南方一些地區,還有小雪吃餈粑的習俗。

餈粑是將糯米蒸熟搗爛後製成的食品。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用來祭牛的,後來才演變為人們的食品。

關於吃餈粑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並對吳國的國計民生做了許多長遠安排,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伍子胥死後,越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小雪時節,雪飄天寒,城內民眾斷食。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喜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制成的“磚石”壘成的。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大家將糯米“磚石”掘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得以活命。

後來,在江南一帶,人們便用糯米制成像當年的“城磚”一樣的餈粑,在小雪這天食用,以紀念伍子胥。

古時釀酒多在剛入冬的時候,也就是小雪前後。

這個時期秋收剛剛結束,糧食相對富裕。同時,在古代社會,飲酒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酒也是祭祀儀式的重要部分,屬於禮的範疇。時至歲末,正是各種祭祀活動的高峰期,對酒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小雪釀酒相沿成習。

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近現代。

在浙江安吉地區,人們至今仍然習慣在小雪時節釀製林酒,當地人稱為“過年酒”。

平湖一帶在小雪前後釀酒儲存,稱為“十月白”。也有人用白麵做酒麴,用白米、白水釀酒,稱為“三白酒”。入春之後再在酒裡面加上桃花瓣,即成“桃花酒”。

浙江長興地區也有在小雪這天釀酒的習俗,稱為“小雪酒”。據說是因為小雪時節泉水特別清澈,釀出的酒也特別清香醇厚。

此外,在有些地方,如果小雪節氣這天下雪了,人們會收集雪水,裝在容器裡儲存,以作藥用。據說這天的雪水可以治療火瘡、熱毒、痱子等。當然,這只是民間俗信,在今天看來並無科學道理。

小雪過後十五天,便是大雪節氣。大雪過後,地凍天寒,“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日子才真正到來。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