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讓孩子做家務這件小事,很多父母都忽視了

作者:由 唯媽養娃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08

卻的右半部分叫什麼

有個媽媽問我讓孩子做家務的事,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本書《家庭教育》。

這是我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老先生的著作,他在這本書裡關於讓孩子做家務講過這樣的觀點:

1、小孩子在家裡應當幫助他的父母做點事情

2、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做。

3、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難,須在他的能力以內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讓孩子做家務這件小事,很多父母都忽視了

1、小孩子在家裡應當幫助他的父母做點事情

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告誡父母要讓孩子在家裡做家務,幫父母做些事情。

其實每一個孩子最初都是愛家務的,因為對孩子而言,家務不是勞動,而是一種探索生活的樂趣,在他們眼裡,掃地是玩耍,擦桌子也是玩耍,整理玩具也是玩耍。

但為什麼孩子漸漸對這些失去了興趣呢?

父母的苛責、父母的懶惰!

我自己就是個家務白痴,很多家務都是有了孩子之後,在獨自生活中慢慢打磨出來的。

回想我的童年,那時候滿腔熱情幫媽媽做了家務,得到的卻不是誇獎與讚揚,反而是苛責與忽視。試想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晃晃悠悠端來一大盆水,把桌子椅子全擦了,得到的卻是:“你擦得這是啥?上面還有很多灰呢?”,會是怎樣的失望?

在媽媽的苛責與忽視中,我漸漸越發討厭家務,更不會主動去幫媽媽。

很多父母想必也曾犯過和我媽媽一樣的錯誤吧?

孩子滿心歡喜幫你做事,做完得到的卻是各種挑刺,下次孩子還怎麼願意去做?

除了父母的苛責,還有一種以“勤快之名”的懶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於是對孩子的所有事情大包大攬,看似父母很勤快,實際上很懶呢。

你替孩子做了所有的事情,實則是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的樂趣與機會,養孩子想走捷徑,反而誤入了歧途。

所以在家裡,父母要鼓勵孩子做家務,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孩子做家務時,父母切忌期望太高,不要過於求全責備,正如陳鶴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裡說:“小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切不要希望他所做的成效好,因為小孩子氣力薄弱,思慮簡單,所做的事大概是不能得到好結果的;而之所以任他去做的緣故,因為一方面可以發展他的筋骨,一方面可以引起他自動的興趣,並不是一定要得到好結果的。”

即使孩子做家務做的一團糟糕,我們也堅持讓孩子一遍又一遍做,是因為只有在不斷的失敗與嘗試中,孩子才能慢慢積累經驗,學會正確的做事方法。

讓孩子做家務這件小事,很多父母都忽視了

2、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做。

這句話和孩子的自立相關,不過孩子自己的事情,其實也是家務的一種。

而且我覺得在培養孩子做家務之前,要先讓孩子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自己刷牙洗臉、收拾整理玩具、疊衣服整理衣櫃等等。

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後,再說去培養孩子做家務。

但這點恰恰是現代很多孩子欠缺的,我見過不止一個孩子,六七歲了,吃飯還需要父母在旁邊時不時喂一口,塞一口,七八歲的孩子連自己的書包文具都收拾不好,這樣的孩子真的太多了。

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其實影響著孩子發展的方方面面。

首先會剝奪孩子肌肉發展的機會。

比如孩子學用筷子勺子吃飯的時候,有的父母一廂情願喂孩子,不讓孩子動手自己去抓挖,看似省勁,實際上反而耽誤了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半點好處!

其次養成懶小孩。

講真,有人一口一口喂著吃飯,確實比自己費勁巴拉往嘴裡塞,要輕鬆得多。偷懶簡直是人類的天性啊,這個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很快學會。

父母替孩子包攬所有生活小事久了,孩子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不用動手真的很舒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誰不想過?

而且父母一直替孩子做,偶爾那天不做了,孩子反而會生出怨懟,而非感恩。

我媽就屬於嫌棄所有人都做得不好,只有她自己才能做得好的典型,所以我真的是個巨懶的人。直到我自己當了媽媽,才變得勤快了點,但也只是勤快了點,很多事學也學不會了。

所以在我自己養孩子時,我特別注意培養她的自立能力。

小時候孩子學會吃飯,就堅決不餵飯,讓她自己慢慢吃。

慢慢長大後,鍛鍊她刷牙洗臉、洗小內褲,今年開始上一年級,開始鍛鍊她每天自己收拾書包,整理書桌。

當然最開始肯定做得不好,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只有去做,才能不斷調整自己,做

越來越好。

就說整理書包這件事,開學一個月後,她就學會了主動去整理,而且基本沒有忘帶過東西。

孩子是特別有可塑性的,你想讓他變成什麼樣的孩子,就帶著他去做,這就夠了。

讓孩子做家務這件小事,很多父母都忽視了

3、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難,須在他的能力以內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我們常說要讓孩子做家務,指的是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如果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或者孩子做起來很勉強,比如讓七八歲的孩子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做這一系列的家務,這不是鍛鍊,這是虐待!!!

當然,也不能讓孩子做太簡單的家務,要做與孩子能力相及的家務。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要理清楚我們讓孩子做家務的本來目的:

增強孩子對生活的掌控感

很少有家長會意識到,孩子透過做家務這樣的小事,能增強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

其實孩子在生活中是會常常感到無助的,因為弱小、因為能力不夠,種種原因使得他們在生活裡嚐到的挫敗感遠比掌控感少很多。

當孩子內心的挫敗感越來越多時,他們的自信以及勇氣很容易被消磨殆盡。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一定要注意增強孩子對生活的掌控感,可以是學習生活,也可以是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去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事情做成功時,孩子的自信也會因此提升,而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某些事情上也可以控制生活。

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我常常對我姑娘說:“你不是幫媽媽做事情的,你也是這個家的一員,你是在幫我們的家做事哦。”

讓孩子意識到這個家也有他們的份,這個家需要他們共同來維護,讓孩子知道他們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時,他們會更樂意去做家務。

而這會增強孩子的主人翁意識,讓孩子知道維護家庭的美好也是自己的一份責任。

當孩子心裡有了責任,再去做事情時會更認真負責。

清楚了讓孩子參與家務的目的,我們就能理解陳鶴琴老先生所說的:

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難,須在他的能力以內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我是唯媽養娃 ,一年級小學生媽媽,愛閱讀,愛童書,分享娃的閱讀,學習踩坑經驗,歡迎關注!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唯媽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