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儒林外史》,六十多歲的周進號啕大哭,有多少心酸就有多少諷刺

作者:由 木槿讀書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21

儒林外史以什麼為中心

《儒林外史》,六十多歲的周進嚎啕大哭,有多少心酸就有多少諷刺

儒林外史是清朝時期諷刺時政的小說,我們熟知的是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范進,那個連考20多次,54歲才考中秀才的讀書人范進,在考中舉人之後高興的發瘋的形象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其實書中像范進這樣的讀書人不只一個,他的恩人周進,同樣也是一個在窘迫中堅持參加考試的典範。

甚至開始的時候,周進比范進還不如,考到六十多歲,還是個老童生,連秀才也當不上。周進在第二回出場的時候,身份是塾師,整體的感覺是潦倒落魄。只見他 “頭戴一頂舊帽,身穿無色綢舊直裰,那右邊袖子同後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麵皮,花白鬍子。”古板的塾師形象,同時出場作陪的還有新秀才梅玖。

《儒林外史》,六十多歲的周進號啕大哭,有多少心酸就有多少諷刺

梅玖和周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少年得志,從年齡上看他是周進的孫輩,從科舉等級上,他高周進一等,他頭上戴的是新方巾,周進是舊帽。這個方巾是身份的代表,是隻有秀才才有資格佩戴的方形軟帽,這是周進盼望了幾十年,奮鬥了幾十年都沒有得到的。

尤其是梅玖對於周進這個童生的身份還極盡嘲諷,說什麼“老友不同小友序齒”,童生哪怕是年到八十的老翁,在秀才面前也只能稱“小友”,在酒席上是上不了上席,同梅玖相比,周進是坐冷板凳的。同時梅玖還寫了一首詩來諷刺身為童生的周進,只能吃齋,沒資格吃肉。

《儒林外史》,六十多歲的周進號啕大哭,有多少心酸就有多少諷刺

周進苦讀幾十年詩書,六十多歲連個秀才也不曾中,這怎麼說也是他心頭的一大痛事,偏偏這個小輩當著眾人揭自己的傷疤,在大家的捧腹大笑中,周進羞得老臉一塊紅,一塊白。

面對小自己兩輩的小孩的羞辱,周進只能自己嚥下去,他不反抗,不辯解,但是從他臉上的紅白相間,可以看出他內心的酸甜苦辣。周進對於讀書有執著的追求,他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考中,多次考場失利,將他的自尊心已經消磨殆盡,他內心深處有深深的自卑,長期的自卑造成了他這種逆來順受的麻木,他不是不屑於反駁,而是不敢反駁。讀書人特有的面子,讓他對這種欺負感到羞恥,但是他無處發洩,只能在心裡承受著。

《儒林外史》,六十多歲的周進號啕大哭,有多少心酸就有多少諷刺

僅僅是個秀才就可以趾高氣揚地把他的自尊踩在腳下,那麼那些舉人就更加飛揚跋扈了。舉人王惠,在周進面前神氣十足,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從精神上到物質上碾壓周進,自己“雞鴨魚肉”大吃大喝,周進的飯菜是老菜葉,白開水,還要將王惠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打掃了一個早晨,才打掃乾淨。

窮家塾教師和闊舉人兩種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周進的內心感受如何,書中此時沒有寫,後面才有涉及到。是周進是沒有才學嗎,也不是,他給顧老相公的兒子當老師,不到三年,就考中了。也正因為他教出了秀才,才有後來申祥甫和其他幾家再次請他當家塾老師。

《儒林外史》,六十多歲的周進號啕大哭,有多少心酸就有多少諷刺

然而,就這樣的塾師的飯碗也不保,勉強維持了一年,各家嫌他呆頭呆腦,就把他辭退了,“在家日食艱難”的他,走到山窮水盡的末路。

姐夫憐惜他,給他找了個在省城記賬的工作,周進內心深處不甘心就這樣斷了自己的考試夢,畢竟前邊幾十年他是用生命在考試,他將一生的榮辱維繫在上面,這樣就放棄了,真是不甘。所以他看見貢院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進去看看。貢院是科舉考試的專門場所,這是他做夢都想透過此舉來改變命運的地方。

《儒林外史》,六十多歲的周進號啕大哭,有多少心酸就有多少諷刺

他來到貢院,見到天字號板,不禁百感交集,““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這個號板是供考生們考試的時候休息的地方,白天考試,晚上休息,每個考生都曾經在這裡奮筆疾書,周進努力奮鬥了幾十年沒有結果,只能當個賬房先生,這是他不願意接受的結果,所以才會崩潰。被灌醒後,又連續猛撞號板,“滿地打滾”嚎啕苦叫,“直哭到口裡吐出鮮血來。”

他的嚎啕大哭,痛不欲生,和他之前受的屈辱,以及心頭的絕望有很大關係,如今回過頭來看看前時的路,那種苦楚就像決堤的洪水,他再也無法控制。科舉考試已經深入到他的骨髓,他這時候承認自己的失敗,他實在是無能無力了,他的這個不尋常的舉動,不僅震撼了讀者,也震撼了在場的幾個商人。

《儒林外史》,六十多歲的周進號啕大哭,有多少心酸就有多少諷刺

商人們答應幫他捐了個監生的資格,這樣他就有機會和秀才一同參加鄉試,這個機會的取得,對於周進來說,簡直是老天開眼,他對這幾個人感恩戴德。“爬到地下就磕了幾個頭”,說:“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於是“再不哭了,同眾人說說笑笑回到行裡。”一哭一笑,表明了他的價值觀,他生活的重心所在。

從此他就中舉人,放榜那天,他果然中了舉人。從童生到舉人,可以說是跨階層的改變,他周圍的一切好像都變了。許多人爭著和他攀關係,沒有親戚關係的,也拐彎抹角地攀上關係,從前嫌棄他當家塾老師的家長們也紛紛買了禮品登門拜望,之後他又中了進士,授了部屬,升了御史,欽點了廣東的學道,成為了國子監的司業,一路攀升,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很有諷刺意義的是,前邊他受盡冷眼,後邊是春風得意。當初那個欺負他的梅玖秀才,一直還是秀才,停步不前,還登門拜訪自稱是他的門生。

當初他寫過的對聯,被恭恭敬敬地裱了起來,辭退他的薛家集擺了他的長生祿位,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的他有多心酸,成功後就有多諷刺,他的遭遇說穿了人性,道盡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