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作者:由 小音愛旅遊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30

大周狄仁傑什麼官品

喜歡歷史或喜歡看古裝戲的朋友應該認識武則天。武則天是古代的女皇。公元690年,武則天更國號為周,正式成為皇帝,登上了歷史舞臺。武則天作為女皇,不僅勵精圖治,而且使人民生活安定,這是多少男性皇帝無法做到的。因此,武則天的美譽被傳承下來,並被載入史書,而且現在許多導演都在以此人物為素材翻拍電視劇。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武則天當皇帝時,儘管當時的統治不如“貞觀之治”繁榮,但武則天所統治的天下一直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百姓的生活也非常富足,國庫的積蓄也逐漸增加。

可以說,武則天創造了許多偉大的成就。武則天喜歡改革,但也善用人才,獎勵農桑,改革官員,注重選拔人才。武則天還改進了科舉制度,增添了更多專案,使人才不至於被埋沒民間。

儘管武則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於她是一名女性,她仍然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李氏家族的一些貴族是前皇帝的大臣。他們不希望龍椅上坐著的是一名女子。這些大臣對武則天的偉大成就視而不見,為了推翻武則天,總是想著要利用武則天的過失來批評她,並希望她讓位。當時,還有一些人用顛倒是非的言論來攻擊武則天並試圖使她蒙羞,但這只是對武則天的小孩子的伎倆。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武則天早已習慣了這些傳聞,聽了這些傳聞,儘管她很生氣,但武則天還是不為所動。武則天仍然在做自己的事情,做她認為正確的事情。武則天孜孜以求,愛惜人才,重用科舉制度,為國家的繁榮作出巨大貢獻。

武則天不僅在治國方面舉世矚目,而且在文學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武則天在鳳台侍郎的幫助下建立了新的文字。由武則天建立的新詞很快開始被使用。這些新詞投入使用後,便逐漸新增和修訂。前後總共進行了5次修改,加上修改後的詞和新增的詞,武則天總共建立了18個文字。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但是,隨著歷史的進展,武則天的統治逐漸衰落,大周政權即將消亡。武則天創作的18個新字元被世人公認是違反漢字書寫法則以及規律的,難以為公眾所接受。人們自然不再使用它們。因為沒有人使用它們,所以武則天創造的這些文字逐漸被其他人所忘記,並沒有廣泛傳播。

但是在這18個漢字中,仍然有一個漢字一直被人們使用,並且一直流傳下來。這個漢字是“

”。“曌”和“照”是同音異義詞,這是武則天為自己名字創造的文字。當時,武則天創造了這個詞,只是為了防止其他人使用她的“照”亂作文字,另一個原因是要宣傳週自己的豐功偉績,並實現造福人民的願望,“曌”也有孕育萬物的意思。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武則天的統治對唐朝的衰落有無影響?

唐朝之前的六朝時期是典型的門閥時代,唐朝之後的宋朝是典型的文官時代。只有唐朝比較奇特,同時兼具門閥和文官時代的特點,屬於過渡時期,整個朝代的衰落都可以歸結到過渡時期的局勢不穩定性,而其中最不穩定的就是日漸崛起的寒門階層。

唐朝時期還有下品無士族這種說法,但上品無寒門的情況已經大為好轉。大量有能力的寒門子弟如房玄齡張諫之開始逐漸把持朝政。但這波人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把持朝政,更加重要的目標是提升門階,擠進門閥行列中去。而門閥與寒門最大的區別在於土地的掌握。大量掌握土地已不僅僅是一個炙手可熱的權臣能達到的了,必須要有巨大的功勞來獲取賞賜,或者憑藉皇帝的寵幸來兼併。無論哪種情況,投機宗室,爭取改朝換代都是最簡單甚至是唯一選擇。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從玄武門之變開始,寒門人士房玄齡、尉遲恭對改朝換代的作用遠遠大於真正權貴杜如梅和長孫無忌,而最終起到關鍵作用的人是玄武門的一個小小門吏張公謹。再往後,武則天的北門學士,發動“神龍政變”的五王,李重俊謀反時拉出的千牛衛,李隆基時代的韋堅杜友鄰案以及最後起兵,都可以看到大量寒門拼命投機宗室,力求翻身轉為門閥的情況。

所以說武則天加重了唐朝的衰落和不穩定我是不贊同的。應該說唐代大量寒門領主從始至終都在不停製造混亂力圖亂中取利,武則天只不過是他們選出的無數個亂源中的一個而已。武則天的王朝,始於急於翻身的門學士,最終也被以五王為代表的另一夥寒門所終結。

最終結束亂局,還得靠唐末大亂,徹底滅亡門閥制度,掐滅了寒門的妄想來實現。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至於最後一條府兵問題,我倒覺得武周時期對唐朝兵制破壞不算太大,真正造成唐朝無兵可用還是玄宗時期,或者說真正造成唐朝兵力虧空的原因不是府兵減少,而是外交局勢惡化,對兵源需求大增的直接惡果。貞觀年間,全國六百多個折衝府,能一次性提供的兵力大約在三十萬左右,然而玄宗時代,十大節度兵力遠遠不止,僅安祿山哥舒瀚兩人麾下兵馬就超過此數,其動員之盛,歷代未見,以至於兵車行中哀嘆“被驅不異犬與雞”。然而如此高規模的動員,面對越來越惡劣的外交局勢,依然捉襟見肘,使唐軍幾乎在任何一條戰線上都屈居少數。天寶年間身兼兩大三大節度之人大有人在,就是這種情況的延伸而已。唐朝不好好反思是什麼外交政策造成如此萬國來“朝”的惡劣局勢,而糾結於府兵制度,就是本末倒置了。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武則天為何晚年還政李氏?

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當皇帝畢竟是冒天下之大不穩,根基不穩。所以她必須以雷霆的手段,殺伐果決。但是武則天的殺戮不是為了殺戮而殺戮。中國的封建帝王說到底還是士族階級的代言人。統治階級的實權還是在士大夫階級手中。因此皇權的穩固既需要士族的支援,以他們的力量為統治的基礎,也需要士族的內鬥,以消耗其過剩的能量,不讓其動搖自己的根本。也正因如此但凡想要作為又根基不固的君主都會大力提拔寒門階級和內侍。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比如三國的曹操,明朝的朱棣,都是不拘一格選用人才。都是為了牽制和風化固有計程車族實力以穩固自身的地位。武士也大力提拔寒門子弟進入朝廷重要崗位。同樣,深諳帝王之術平衡之道的臣子,才能成為朝堂的不倒翁。皇帝不好做,但歷數朝而不倒的常青樹更難。有能力但不諳平衡之道的是直臣,往往一波死諫就把自己和皇帝雙雙逼得沒有退路,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隨便一個理由就會被貶官發配甚至身首異處。而只懂帝王之術卻無為官之能的是弄臣,在帝王眼中雖然討喜,但也不過是炮灰而已。隨時都會成為帝王與前者交手的犧牲品和替罪羊。有武一朝能同時做到這兩點的狄仁傑算一個。門生故舊遍及朝野卻得善終。支援李唐復位卻不激進。難怪在他死後武則天會在朝堂上悲呼:朝中無人矣。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武則天本來就有傳位給武三思的念頭,否則也不會約談狄仁傑,當時的天下主要分為三大勢力,一是極端擁立派(部分被清洗,部分轉為溫和派,剩下的雖然不敢反但時刻準備伺機而動),二是溫和擁李派(勢力最為強大,寄希望於武則天死後能換位李唐),三是忠於武則天本人的勢力,狄仁傑心懷李唐人盡皆知而且又是朝臣領袖算得上是溫和擁李派的代表人物。武則天約談狄仁傑就是想試探朝臣對自己立武為嗣的是什麼樣的態度,結果狄仁傑隱晦地表達了反對意見,武則天也意識到如果立武三思為太子,原本聽自己話的溫和擁李派馬上會撕掉乖巧的外衣聯合激進派逼自己退位,這才不得不還政李氏,傳位李顯。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

一開始武則天其實並不打算傳位李家,武則天這麼為自己兒孫著想,幹嘛非得多此一舉自己去當皇帝?像竇太后那樣當個垂簾聽政的太后不好?以武則天的水平會不知道奪了李唐皇位必將天下大亂?事實也正是武則天當皇帝的這十幾年天下從來沒太平過。然而她還是這麼做了。

我覺得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李顯與李旦的對立。李顯後來被廢,長期以來都是在房州窩著,而李旦一直在都城,李家勢力與武家勢力的焦點也是李旦的皇嗣地位,李旦才是李家擁戴了十幾年的繼承人。因此,我認為,武則天立沒有根基沒和武家結下太多仇的李顯為太子,是李武合流的最為重要的舉措,隨著時間推移,李唐一派遲早會迴歸到李顯身邊,而武家也能接受一不是李旦的人當皇帝。只是,“神龍政變”,武則天驟然退位,李唐一派仍舊雲集李旦身邊,這也可以說明李顯對武家的縱容偏袒。

女皇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只有這1個字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