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超化吹歌|民間交響樂,上古遺世風

作者:由 進步傳媒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1-08-22

呂劇四大件什麼樂器

洧水河畔,巍然坐落著一座素有“北方江南”之稱的超化古鎮。這裡的一切都與水有關,所以看上去,就如一幅幅酣暢淋漓的書法,疏密相間,動靜相宜。在這座古鎮上,有著名震一時的超化古寺,更孕育和傳承了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被譽為“古代中國民族樂器活化石”的超化吹歌。

超化吹歌|民間交響樂,上古遺世風

超化吹歌源於古老的鼓吹樂,是一種吹奏樂和打擊樂組合的宮廷音樂。

古樸典雅、豪放端莊的美學特徵使它與秦漢時期的“鼓吹”“橫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橫吹的興起是在漢武帝時,由音樂家李延年根據張騫從西域帶回的樂曲改寫而成。宮廷音樂在我國古代社會為統治階級所有,成為統治階級炫耀其地位的一種工具。

超化吹歌|民間交響樂,上古遺世風

時光盪滌,歲月如歌,悠揚的吹歌在中原大地上回蕩了千年。

時至今日,它仍保留著宮廷音樂的原汁原味。

作為一種地域性音樂形式,超化吹歌與新密的超化寺淵源頗深。超化寺建於東漢桓帝年間,寺院興於北魏,盛於唐宋,在唐朝時達到鼎盛。

超化吹歌從宮廷走進民間,走向佛講聖地,進而成為佛教法樂。

數千年來,超化吹歌一直保持著雅樂的風範。只用於祭祀、拜會親友、不參加任何形式的商演。這種骨子裡的雅緻,靜靜地流淌在中原兒女的血液裡,與河南人樸實憨厚的性格水乳交融。

超化吹歌|民間交響樂,上古遺世風

梨園弟子偷曲譜,頭白人間教歌舞。

唐代的音樂機構有大樂署、吹鼓署、教坊、梨園四大組。梨園和教坊屬於宮廷,大樂署和吹鼓署屬於寺廟。元代黃鎮成《笙詩》雲:“笙中吹其詩,故有聲無辭,如俗中以簫笛吹歌曲,得一曲之譜,則此曲之類皆此聲,不必求其歌曲之辭。”由此觀之,

吹歌是將本來有聲有詞的曲子用笙、笛、簫以有聲無詞的器樂化形態展示。

超化吹歌|民間交響樂,上古遺世風

曲中傳鄉韻,吹打皆含情。超化吹歌的演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和打奏樂器。

吹奏樂器沿用了古代鼓吹樂的四大件編制。有管、笙、笛、簫。打擊樂器有木魚、雲鑼、鼓、鈸鑔等。祖傳演出的服裝為禮帽、長衫、馬褂,屬於典型的文人士大夫裝扮。超化吹歌的主奏樂器是管子,為中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在吹歌隊當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年簫、月笛、當下笙,十年的管子不中聽。”可見要想吹出悠揚空靈的管聲,實屬不易。笙也是超化吹歌中的一種重要樂器,它是中國最古老的簧管類和聲性樂器,如今超化吹歌中保留了一把300年前的十八苗笙,其音質優美,清脆洪亮,在同類樂器中實屬罕見。

超化吹歌|民間交響樂,上古遺世風

與一般傳統民間鼓吹樂最大的不同是,超化吹歌採用獨特而古老的工尺譜記譜。

古樸中的樸素,傳遞著一個民族最醇厚的鄉音。使人們得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國古代音樂,體會無雜質的美感,超化吹歌曲牌眾多,分為古曲、民歌、調式音樂、佔子曲、寺廟樂曲五種。側耳傾聽,吹歌似珠落玉盤般悅耳動聽。伴隨著雅樂的悠揚深邃,超化吹歌的神聖感越發顯現出來。

超化吹歌|民間交響樂,上古遺世風

如今的超化吹歌,雖歷經千年滄桑,仍自成一體。儲存了古代吹奏樂原貌,孤守著清高的“雅樂”傳統。

然而,當這種保留著古代原汁原味的音樂出現在現代社會時,它卻因受到商業文化的衝擊走向了滅絕的邊緣。吹歌隊隊員往往來自各行各業,世世代代純粹地為這項藝術的傳承而努力。然而,超化吹歌的傳承之路是歷盡坎坷的。文革時期,超化吹歌一度被叫停,演出暫停長達18年之久。古老的藝術形式如何在當代發展,與當代對話,而又不失去自己的藝術風格,是吹歌傳承者們一直在探索的命題。“只要有一口氣,一定要傳出去。”這是傳承者的誓言,如信仰般流淌在他們的血液裡,堅定而有力量。

超化吹歌|民間交響樂,上古遺世風

超化吹歌作為古代的一種民族交響樂,是對中國古代上層社會鼓吹樂的繼承。

千年鼓吹之遺音,至今仍迴盪在黃河岸邊。

向晚,在華燈初上的超化古鎮,讓人彷彿身在江南如詩如畫的夢中。

令人如痴如醉的超化吹歌,勝過世間的千萬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