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一紙“睡眠令”,效果有幾何?

作者: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5-14

高中生如何防止犯困

原標題:一紙“睡眠令”,效果有幾何?

引子

太困了!深夜,小孩子還在燈下寫作業;清晨,睡眼惺忪,強打精神去上學;課堂上,經常犯困……去年,教育部對10省份開展的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監測結果顯示,睡眠不足正成為當下中小學生面臨的共性問題,不僅影響了他們學業的進步,還可能導致青少年身體素質的下降,影響其健康成長。

為保證中小學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3月30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學生的必要睡眠時間、學校作息時間、晚上就寢時間等做出明確要求。其中包括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20,中學一般不早於8:00,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等。

隨後,省教育廳下發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學校將睡眠管理同作業管理、體質管理、手機管理、近視防控、未成年人網路治理等工作統籌考慮,綜合施策。同時,加大督導檢查力度,設立監督舉報電話,確保此項工作落到實處。

教育部門“睡眠令”在遼寧省推行的效果如何?推進過程中需要破解哪些難題?

學校

持續減負 綜合施策保證睡眠時間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目前,遼寧省各中小學已陸續推出保證學生睡眠時間的科學有效實施辦法。

5月13日早8時,記者在瀋陽市第七中學小學部校門口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陸續進入校園,而以往這個時間,學校已經開始上第一節課了。校長王浩告訴記者,按照省教育廳及瀋陽市的相關要求,學校從4月28日開始,對上學時間、課程安排、學生作業量等進行了全面調整。在這期間,學校還發出《致家長的一封信》,開家長會徵求意見,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援。

上學時間調整後,取消了早自習,學生的睡眠時間增加了,但同時也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挑戰。如何在縮短了的在校時間裡,確保學生學有所獲?

為此,瀋陽市第七中學在教研教學方面做了相應調整。首先,透過加強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次,全校老師透過深入開展校本課程教學研究,精練、凝練作業內容,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進而保證學生放學後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不僅要讓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還要保證睡眠質量。對此,瀋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以下簡稱“渾南九小”)校長侯明飛頗有感觸:“排除學業壓力,如果學生睡眠有問題的話,大多和運動不足有關。要重視學生的‘體質管理’,保證充分的體育運動,適當增加運動量,孩子晚上的睡眠質量就會提高。”目前,學校透過調整課間安排,每天保證兩節體育課,學生每天進行兩小時以上的體育運動,在確保睡眠時間充足的前提下,提高睡眠質量。

與以往到校時間相對集中相比,上學時間調整後,學生入校的時間段延長了,時間上比較彈性,這給安全保衛等工作增加了難度。調查中,各學校表示對此早有預判,並已經做好了相應的調整措施。以瀋陽市第七中學為例,大批次的學生從7點多開始陸續到校,一直持續到7點50分左右。對此,學校安全保衛部門及教師早已做好準備,工作時間與學生同步,全力做好各項服務工作。

撫順市實驗小學實行上學時間彈性管理,在上學時間延後20分鐘的基礎上,對有特殊要求的學生,可准許其提前入校;遇到特殊天氣時,學校適當放寬到校時間,不計遲到。另外,原來早上進行的升旗儀式也改在了間操時進行,減輕了學生早到校的負擔。校長劉巍巍介紹,學校還在每個班級準備了整理箱,學生們的部分教材和用具可以放到整理箱中,減輕書包的重量。在課堂教學與課後作業方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上精講多練,減少家庭作業量,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主選擇作業內容。

上學時間推遲、放學時間提前帶來的是學生有了更多的睡眠時間,但對於部分家長來說,接送孩子卻成了難題。渾南九小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學校開設了“延時服務”,最晚19點30分離校,方便家長合理安排時間接孩子。學生放學後可以留在學校就餐,在老師的輔導下寫完作業,也可以參加音樂、體育、美術等個性化課程。

不只是渾南九小,還有很多學校也相繼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對放學後不能及時被家長接走的學生進行統一安排。大連理工大學附屬學校校長王東介紹說,小學15點50分放學後,繼續留在學校的學生統一到託管班學習,在老師的輔導下把作業寫完,這樣就緩解了晚上家長督促孩子寫作業的壓力,孩子也能有更充足的睡眠時間。

“睡眠令”一經下發,得到了省內學校的積極配合和響應,各校因校施策、因人施策,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和質量。

家庭

轉變觀念 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和同學一起參加3000米晨跑,在操場上奔跑歡笑,在3個小時的體育活動中自由選擇獨輪車、跳繩、攀巖等專案,在運動和遊戲中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渾南九小一年十班學生張曲洛雅快樂的一天。

“因為推遲上學時間,孩子可以多睡一會兒,因為運動量大,晚上躺床上就秒睡,這回睡覺時間可夠用了……”張曲洛雅的媽媽曲穎告訴記者。

教育部“睡眠令”施行後,遼寧省大部分中小學上學時間變得有彈性了,大多數家長和曲穎一樣,感到輕鬆了許多。

“早上8點20分第一節課之前到校的,都不算遲到。我們明顯感覺到家長的滿意度在提高。”瀋陽鐵路第五小學(以下簡稱“鐵路五小”)校長於瑩說。近年來,鐵路五小推行以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為前提的愉快教育,取得了成效。於瑩也因此獲得了省教育廳“全省中小學領航校長”榮譽稱號,和其他49名“領航校長”一起發揮在學生減負、特色辦學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學校多年的堅持和努力下,孩子們快樂成長,洋溢著自信,家長的“唯分數論”觀念逐漸轉變。

儘管大多數家長已經達成共識,將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但仍有個別家長會因為分數、學業給孩子施加額外壓力,也弄得自身焦慮不已。瀋陽市瀋河區一位小學班主任告訴記者,按照“睡眠令”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的精神狀態,對睡眠不足的,及時提醒學生並與家長溝通。針對班級裡一名同學上課總是打瞌睡的情況,她與家長進行了溝通,瞭解到學生放學後去校外培訓機構補課,晚上9點鐘下課後才能回家,無法保證睡眠時間。“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如果不補課會落得更多,將來會影響到考大學。家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在保證孩子睡眠和健康成長的前提下提高成績,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孩子成長規律,要有更多的理性思考。”班主任說。

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家長應轉變觀念,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與學校形成合力,否則就會進入“校內減負,校外增負;老師減負,家長增負”的怪圈。科學證明,良好的睡眠會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反之,孩子疲於應付各種補課,睡眠時間無法保證,不但不能提升學習成績,反而會付出損害健康的沉重代價。

針對中小學生睡眠問題,本報聯合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面向全省中小學生髮放了1500份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年級越高,入睡的時間越晚,睡眠的時間越短。一半小學生在21點之前入睡,大部分小學生可以保證睡眠時間充足;而超過3/4的中學生在22點以後入睡,睡眠不足情況相對比較嚴重。

調查結果還顯示,影響學生睡眠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方面:睡前磨磨蹭蹭和作業太多。小學階段以前者為主,中學階段以後者為主。可見,影響小學生睡眠的因素主要來自於自身的睡前習慣,而影響中學生睡眠的因素主要來自於學業負擔。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院長、教授但菲建議,家長應當分析孩子入睡晚的原因,為其合理規劃放學後至入睡前的活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有規律的作息節奏,進而保證睡眠時間。

社會 群策群力

營造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

省教育廳義務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省各市正在積極行動,多措並舉保證學生睡眠時間。需要注意的是,睡眠管理不是單獨的問題,要同作業管理、體質管理、手機管理、近視防控、未成年人網路治理五方面工作統籌考慮,綜合施策。我們要看到,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只是一個結果,只有從原因上入手,才能逐漸解決這一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在這方面,教育部門下了大力氣,同時更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全社會的鼎力支援。

加強宣傳引導,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工作合力,才能真正將“睡眠令”落到實處。

“要廣泛宣傳充足睡眠對於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這一過程中要普及科學知識,確保宣傳效果。睡眠可以促進肌體復原整合,對促進中小學生大腦發育、骨骼生長、視力保護、身心健康,以及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至關重要。”瀋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郭峰說。

對於學校來講,教師要因材施教,及時與家長溝通,引導學生加強薄弱環節知識的掌握和學習,防止因學業過重、作業量大、機械重複性作業多等因素擠佔正常睡眠時間。但菲認為,學校和教師應當根據學生髮展水平、學習需求與實際能力,以及課程教學要求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後作業;白天在校期間,要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安排午睡,為學生提供自習時間,用以完成或部分完成課後作業;明確課後作業不等於家庭作業,學業水平的提升主要看作業完成的質量,而非數量。

目前,大多數學校在探索創新做法,確保學生睡眠時間。王東介紹說,現階段學生作業分必做和選做兩種,由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靈活選擇。另外,對於經努力但到規定就寢時間仍未能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隨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要求孩子按時就寢不熬夜,由教師利用課後時間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加強學業輔導,提出改進措施。

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應結合彈性上學和彈性離校的現狀,增加更多的課後延時服務,如作業輔導,藝術、體育特長課程等,促進“五育並舉”。

對於家庭來講,在保證學生睡眠時間方面的作用無可替代。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個別家庭距離學校的路途比較遠,為避免早高峰期間路上堵車,每天都要提早出門;一部分家長上班時間比較早,需要早點兒送孩子後直接上班;個別孩子寫作業拖拉,家長要求不寫完作業不許睡覺;家長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及玩網路遊戲約束不夠;家長為了讓孩子取得更好成績,額外佈置家庭作業;在家長的安排下,孩子到校外培訓機構補課……這些都會擠佔孩子的睡眠時間。

研究表明,家長的情緒至關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睡眠質量。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並以身作則,帶頭早睡早起,減少電子產品使用頻率等。省政協委員、遼寧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思寧認為,青少年的睡眠質量會對一生的社會行為產生影響,不容忽視。

若要給學生減負、家長減壓,保證中小學生睡眠時間,還需全社會攜手聯動,共同努力尋找解決良策。

在社會責任方面,遊戲對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能否對遊戲開發以及使用做出嚴格的限制,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此外,睡眠管理有利於增加孩子的睡眠時間,但有些家長卻面臨時間調整之後上班遲到等問題,這些疑問和呼聲,也是對政策落地效果的擔心。

但菲說,從國家層面下發一份有關睡眠的通知,可見全社會對於這件事的關注。她認為,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教育部門督導,要求保證學生睡眠時間,解決學校的問題還遠遠不夠。應從根本上解決課業負擔過重問題,有效治理培訓機構超綱教學、打擦邊球等行為,家長和學校之間應建立有效的溝通……只有綜合解決一系列相關問題,才能把“睡眠令”落到實處。

觀與思

“小動作”撬動“大改革”

葛紅霞

教育部專門針對學生睡眠下發的通知中規定,小學生每天8時20分上課。這樣一來,孩子們每天早上至少可以多睡半小時。無獨有偶,最近一段時間,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連續下發系列通知,提出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

對學生寫多少作業、幾點鐘睡覺、看哪些課外書、每天有多長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做出明確要求,在一些人眼中,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動作”。而正是這些“小動作”的匯聚,才會最終撬動國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這項“大改革”。

從“小動作”到“大改革”,做起來並不容易。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主要矛盾作為突破口。很長時間以來,中小學生或多或少地面臨身心健康問題的困擾,睡覺時間太少只是其中之一。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唯分數論”的滋長蔓延,只有持續推行教育評價改革,把評價指揮棒由分數轉向素質、由學業擴充套件至育人,才能真正保障青少年的快樂健康成長。

此外,確保“小動作”能夠作用於“大改革”,僅靠教育部門的“頂層設計”還遠遠不夠,更需要家長和社會的配合與支援,共同尊重孩子天性、守護孩子成長,最終實現減輕學業負擔和提高社會滿意度的“大目標”。

【來源:遼寧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