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作者:由 周進紀實攝影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23

六十四手失傳了嗎

補鍋匠,一箇中國民間傳統的老行當,在社會發展的程序中逐漸消失,當年常見的補鍋場景如今已難得一見,只留在70、60後部分人群的記憶中。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鐵爐和風箱是補鍋匠兩件最重要的工具

在中國,使用鐵鍋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在黃帝時就開始使用鍋釜 “蒸谷為飯,烹谷為粥”,鐵器時代就開始出現了補鍋匠,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上世紀70年代以前,當時的社會經濟極不發達,物資短缺,生活用具若有損壞,大多捨不得扔掉,都會想辦法修復後繼續使用。鐵鍋屬於易損物件,使用頻率高,破損機率大,所以就出現了許多補鍋匠,以修補鍋碗瓢盆為生。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以前,鐵鍋是普通百姓家必備的炊具

補鍋匠是一個行走江湖的行當,師傅們挑著補鍋的擔子,走街串巷,邊走邊吆喝。擔子裡裝著一個木製手拉風箱、一個小巧玲瓏的鐵爐,還有鐵錘、鏨子、鐵釺、泡木炭等工具。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走村串戶的補鍋匠

聽到補鍋匠的吆喝聲,需要補鍋的人家就會攔下師傅、並請進家裡,拿出破損的鐵鍋,交到補鍋匠的手裡。

補鍋匠拿著鐵鍋仔細檢視,根據破損的程度估計修補的工錢,說好價錢後,便就地支起爐具,現場修補,立等可取。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檢查鐵鍋損壞的情況

選一個大約2平米左右較為平整的地面,把鐵爐安放在合適的位置,在鐵爐邊上架設風箱,風箱的前端用一個竹製的X形架子支撐,尾端著地並打上鐵釺抵住風箱,防止滑動。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補鍋匠的工具

在爐具的右手方的地面打上三根鐵釺,用於支撐待修補的鐵鍋,然後用鐵片颳去鍋中的鏽跡,再用小鐵錘或者鏨子敲打鐵鍋破損的地方,清理創口。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檢查鐵鍋損壞情況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稻草灰用於接鐵水用

在鍋中點燃一把稻穀草,留下草木灰待用。把泡木炭放進爐具裡點燃,放入生水鐵片,拉動風箱,不時新增木炭,讓火燃燒得更旺。不到10分鐘,鐵片就融化成通紅的鐵水。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鐵片融化成鐵水

關鍵時刻到來,補鍋匠右手拿著有洞的小木條,左手抓住爐腳,把爐子裡的鐵水傾倒進木條的洞中。然後又飛快地將鐵水倒入早已準備好的紙片和草木灰做的墊子中,又迅速把墊子中的鐵水貼到鍋底的破洞處,另一隻手拿著圓形的撐子並快速地旋轉來回摩擦、加壓,隨著噗嗤的聲音,火花飛濺,一瞬間,破洞就被補上了。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用融化的鐵水快速地堵住破洞

將剛剛補上的疤痕處刷上稀泥,靜置一段時間後,清除稀泥再刷上桐油,最後將補疤處打磨平整,宣告修補成功。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用鐵水補破洞

如果鐵鍋的破損嚴重,豁口較大,需要用鐵片修補。尋找與破洞弧度相似的鐵片,根據豁口的形狀剪裁,然後拼接在破洞處,然後將接縫處用鐵水焊接修補。這種方法難度大,技術要求較高。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熊熊燃燒的爐火

每補一次,稱為一叫,一口鍋根據破損程度,需要補一叫或上十叫,叫數越多,收費越貴。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的廚房用具層出不窮,鋁鍋、不鏽鋼鍋、電炒鍋、電磁爐、微波爐等新的科技產品代替了鐵鍋。傳統的鐵鍋逐漸退出了現實生活。

就算有少數仍在使用鐵鍋的人們,若有破損,大多隨手棄之,不再採取修補。因此,具有2000多年的民間傳統行當失去了生存的空間,逐漸消失。

在重慶黔江,今年66歲的謝再發師傅就是一個補鍋匠,他是堅守這個行業時間最長的人之一。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謝再發師傅說:這支菸杆就是師傅送他的

謝再發家住重慶市黔江區馮家街道寨子社群,1954年,在這條美麗的阿蓬江邊出生。1971年,17歲的謝再發拜酉陽縣腴地鄉的補鍋匠為師,跟著師傅走南闖北,常年在武陵山區的渝鄂湘黔四省邊區行走。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謝師傅與鄰居聊天

謝再發的師傅既是補鍋匠也是劁豬匠,他很幸運,拜了一個師傅卻學到了兩門手藝。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多一門手藝多一條路”,這些道理,謝再發再明白不過。因此,他在學藝的過程中,尊敬師傅,聰明好學、勤勞肯幹,深得師傅的喜愛。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收拾工具

跟著師傅走村串戶,四海為家,走到哪裡黑就在哪裡歇,跟著師傅三年後,謝再發回家正式開始了補鍋和劁豬的營生。

謝師傅說:雖然掌握兩門手藝,但是找不到什麼錢,以前補鍋一次幾毛錢,記得最大的一筆生意是在南海堰建設工地,一下補了四口鍋,每口工錢4元,12元錢的生意算是一個大生意。劁豬匠的工錢也很低,劁一隻豬隻能掙到兩毛錢。

雖然不賺錢,但學到的手藝也不能輕言放棄,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需要這一項服務,它能給老百姓帶來真正的方便。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補鍋的挑子

現在,謝師傅的兩項手藝已經完全沒有市場了,停業的那一年,他仔細地收拾好所有的工具,就連泡木炭也捨不得丟棄,全部用擔子裝好,讓它們保持著原有的模樣,直到今天,仍然儲存完好。

66歲傳統手藝人的兩項技藝均已失傳,新一代人極少有人看到過

補鍋挑子上面擱著自制的木質風箱

曾經有人找到謝師傅,想拿走他的工具做收藏,謝師傅沒有答應,“這是跟隨他30多年的夥伴,也是過去為一家人討生活的行頭,現在不用了,也要將其好好保管,它們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記憶。”謝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