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視點|博士因社恐叫救護車,並不是件搞笑的事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2-05

怎麼解決社恐問題

一條新聞突然上了熱搜:29歲博士因“社恐”一個月叫了2次救護車。

該訊息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顯然和“社恐”這個梗有關。眾所周知,“社恐”本來指的是一個人不善於社交而在公共場合感到尷尬、不適,常被一些年輕人用來描述自身的性格,其中當然本來就含有一定的誇張、玩笑成分。如今,有人“社恐”到了一個月叫2次救護車的地步,這就引起了一部分網友玩梗的興趣。

然而,細讀這條新聞,其中實在沒有多少“搞笑”“好玩”的成分。原來,新聞主人公小鐘來自農村,寒窗苦讀成為博士,但在離開校園後不得不面對社會化,再加上女朋友的離開讓他遭受挫折,以至於出現驚恐發作。醫生的診斷是驚恐障礙(精神科診斷體系),共病軀體疾病“高血壓”,這屬於腦功能性疾病,又稱為急性焦慮發作。

也就是說,小鐘的“社恐”是名副其實的疾病,需要被嚴肅和認真地對待,和網友們所說的“社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些還在社交媒體上拿小鐘的故事來“玩梗”的網友,事實上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既不可取,也不道德。

其實近年來,公眾對於精神疾病的相關話題一直很關注。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出品的月餅曾經受到很多網友的熱捧,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時下社會不再把精神疾病視作洪水猛獸,也不再將精神疾病的患者視作異類。這當然是個好現象,說明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公眾不僅對精神疾病的討論越來越脫敏,越來越願意真心誠意地與精神疾病的患者形成共情。

只是,對精神疾病的關注也不該走向娛樂化,比如把精神疾病患者的故事當作調侃的物件。就拿小鐘的遭遇來說,他的人生經歷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當代社會生活的節奏正在不斷加快,不管是辛苦工作的打工人,還是辛苦養娃的二寶媽,我們身邊的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要面對不小的精神壓力。成為博士的高學歷人才小鐘尚且很難處理好社會生活帶來的壓力,普通人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小鐘的“社恐”確實應該得到關注,但絕不是以一笑而過的形式。或許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他的具體病因是什麼,又應該如何去應對。據醫生介紹,小鐘多年發奮學習,對個體是一種挑戰和消耗,雖然成績優異為消耗及時提供了補償,可工作之後這種補償快樂減少,社會化挑戰變得顯著。這不正是許多優秀的年輕人都要面對的普遍性問題?在離開校園,不再有學習成績這個較為單一化的評判標準後,我們應該如何在社會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不管是適時調整生活的目標,還是建立良好的情緒排解渠道,抑或是徹底改變生活的方式,醫生給小鐘的建議,其實也適用於許多螢幕前的年輕人。換言之,多多關心小鐘,也是關心我們自己。

(作者:滬生,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