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二律背反”與沒有顏色的世界

作者:由 王庶文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2-06

二律背反是什麼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主要介紹了:

理性認知之外的世界—“物自體”,也從推導中衍生出人類對於“物自體”的不可認知性,並且留下一道思考題:人類如果一定要嘗試認知“物自體”會出現什麼結果呢?

答案是:人類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這個自相矛盾就是康德最著名的命題“二律背反”。每一個“二律背反”都由一個正題和反題構成,在書裡康德一共舉出四個“二律背反”。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二律背反”與沒有顏色的世界

第一個,正題:我們的世界在空間上有邊界,在時間上有起點;反題:我們的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巧妙的是,我們的科學研究發現無論是正題還是反題都能夠有豐富的理論證明,這些證明在理論邏輯上無法辯駁,但兩者卻不能同時成立。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二律背反”與沒有顏色的世界

如果我們用今天宇宙大爆炸理論來解釋正方觀點,康德的信徒應該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奇點存在之前是什麼狀態?奇點又在哪裡?”

支援宇宙大爆炸的物理學家會說:“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不存在時間和空間”。那麼康德的信徒又會質問:“誰又能想象存在時間和空間的狀態呢?”這個問題是針對這個命題的要害,因為我們確實無法想象,誰也無法想象。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二律背反”與沒有顏色的世界

無論我們怎麼說服自己時間和空間是從137億年開始的,但是隻要涉及到137億年之前的狀況,其實本身就預設了“時間”和“空間”,那麼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我們以為客觀存在的萬事萬物,其實只是主觀認知。比如:我們認為的花是紅色,草是綠色,紅色和綠色真的是花花草草的客觀性狀嗎?現代科學告訴我們,這必然不是,顏色本質上不過是不同波長的光波,當光波進入不同生物的視覺器官,就會先被視覺器官過濾一遍,再被大腦解讀一遍。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二律背反”與沒有顏色的世界

也就是說,花花草草本身並沒有顏色,我們看到的顏色,只是它們在陽光下分別反射不同波長的光線,這些光線進入人類的視網膜,再經過大腦的解讀被“翻譯成”某種特定的顏色。所以,客觀世界裡並不存在任何顏色。

那麼沒有顏色的花花草草會是什麼狀態的呢?對不起,人類根本無法想象。實際上早在康德之前,英國哲學家洛克就對此進行過詳細的論證。他將物體的性質分為:主性質與次性質。

主性質包含:形狀、數量、運動、靜止、廣延性這些性質都是物體固有的屬性;性質包含的是:顏色、聲音、氣味等等這都不是固有的屬性,而是被人的認知能力所“翻譯”出來的內容。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二律背反”與沒有顏色的世界

洛克的說法似乎已經很前衛,已經很有解釋力。但康德卻認為:所謂的主性質也並不是固有屬性,它們同樣應該是我們認知能力“翻譯”的結果。

比如我們知道顏色的本質是波長,那麼繼續深入就會問:“波長是什麼?”答:相鄰兩個波峰或者波谷之間的距離構成波長。根據這個描述,那麼“距離”就是空間次序,波峰和波谷相繼出現,就是時間次序。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二律背反”與沒有顏色的世界

有了這層理解,又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只要把顏色理解為波長,次性質就還是會被還原為主性質,每一種主性質無非都是空間上的相距和時間上的相繼,那麼空間和時間的本身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描述空間和時間的主性質呢?

這是今天留給您的思考題,歡迎討論,剩下的內容我們明天再說吧。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二律背反”與沒有顏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