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作者:由 九日同學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10-27

何以為家人物分析

12歲的小男孩贊恩將父母告上法庭,理由竟然是生了他,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有這樣的想法?接下來就給大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神仙奶爸

前言:

《何以為家》這是一部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劇情片,豆瓣評分高達9。1分。這部電影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不僅獲得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更是被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何以為家》受到了廣大觀眾一致好評,如今也被列入豆瓣電影Top250榜單。

影片講述了黎巴嫩一位12歲的小男孩贊恩,他的父母特別貧窮,窮到因為一隻雞而拿女兒交換,基本溫飽對他們來說都成了問題,所以孩子們都不能去上學,贊恩是家裡面最大的孩子,迫於生計每天都給當地雜貨鋪送貨。

後面當贊恩得知妹妹被父母賣給雜貨商時,傷心難過的贊恩選擇了離家出走,後面在超市偶遇了善良的拉希爾,她有個一歲多的兒子,命運將這三人聯絡在了一起。無意間得知妹妹大出血死亡,他為了給妹妹報仇持刀刺傷了那位雜貨商,也因此被抓捕進入了監獄。隨後在律師的幫助下,贊恩向法庭起訴了自己的父母,理由就是父母生了他卻不能提供任何安全感。

今天我就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小男孩贊恩是在什麼情況下選擇逃離現在的生活,其次為了生存賣掉女兒的父母是否應該被譴責,最後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分析怎樣面對階級和傳統生育觀念。

文章的第四部分,我會結合整部影片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談一談個人命運的抉擇問題和啟示。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01 淺析贊恩反抗的背後因素:特殊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從小就懂事的贊恩,卻從未享受過應有的寵愛

影片中的主人公贊恩從小就特別成熟,還未成年的他缺失了孩子應有的天真,為了養活自己的兄弟姐妹,贊恩帶著他們一起去街上賣蔬菜汁。

即使冒著忍飢挨餓的風險,贊恩也不願意接受陌生人的施捨,他骨子裡就有一種不服輸的倔強,因此寧願自己想辦法,也不會接受他人的施捨。

本應幼稚的年齡選擇了成熟,那麼也要承受因此帶來的煩惱。電影中贊恩不僅要照顧年幼的妹妹,還要幫忙處理各種家務事,他的臉上從未出現過一絲喜悅的笑容。或許沒有什麼能比這糟心的生活讓人絕望,贊恩卻從未放棄鬥爭,他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處變不驚。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場景:

贊恩發現自己妹妹來了生理期,隨後他選擇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妹妹隱瞞這件事,因為他清楚如果被父母發現的話,妹妹就一定會強行嫁給他人。他從商場偷來衛生巾,然後帶妹妹到隱蔽的地方換上,隨後把自己的上衣脫掉給妹妹當護墊,最後又悄悄地把垃圾扔到很遠的地方。

透過這一幕場景我們可以看到,僅僅只有12歲的贊恩即使被生活百般摧殘,依然選擇了當妹妹的守護神,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吧!妹妹成了贊恩最大的慰藉,然而,父母最終還是發現了妹妹的秘密,並且強行把她嫁給一個商人,贊恩因此反抗過最後卻無濟於事。

於是失望透頂的贊恩選擇了離家出走,從前即使生活很艱難他都沒有反抗過,但妹妹被強行嫁給商人這件事徹底傷了他的心。

贊恩此刻也開始明白,原來自己所謂的這個家已經面目全非,男孩成了苦力和勞動工具,女孩成為換取金錢的籌碼和商品,離開這個家成了贊恩最終的選擇。

那這裡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贊恩會離家出走,特殊的家庭環境讓他早熟,為了生計靠給人家換煤氣搬水賺錢,看著同齡人都在上學自己卻在路邊賣蔬菜汁,這些都成了贊恩心裡的一道坎,最終因為妹妹被強行出嫁而全面爆發。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贊恩控告他父母

02 淺析贊恩父母扮演的角色:父母無能和愚昧只是一部分因素,社會壓迫命運的捉弄才是罪魁禍首

電影《何以為家》裡面,贊恩父母扮演了一個愚昧無能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是底層民眾的典型代表,因為家庭貧窮處於社會底層,所以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由於父母都是敘利亞逃亡的難民,一家人也只能擠在破舊的出租屋內。贊恩的父母也依靠製造毒品餬口,收入經常是入不敷出,正是這樣贊恩才需要出去打零工賺錢。

不知道大家對贊恩父母出嫁女兒的行為有何看法?

有人覺得贊恩父母非常沒有良心,無論怎樣也不能將自己親生女兒送入虎口,也有人覺得贊恩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畢竟當基本生存都成了問題,所謂的道德感也就不值一提,不過無論處於怎樣的環境下,這種行為都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

其實仔細觀察我們就能發現,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贊恩父母也是被命運捉弄的受害者。

一方面因為是非法移民所以成為了邊緣化人群,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找到正常的工作以此謀生,只能做一些犯罪邊緣的事情。另一方面家裡面的子女太多,所以日常的開支也特別大,選擇把女兒嫁給商人就能換家人幾頓飽飯。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如果你是贊恩的父母又會怎麼做呢?大家換位思考就能發現,如果不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誰又會輕易妥協放棄抵抗。贊恩父母可惡嗎?當然可惡!但如果有更好的選擇,相信他們也不會做出這樣駭人聽聞的舉動,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影片的後續其實就給出了問題答案:

贊恩離家出走後碰到了哈瑞,當哈瑞被逮捕之後,贊恩帶著她的孩子開始流浪,就是從那一刻起,他開始明白自己不得不成長,於是他開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帶著哈瑞的兒子尤納斯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之後,贊恩發現自己當下所處的社會環境,無論怎樣掙扎也無濟於事,最後無奈把孩子交給了商人換取自己的通行票,這一幕就如同他的父母將妹妹送走時的場景。

所以歸根結底,在那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贊恩也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年少時幻想能保護身邊的人,最後卻發現誰都保護不了,贊恩如此他的父母亦然。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贊恩和尤納斯

03 淺析影片背後的生育觀念:家境貧寒的情況下還生很多孩子,溫飽都成了問題孩子跟著一起受苦

《何以為家》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手法,導演把電影開頭和結尾巧妙的連線在一起。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是贊恩說的一句話,也是影片中最為經典的一句話。

從贊恩這句話當中我們可以得知,他真正要起訴的是他父母嗎?答案不全是!

一方面贊恩是在痛恨父母的無能,明知沒有能力養活孩子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生這麼多孩子,生完孩子後卻不管怎麼把他們養大成人,所以他覺得父母生自己就是一個錯誤。另一方面贊恩是那整個社會現實的控訴,他發現自己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沒有選擇權,既不能保護妹妹也救不了哈瑞的兒子,因為家裡有眾多兄弟姐妹,所以自己的“難民父母”情況只會更糟。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不過即使這樣,贊恩絲毫不同情自己的父母,他們明知把女兒送出去就是一個錯誤,卻還是選擇了一錯再錯。最後得知女兒離世的訊息之後,贊恩父母還是沒能掩蓋住悲傷的情緒。很多人覺得他們的悲傷都是流於表面,畢竟女兒最終走上這條路都是父母親手造成的。

不過在我看來,贊恩父母的悲痛實際上是真實的情緒反應,我們無法判斷他們是否有懺悔之心,或許這也是出於人的一種本能反應,正如他們本能選擇生這麼多孩子。

現實生活中僅僅依靠本能反應是不夠的,作為成年人還要學會變通,贊恩的父母失去女兒之後,本能的反應就是再生一個,卻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處境,不去分析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基本溫飽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還選擇繼續生孩子,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這本就是一個錯誤。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場景:贊恩向法官控訴自己的父母,並且希望她以後不要再生了,法官聽了之後說,相信他們今後也不會再生了。

贊恩這時候反問道:“那她肚子裡的那個呢”,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啞口無言,很明顯贊恩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教養方式的錯誤,緊接著贊恩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你懷的孩子將來會和我一樣”,顯然贊恩把這一切都看得很清楚。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04 基於《何以為家》中小男孩贊恩面對個人命運抉擇的過程,談一談我的思考和啟示

影片中的小男孩贊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選擇了勇敢向前,無論是和父母對抗離家出走,還是獨自在外努力謀生計,這些都是他為之做出的努力。面對困難和挫折,他沒有向現實低頭也沒有接受他人的施捨。

最終為了給自己妹妹討回公道,他鋃鐺入獄賠上了自己的一切,可即使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還是想要起訴自己父母,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清醒且執著的孩子。

12歲的小男孩贊恩,面對人生的抉擇給我留下了這幾個啟示:

①無何時都要堅強,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無懼風雨

在電影中,12歲的小男孩贊恩從小就沒了童年,同齡人都在上學的時候,他卻忙於生計不得不去賺錢養家,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贊恩沒有選擇放棄自己而是變得更加堅強,不僅如此,他還想透過自己的努力保護妹妹不受傷害。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說:“強者容易堅強,正如弱者容易軟弱”

的確如此,遭遇了生活重重打壓之後,贊恩反而變得更加堅強,他似乎也明白了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無懼風雨,正是因為骨子裡有這種不服輸的勁,所以就算被命運扼住喉嚨還是會拼命反抗。

影片中贊恩的母親就顯得執迷不悟,得知女兒意外死亡的訊息,她卻說出這句無知荒唐的話:“上帝奪走你一樣東西,會給你另一樣東西作為回報”,可以看出贊恩母親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上帝身上,然而現實生活中哪有什麼上帝,之所以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父母的不作為。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②無論遭受過怎樣的摧殘,都要堅守內心那份善良

《何以為家》這部影片中,主人公贊恩即使遭受了生活百般摧殘,依舊守住了內心那份善良,哈瑞被警察逮捕之後,他選擇了幫她照看孩子,此時的贊恩儘管自己還是個孩子,他卻儘自己最大努力保護孩子不受傷害,這種善良是非常難得的。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因為一次付出被利用,從而選擇不再盡力對一個人好,其實我們的善良應該要有鋒芒,但不能因為曾被欺騙就放棄善良這種行為,至於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要記住善良是一種態度也是本能。

面對生活的百般刁難,輕易放棄容易,想要堅持下去卻很難。然而只要我們咬緊牙關,感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一下,最後就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強大,到那時候也不會輕易被生活擊垮。

③父母的觀點不一定都對,要學會建立起正確認知

電影中的這位12歲小男孩贊恩,他清楚地知道問題的根源,得知父母還要繼續生小孩,贊恩勇敢地選擇了起訴自己父母。他知道以父母的個人能力根本養不起小孩,所以只知道生孩子卻不管孩子死活,這種行為是贊恩非常厭惡的,他不想孩子重蹈覆轍。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曾在他的著作《啟示論》中說道:“應該知道該懷疑時懷疑,該服從時服從,該相信時相信。”

有時候我們也要學會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父母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如果不管正確與否,全部都聽從父母的安排,這不是聽話而是愚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種非常不理智的做法。

《何以為家》:淺析小男孩贊恩個人命運抉擇過程與背後的思考

贊恩拍證件照時的微笑

結語:

看完《何以為家》有很多感慨,12歲多麼美好的年華,大多數孩子在這時候都處於父母的寵愛之中。贊恩卻從來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只是感受到生活帶來的重重壓力,對他而言,有機會上學幾乎都成了一種奢望。即使處在這樣一種環境下,贊恩選擇了更加堅強獨立,同時保留心底的那份善良。

仔細想想,相比贊恩我們又該是多麼的幸運,不用擔心溫飽和生存問題。小男孩贊恩都能勇敢地面對困難挫折,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堅強,因此讓我們一起學習贊恩微笑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