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好學的人,是透過解決自己而讓問題得以解決的人

作者:由 哎吆阿藥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2-03

好學的人是什麼樣的

兩千多年的中國儒家文化發展史,其實是一部中國本土心理學的發展史。

讀經典,學心理。

這裡是傳統文化中的心理學——論語系列:《讀論語,學心理》學而篇(14)

感謝在這裡相遇。

【論語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白話試譯】

先生說:“君子,飲食不求飽,居處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謹慎地說話,又能常向有道之人來辨正自己的是非,這樣可算是好學了。”

——摘自《論語新解》(錢穆)

好學的人,是透過解決自己而讓問題得以解決的人

【阿藥心理】

好學,就是向內學習如何修正自己,以近於道,而不是向外學習如何豐衣足食,以近於利。

食無飽,居無安,是外在的困難。生活中永遠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這些都是向內修正自己的機會和養分。

做事要敏,言要慎,是從言行上入手來修正自己,以近於道。

要做到行為敏疾,需要很高的專注力,但又不能深陷其中而保留很好的覺察力。這樣可以既能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又可以顧及到周圍的環境變化;既不分心,又能夠迅速應對突發情形;既輕盈,又不脫離;既穩重,又不深陷;既快捷,又不浮躁。

要做到言語謹慎,不僅需要對自己的動機、念頭、思維有足夠的覺察力,而且需要對人際中別人的需求、感受、狀態以及所處情境有足夠的覺察力。這樣才可以很好地協調把握關係的狀態與發展,把握事情處理的尺度,同時照顧到人、事、境,同時照顧到前、中、後。

行為敏捷、言語謹慎,看起來是對於言行的要求,實際上,它不是對人的一種約束,而是內心狀態達到中和之後,在行為上的自然呈現。如果作為一種約束來要求人,就大錯特錯了,被束縛的心,怎麼可能敏捷、謹慎而不出錯呢?

這樣好學的人,心就會逐漸合於道,生活中的困難還是困難嗎?

好學的人,是透過解決自己而讓問題得以解決的人

先生告訴我們:

一、生活中一切的問題,都可以從內在心理解決。

二、提高內心的修養,可以從言行入手。

三、內心的修養達到一定境界,生活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如果對傳統文化和心理健康感興趣,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