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這般寶物人人有,咽津功詳解

作者:由 胡羽泰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2-11

腦髓液正常什麼顏色

口津是由口腔舌下腺、頜下腺、腮腺三大腺體所分泌的液體。古代養生家稱之為玉泉、玉池水、華池水、神水、金漿玉泉、離宮之水、瓊漿、金津玉液,中醫稱作津液。若遵循一定方法,將口水當作食餌服下,稱咽津,進行咽津練習的功法,就叫咽津功。

一、咽津功源於《黃帝內經》

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一書中,就簡單扼要地闡述了十餘種功法,它包括養生及治病兩大類。當時就已經把氣功療法應用於治病實踐。正如清朝吳師機說:“守引法……醫之一種。”其中咽津功法論述得特別詳細。

這般寶物人人有,咽津功詳解

《素問遺篇·刺法論》雲:“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嚥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首次明確地將本功行之於文,並說明了練功的時間、方位、動作要領以及適應症,對後世咽津功的發展產生了深廣的影響。

二、咽津功的原理淺論

1。傳統觀點對咽津功的認識

李時珍說:咽津功具有“灌溉臟腑,潤澤膚體”的作用,若能終日不唾,則精氣長留,顏色不槁”。《壽世青編》雲:“灌溉五臟,降火甚捷”。《修齡要指》言:“久行之,則五臟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氣血流暢,諸疾不生,久除後患,老而不衰。”

這般寶物人人有,咽津功詳解

中醫認為:津液外儒皮毛肌膚,內澤五臟六腑,並能注竅利節,充髓養腦,《靈樞·決氣篇》說: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谷入氣滿,淖澤入注入骨,骨屬曲伸,洩澤,補益腦髓,面板潤澤,是謂液。”

咽津功,功簡益大。《黃庭內景經》說:“開通八脈血液始,顏色生光金玉澤。”練津可以化精,練精可以化氣,練氣可以化神,練神可以還虛。真是“小小壺中別有天,鐵牛耕地種金蓮,這般寶物人人有,時爾勝人不學仙。”

2。現代醫學對咽津功的認識

現代研究表明:正常人唾液分泌量每日約1500毫升,其中99。3%是水分,0。7%為固體物,固體物中0。5%為有機物,內含粘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溶菌酶、麥芽糖酶、澱粉酶、蛋白分解酶、多種氨基酸、尿素等。它們具有免疫、殺菌、助消化和保護胃粘膜的作用。唾液中尚含有“腮腺激素”,其量雖微,但作用很大,它影響纖維結締組織,網狀內皮組織、軟骨和骨組織的發育和營養。

這般寶物人人有,咽津功詳解

三、咽津功的適應症

1。陰虛不足所致咽乾、唇燥、口渴少津,面板乾燥,小便短少,大便秘結,有增液湯之妙。

2。心腎不交所致虛煩不眠,心悸健忘,頭昏耳鳴,咽乾,腰膝痠軟,夢遺,潮熱盜汗,可為交泰丸之用。

3。陰虛陽亢而見形體消瘦、口燥咽乾、眩暈、失眠、五心發熱、潮熱盜汗等,有滋陰潛陽之力。

4。面板瘡疿痤疾等,有消瘡除疿之效。

5。面目黧黑,皺紋多者,有悅膚和色之功。

總的來說,本功有預防、輔助治療或治療多種疾病的作用,常用於咽炎、扁桃腺炎、風溼病、胃炎、感冒、牙周炎、齲齒、胃潰瘍、便秘、唇炎、舌炎、阿弗他口腔炎、白塞氏綜合症、乾燥綜合症等疾病。

這般寶物人人有,咽津功詳解

四、功法選介

1。赤龍攪津法:用舌在齒內外上下攪動、鼓漱三十六次,然後分三口汩汩有聲的嚥下去,直達丹田。明代冷謙說:“赤龍攪水津,漱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2。入靜生津法:取坐或臥式,凝神、排除雜念,調順呼吸,舌舐上顎,津液滿口時,分作三次將津液送到下丹田。《聖濟總錄》雲:“開口舌柱上齒,取津咽之。”《遵生八箋》雲:“平明睡醒時,即起端坐,凝神息慮,舌舐上顎,閉口調息,津液自生,漸至滿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

3。咽津明目法:用上兩法之一,咽津十四次,再以兩手指粘著唾液,相摩擦使指發熱,擦目十四次,可以明目護睛。《養生導引法》雲:“咽二七唾之,以熱指摩目二七,令人目不瞑。

4。咽津按摩法:雙手掌互相摩搓,使之發熱,取口中津液,置於掌中,擦熱摩面,可使痤疿不生,顏色光潤,皺紋推遲或減少。《內功圖說》載,“用兩手相摩發熱,隨向面上高低處揩之,皆要周到,再以口中津唾於掌中,擦熱揩面多次。”

5。胎食法,閒時端坐,調順呼吸,排除雜念,意守丹田,叩齒或攪活,閉息內視,將津送到臍下一寸二分丹田之中。“再以心想,目視丹田之中,彷彿如有熱氣,輕輕如忍大便之狀,將熱氣運至尾閭,從尾閭外至腎關,從夾脊、雙關至天柱,從玉枕外泥丸。少停,即以舌砥上顎,復從神庭降下鵲橋、重樓、絳宮、臍輪、氣穴、丹田”(《內功圖說》)。此功法實為周天功法。

五、咽津功注意事項

平時不宜吐口水。李時珍說:“若久睡則損精氣,成肺病,面板枯涸。故曰遠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這般寶物人人有,咽津功詳解

《內經》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水精四布,五經並行。”說明了津液生成來源於飲食中的精微,但不宜常吃膏粱厚味,過鹹辛辣之面,以免影響津液的生成。

行咽津功,最好停止抽菸飲酒,否則易致津唾乾涸。此外,還需保持口腔衛生,使口腔清暢氤氳。也要講究節慾,使精津互生。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