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作者:由 人間史名人錄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17

皇父皇母佛像是什麼意思

佛教石窟是中華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大同的雲岡石窟,它們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在北魏年間,當時也有公認的三大石窟,除了龍門石窟與雲岡石窟,另一個就是萬佛堂石窟。雖然它在體量上無法與前二者相提並論,但其意義也是重大的。

而在萬佛堂石窟內,一直流傳著一則“小工匠封印成佛”的故事。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元景為祈福與報恩,建萬佛堂石窟

在晉朝之後,由於胡人內遷,中國北方陷入了混亂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本土與外來文化在亂世中爭奇鬥豔,或生根或流散。

後來,北魏成為了最後的贏家。北魏的第七位皇帝

孝文帝

拓跋宏上臺之後,就開始了各種文化上的改革。

雖然拓跋宏自身屬於鮮卑族,但他提出要

全面漢化,

要求全民穿漢服、學漢語,並將漢語定為朝堂議事的官方語言,最後更是力排眾議,

率領數百萬人口從山西大同遷都洛陽。

這些舉措都促使當時的鮮卑族、羌族等少數民族快速漢化,這也是為什麼拓跋宏的兒子不叫拓跋恪,而叫元恪。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至於宗教,

北魏的前幾任皇帝向來尊崇佛教

,所以拓跋宏也選擇了當時已深具影響力的佛教。

然而,拓跋宏的主張,勢必

會受到鮮卑族王公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尤其是東北地區的大興安嶺,乃是鮮卑拓跋部的發源地,這裡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

為此,孝文帝操勞過度,得了重病,急需治癒。

此時,東北營州有一位叫

元景

的刺史想要

修建一座佛像石窟

,一來是

給孝文帝祈福、消災、治病

,二來是為了

報答孝文帝對他的皇恩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這皇恩還得從3年前的一次事件說起。

那時,孝文帝14歲的皇太子拓跋恂因為反對漢化,在幾位保守派貴族的支援下發動叛亂,但很快被孝文帝平定,包括太子在內的九位大臣全部被處死。

當時,有人誣陷東北地區的營州刺史元景也參與了叛亂,但孝文帝明察秋毫,最終還元景清白,還加封他為平東將軍

所以,在那之後,元景就一直尋思著該如何回饋孝文帝對自己的這份信任。

一萬尊佛像,一尊也不能少

此次尋到機會,元景親赴洛陽,禮請曾設計過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著名高僧曇曜大師,到營州選址並設計石窟寺。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大師走訪營州境內,最終選址在義縣河城的福山開鑿萬佛堂石窟。

在曇曜大師看來,“萬”,滿數也,是極大的數目,若能鑿刻出一萬尊佛像,那定能求來世間極大的福分。

元景於是召集當地所有的工匠都來修建石窟,不過起初並未嚴格規定具體時限。

然而,可惜的是,

就在萬佛堂石窟開工沒多久,孝文帝便遺憾離世,其子元恪繼位

等到孝文帝的兒子宣武帝元恪繼位後,他便開始了更加深入的漢化改革和佛教發展,並且命令繼續開鑿萬佛堂石窟。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宣武帝從小就頗受父親禮佛之心的影響

,長大後對佛教自然更是篤信,

他甚至將上朝的宮殿當成了講經的經堂

,在裡面天天講經,廣佈佛緣,還召集僧人們前來一塊討論,

儼然如一位得道高僧

對於萬佛堂石窟,

宣武帝可等不了那麼久

,為了儘快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他下令義縣的那些工匠,在三年之內雕刻完一萬尊佛像,一尊也不能少,否則就是對先帝以及佛祖的大不敬

一時間,上到監工的官員,下到開鑿的工匠,大家瞬間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只能沒日沒夜地在石窟內勞作。

只差一尊

按照宣武帝的要求,需要建造一座彌勒佛像,將其作為萬佛堂石窟的“鎮窟之寶”,並將孝文帝的形象刻入其中。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這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工匠們花了大量的時間打造這尊彌勒佛像,以至於在最後快要交工的時候,好巧不巧,離一萬尊還差了一尊

工匠們心裡清楚,即便他們技術再高超,這

時間根本不夠再造一尊佛像。

他們有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有的在嚎啕大哭。

“我們該怎麼辦?怎麼辦?!我們要完蛋了……”

“本來還指望著拿賞賜回家討個媳婦,沒想到現在連自己都保不住了。”

“聽說當今聖上特別信佛,他若得知我們少做了一個,肯定會覺得我們的心不誠,到時把我們全埋這兒都有可能。”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正當石窟裡的人亂作一團,瀕臨崩潰的時候,

一位身材圓潤、慈眉善目的小工匠站了出來,

說:“我想到一個辦法,不如到時

在我身上裹滿黃泥,等到黃泥幹了,我看起來就跟佛像一樣

。”

大家把目光投向這位小工匠,要說他這氣質,與佛祖還真有幾分神似。

有人贊同他的想法:“有理!朝廷來查驗,也不可能每一個都仔細看,對吧?”

“等朝廷走了,我們再造一個換掉就是了。”

“對,對,反正也是死,不如試一下!”

最後,在朝廷來驗收的前一個晚上,

工匠們往小工匠的身上塗抹黃泥,硬是把他變成了一尊佛像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封印成佛”

第二天一早,宣武帝就帶著親信們迫不及待地來到義縣。

一萬尊石刻佛像齊刷刷地出現在宣武帝的眼前,它們琳琅滿目、栩栩如生,有的風姿飄逸,有的倚壁浮雕。

“皇上,您看,這交腳彌勒乃萬佛之冠,螺發波紋,長眼、高鼻、薄唇,”元景給宣武帝介紹著佛像,“您看它與先帝是不是有幾分神似?”

“恩,不錯,元景啊,不愧父皇在世時對你如此信任,你果然能堪大任吶!”

宣武帝和其他的官員連連稱讚,沒有人發現裡面的那尊“活佛”

工匠們雖然表情看似平靜,但他們的心可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現在朝廷的人檢查完已經滿意離開,接下來只要再造一尊佛像把小工匠換掉就行了。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工匠們趕緊跑進石窟,呼喊小工匠,卻遲遲聽不到他的迴應。原來,

由於全身糊滿了黃泥,小工匠長時間呼吸困難,最終窒息而亡

,成了一個真正的泥塑人。

就這樣,為了拯救所有工匠的性命,為了博得皇帝一笑,小工匠犧牲了自己,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正如杜牧的這句千古名詩,南北朝是佛教興盛的時代。有人從詩中讀出了杜牧對江南風光的讚美,也有人讀出了

他對於四百八十寺背後的無奈

而當南朝的人們在煙雨中參拜四百八十寺的時候,北朝的人們正忙著開鑿大規模的石窟,雕刻出他們心中佛祖的樣子。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這一切的代價,

是大興土木,是勞民傷財,是多少的家庭無法團聚。

佛教所宣揚的祈求來世說、輪迴說,本來讓人們在亂世裡找到了精神上的寄託,但對於那些統治者來說,佛教可就不僅僅是這樣了。

由於一些民間流傳的神異故事,統治者們把佛教視為一種“外來的神仙方術”。

因此,

他們徵集無數的勞工去修佛禮佛,更多的是希望佛祖能保佑自己永世統治天下

,但這與佛教“普渡眾生”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所謂普渡眾生,是指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們脫離苦海,登上彼岸。倘若萬佛堂石窟內的佛像看到這些工匠們,為了滿足皇帝的心願,每天不是在吃飯睡覺就是在修佛,儼然如一臺臺冷冰冰的機器,那些佛像會作何感想呢?

當然,

錯的不是佛教本身,而是統治階級。

一萬尊佛像驗收時少一尊,小工匠假扮充數,結果被封印成真佛像

後來,佛教的命運亦是跌宕起伏,好在經過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三次“滅佛行動”

後,它仍然得以留存。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去到一些地方的石窟,會發現裡面很多的佛像都被打碎過,但是很多又被重新修補了起來。那一道道裂縫,就如同佛教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那坎坷的命運。

佛教,這一種起源於古印度的宗教哲學,起初在西漢時期從西域傳入華夏大地,隨著1900多年的光陰流轉,它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斷磨合、融合,逐漸實現了自己的蛻變,從而在這裡深深紮根,最終形成了氣象萬千、光輝燦爛、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式佛教。

如今的中國,共有五大宗教,

佛教已成為我國目前信奉人數最多的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