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每次朝會前都有一個太監站在大殿前甩三聲鞭子?

作者:由 楊角風發作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07-24

趕車不用鞭子是什麼肖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解密篇1——總101期)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正篇基本快寫完了,後面出幾期科普篇,隨後就要開新系列了,新系列更加精彩,敬請期待!

在雍正王朝中,每次朝會之前都有一個太監走到大殿前,隨後甩了三下鞭子,這是什麼意思呢?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每次朝會前都有一個太監站在大殿前甩三聲鞭子?

作為一名滄州人,在我們那旮旯,每天早上,各個公園隨處可見甩鞭的人,以老人居多。有時候他們還會比試,比的方式只有一個,誰的花樣多,誰的聲音響?

他們每天甩鞭子的原因應該是一種愛好,有人說也可以強身健體,姑且是這樣吧,只不過路過的人們都得繞著走,生怕一個不小心,鞭子就甩到了自己身上。

在老家農村也有甩鞭的人,不過大都是放羊的,或者是趕車的,鞭子的繩子也沒有這麼長,主要用來驅趕羊群,防止亂走的。小時候,我們孩童也會做個小鞭子,甩著玩,如果能甩響了,絕對是小夥伴們崇拜的物件。

但是在南方,卻很少見到有人甩鞭子,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這項活動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區,這也跟當年皇宮內的人員祖籍分佈有關,那時候的侍衛或者宮女太監等也主要出在京津冀地區。

也就是說這項活動其實是來源於宮中的,在雍正王朝中每次朝會前都有太監甩鞭子,可是宮裡也不能放羊,又不是鍛鍊身體,也不像是在玩耍,更不像是跟人比試,那麼他這樣做是為何呢?

在現代社會,比如開會的時候,往往一個人在講話前先咳嗽兩聲,意思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再交頭接耳、大聲喧譁了,我們會議開始了。

不僅開會的時候如此,在學校讀書的人深有體會,鈴聲一響,就意味著上課了,老師進門,班長喊“起立”,“同學們好”,“老師好”,“請坐”……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每次朝會前都有一個太監站在大殿前甩三聲鞭子?

所以,這個響鞭就是一種儀式開始的象徵,每次皇上要來了,有個太監要提前準備好甩鞭子,鞭子一響,大殿上的大臣們都不能再隨便走動,交頭接耳了,立馬各就各位,站好等待皇帝上朝。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了,既然僅僅是提醒大臣們,為什麼不用敲鐘或者是打更那種方式呢?

其實,這個鞭子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什麼樣的人才能手握鞭子呢?那在當時只有馬車伕或者是放牧的牧人有鞭子,他們使用鞭子,主要是為了駕馭牲口。

當然,皇帝使用鞭子,不能是駕馭牲口,而是駕馭人民,《詩經》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凡是天下的土地沒有不是屬於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民,沒有不是帝王的臣民的。

所以,皇帝統治人民,就跟牧人駕馭牛羊是一樣的,“馭”字又跟“御”字同音。皇帝賞給人民的東西,都叫“御賜”,皇帝使用的杯子叫“御杯”,皇帝坐過的座位叫“御座”,皇帝使用的筆叫“御筆”,連皇帝帶兵打仗,也叫“御駕親征”。

所以,這個鞭子,其實就是皇權的象徵!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每次朝會前都有一個太監站在大殿前甩三聲鞭子?

不要以為靠馬背征服天下的清朝才有這個打鞭子傳統,其實在很久之前就有了:

這種鞭子也稱為“鳴鞭”,俗稱“響淨鞭”。這個“淨鞭”也叫“靜鞭”,它是由黃絲編織而成,在鞭梢上塗上蠟,這樣的話打在地上很響,目的就是警告臣下,皇帝就要到了。

這個打鞭子的記載可以追到五代十國時期,在宋代人高承的《事物紀原》中就有記載:

“鳴鞭,唐及五代有之。”

在宋史中也有記載:

“殿前指揮使,行門二十二人,鳴鞭十二人,孝宗增為一十四人”

關於這個人數設定也是有講究的,宋孝宗估計是想表達自己比上一任皇帝更牛,所以增加了打鞭子的人數,只是人越多,這種鞭子越打不齊,打不齊,打不響,就有失威嚴。

到了元朝以後,朝廷就定了規矩,這種響鞭只能打三下,元明以後出版的書籍也大都採用響鞭三聲記載,比如明代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中的第十回:

“靜鞭三下響,衣冠拜冕旒。”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每次朝會前都有一個太監站在大殿前甩三聲鞭子?

等到了康熙帝除掉了鰲拜之後,為了彰顯規格升級,開始統一了規則,由原來的四人打鞭子變成了一個人,這個人也由之前的侍衛換成了太監:

“……丹陛南階三級,鑾儀衛官六人司鳴鞭。欽天監報時,皇帝出御中和殿……賜茶畢,復鳴鞭三,中和樂作,駕還宮。樂止,群臣退。”

也就是康熙八年開始,朝會要鳴鞭兩次,一次是朝會前,皇帝出中和殿之後,到金鑾殿之前,一共響三聲。一次是朝會結束,響三聲,退朝!

明朝時期有幾個皇帝不愛上朝,尤其是嘉靖皇帝,三十年都沒有上朝,估計跟當時打鞭子有關係。

能有幸到宮裡打鞭子,肯定是打鞭子高手,苦練一輩子,好不容易逮到上朝的機會,還不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拼命打,能打多響就打多響,眾臣們是肅靜了,估計皇帝也得嚇一跳,你想啊,一邊兩個虎視眈眈的大漢手握鞭子,皇帝從面前走過,估計心裡都發毛,索性不上朝了。

可惜了苦練一輩子打鞭子的錦衣衛,遇到了嘉靖皇帝,竟然沒有施展的機會!

到了清朝,皇帝們也怕啊,索性把四個換成一個,把大漢也換成太監了,畢竟太監少了某項功能,鞭子打起來縱使很響,也是缺乏某種陽剛之氣,也就不再凶煞了……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每次朝會前都有一個太監站在大殿前甩三聲鞭子?

現在再看公園裡打鞭子的老大爺們,突然就有了一種異常的感覺……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上期回顧:雍正王朝中嶽鍾琪舉報曾靜的結局如何?這背後就是慘烈的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