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魯西南方言雜談-石滾

作者:由 一兩茶葉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02

石磙是什麼意思

魯西南方言雜談-石滾

一種石滾

在《漢語詞典》中,“石滾”的解釋是“拼音shí gǔn,亦作‘石磙’,石制滾壓農具。”的意思,明代書畫家馬愈撰寫的《馬氏日抄·奇盜》有“夜已昏暗,眾出廟門,坐石滾上,疑未決,望見西松林下白衣者出,遂散伏地所,覘之果少年也,尾至廟後一娼家宿焉。”一句,句中的“石滾”表明至少在明代,就有人稱“石滾”了。

魯西南方言雜談-石滾

2021年4月拍攝

以前,在魯西南農村,常見到石滾。石滾一般是由青石料鑿成的,是一個直徑四十釐米左右、高一米左右的圓柱體,兩端平面的中心有滾眼子(圓臍眼)。石滾的外表面有鑿的條稜,也有的外表磨得很光滑。石滾有一個滾架子,是兩頭翹的木頭框子,用石滾時,將滾架子套在石滾上。一般使用石滾滾軋小麥或穀子、高粱、豆子時,石滾後邊會拉一個三角形的石耮子(也有叫石拉子的),石耮子的作用就是將石滾碾軋後的莊稼再進行摩擦,使顆粒加快脫離殼體。

魯西南方言雜談-石滾

2021年4月拍攝

以前,石滾在魯西南農村常見用途主要有四項,第一是滾地,譬如麥苗返青前,因逢暖冬,麥苗長得過旺,就會用石滾滾一遍麥苗,壓實一下麥苗根、保墒。第二是滾路,尤其修建田地間的黃土路時,會將平整好的路面,用石滾壓幾遍,使路面平整結實一些。第三是壓打麥場,將寬敞的地面平整後,往地面灑點水、麥糠,再用石滾壓實場地,使場地面表層光滑、結實,為以後在場上打糧食做好基礎。第四是打糧食,如打麥子,預先將收割的帶穗麥秸稈平攤到打麥場上晾曬至乾燥,當地人管這叫“攤場”;接著,套牲口拉石滾、石耮子,在麥秸稈上轉圈碾軋,當地人管這叫“軋(壓)場”;人們用木杈子把壓過的麥秸稈挑起、翻個,使麥秸稈重新蓬鬆起來,當地人管這叫“挑場、翻場”;然後,再用石滾、石耮子碾壓。如此幾遍後,麥秸稈被石滾碾壓成了麥秸,麥粒子基本都脫殼了,石滾可拉到場邊擱置了。石滾還有其他的用途,譬如,電影《少林寺》在農村放映過後,村裡的半大小子就把石滾當成玩具了,在打麥場上推石滾玩,比賽誰推得動或推得遠等等,就不再敘述了。

魯西南方言雜談-石滾

2021年4月拍攝

隨著農機的推廣使用,石滾也就被人們放棄了,前不久,聽說石滾成了民俗展覽館的展品了,成為人們懷舊的物什了。透過石磙的沒落,顯示了新事物替代舊事物、先進取代落後的規律,正說明這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