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孫 過 庭 傳 (選自王根權《書譜》品評)

作者:由 王根權講書譜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9-19

請寫字給多少潤筆

孫過庭,字虔禮,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唐代偉大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生於武德二年(619年),卒於天授二年(691年),享年七十二歲。曾任右衛胄曹參軍、率府參軍錄事等職。著有中國書法理論鉅著《書譜》傳世。

孫過庭祖籍吳郡,是吳郡望族孫武的後代。孫過庭出生在富陽,小時候生活在富陽,後來又隨家遷居陳留。少年時期的孫過庭,既孝悌又好學,且喜好書法,書學王羲之。青年時期的孫過庭,已經是一位飽學之士了,除了科舉考試必考的經典學說之外,他還涉獵了老莊等道家的經典學說。這個時候,孫過庭的書法已經很有成就,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與王羲之的真跡相比,竟可以亂真。

按照孫過庭的學養,考中舉人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每次考試,主考官就是不賞識孫過庭的文章,孫過庭也就屢試不第。直到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孫過庭才考中了舉人,這一年孫過庭二十八歲。

孫過庭能夠考中舉人,與唐太宗喜歡書法,又特別推崇王羲之有很大關係。唐太宗是靠武力得天下的,取得政權後又崇文好書。在翰林院設侍書博士,國子監設書學博士,科舉考試中設有《明書科》,以書取仕。唐太宗在位期間,在全國範圍內廣泛蒐集王羲之的墨跡。在蒐集王羲之墨跡的時候,可以說不惜代價,不擇手段。

唐太宗下令全國,以重金收集王羲之的墨跡。只要獻出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要官的給官,要錢的給錢。故此,全國各地有收藏王羲之作品的人,紛紛將手中的藏品送到了皇宮,皇宮共得到王羲之真跡二千二百多件。其中“蘭亭集序”四個字,每字賞金千兩,成語中的“一字千金”就是這樣來的。唐太宗收集到王羲之如此之多的墨跡,遺憾的是其中卻沒有《蘭亭序》真跡。

相傳王羲之死後,《蘭亭序》真跡由其子孫收藏,後傳至其七世孫僧智永。智永圓寂後,又傳與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在樑上鑿暗檻藏之。太宗聽說辨才和尚藏有《蘭亭序》,便召見了辨才。可是辨才卻說,見過此序,但不知下落。一天尚書右僕射房玄齡奏薦,監察御史蕭翼有才有謀,由他出面定能取回《蘭亭序》。太宗召見蕭翼,蕭翼建議自己裝扮成普通人,帶上王羲之雜貼幾幅,慢慢接近辨才,可望成功。唐太宗同意後,蕭翼便照此計劃行事。蕭翼接近辯才後,很快就獲得了辨才的好感和信任。在談論王羲之書法的過程中,辨才拿出了《蘭亭序》,蕭翼故意說此字不一定是真跡,辨才便不再將《蘭亭序》藏於樑上,而隨便放在了几上。一天趁辨才出門後,蕭翼到辨才處取得《蘭亭序》回到了長安。唐太宗得到了《蘭亭序》後大喜,令人將《蘭亭序》雙鉤描填後,分送給皇子及大臣臨習。朝臣爭相臨寫《蘭亭序》,學書王羲之。臨習《蘭亭序》,成了當時朝野上下的時風。

唐太宗的一些大臣,既是太宗的臣子,同時又是太宗的書友,太宗經常與大臣們朝罷後研討書法。朝臣中虞世南最受太宗器重,虞世南死後,太宗傷感地對魏徵說,無人可與論書,魏徵給太宗推薦了褚遂良。魏徵對太宗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即日便召命褚遂良為侍讀。太宗喜好書法,推崇王羲之,由此可以見得。

貞觀十七年(644年)五月,唐太宗下了一道手詔:“令州縣舉孝廉茂才,好學異能卓犖之士”。各州縣接到手詔後,便立即開始了發現人才、舉薦人才的活動。據唐史載,當年諸州所舉十一人,太宗引入內殿,賜坐於御前。太宗、皇太子、近臣相繼提問,“鹹不能答”。又令到中書省射策,“所答乖旨”。這次舉薦活動,所舉之人很不理想,沒有能讓太宗滿意。這一次所舉薦的這十一人中沒有孫過庭,但太宗的這道手詔,太宗所開創的這一薦才形式,卻為後來孫過庭的中舉,及其試卷墨跡的見君開啟了途徑。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孫過庭參加地方鄉試時,主考官發現孫過庭的考卷書法秀美,酷似王羲之。認定孫過庭屬“孝廉茂才,好學異能卓犖之士”,不但讓孫過庭榜上有名,而且還將孫過庭的考卷報告了當地的地方長官。當地地方長官看到孫過庭的考卷後,有著相同的看法。就這樣,各級地方長官逐級報告傳呈,最終傳呈至太宗手中。太宗見到孫過庭的考卷後大加讚賞,稱其“書亂二王”。能夠得到太宗的讚賞,按說這是孫過庭躋身仕途的大好時機。遺憾的是,太宗還沒來得及重用這位書藝絕倫、“書亂二王”的年輕人時便過世了。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唐高宗繼位,改元永徽。唐高宗繼位不久,永徽四年(653年),便發生了震驚朝野的房遺愛謀反一案。按照唐朝的科舉考試製度,國家有大事時,取消或推遲開科。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是一件大事。接下來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謀反又是一件大事。國家發生的這兩件大事,都讓孫過庭趕上了。如果說,兩件大事僅僅只是延誤開科也就罷了,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其中的一件大事,牽扯到了孫過庭,使孫過庭因此受到了株連。

房遺愛謀反案,原本就是長孫無忌一手策劃的一樁政治冤案,這樁冤案的政治目的在於清除異己勢力,鞏固李治政權。這一冤案,牽連到了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以及高陽公主等,這些人都被處死了。吳王李恪,隨太宗打天下立有大功,人品很好,能力也強,很有社會威望,太宗嘗謂此子像他。李恪是吳王,孫過庭是吳郡人,當年孫過庭考卷文墨就是吳地官員逐級傳呈,最後由吳王李恪傳呈太宗的。這次房遺愛謀反冤獄搞的這麼大,受株連的人數又那麼多,吳王李恪又是主犯,吳地一大批官員都受到了株連。有的被免官,有的被蹲監,有的被殺頭。當年傳呈孫過庭文墨試卷的那些官員,都在李恪的一條線上,都受到了株連。孫過庭是文墨試卷的當事人,自然難脫干係,受到株連當在情理之中。不過,孫過庭當時還年輕,僅僅只是一個舉人。用現在的話說,還是一名青年學生,刑事株連就不追究了,但政治株連在劫難逃。具體說來,就是孫過庭不能予以入仕。這就是為什麼當年太宗賞識過孫過庭的字以後,這件事便無聲無息的原因。

唐高宗雖說在各方面都不及唐太宗,但太宗所推行的崇文思想,高宗還是繼承了。高宗書學王羲之,字寫得也非常漂亮。太宗手詔:“令州縣舉孝廉茂才,好學異能卓犖之士”,高宗時期仍在繼續推行。高宗曾兩次親試各州縣所舉“孝廉茂才,好學異能卓犖之士”。一次是顯慶四年(659年),“二月乙亥,上親策試舉人,凡九百人。惟郭待封、張九齡五人居上第,令待詔弘文館,隨仗供奉。”一次是調露元年(679年),“十二月壬子,高宗御成殿,召諸州舉人親問。”

時間一過就是十二年,房遺愛謀反案被時間慢慢地淡化了,對孫過庭的株連也就自然解除了。顯慶四年(659年),孫過庭四十歲時,終於被舉為“孝廉茂才”,這才有機會參加了殿試,見到了高宗。這次殿試,雖然比不上進士及第,但卻被錄用為官了。

孫過庭共當了十六年官,仕途上也沒有多大的進展。有資料記載,孫過庭曾任過右衛胄曹參軍,最後一任為率府錄事一職。唐時的右衛屬於皇帝管轄的軍隊,率府則屬於太子管轄的軍隊。孫過庭所擔任過的那兩個官職都是軍職,官職有多大呢?參考唐代的官吏制度,胄曹參軍和錄事參軍均屬於從八品,套用現在的軍職,則相當於團職的參謀、幹事或協理員一類。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突然病死,在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朝庭鬥爭很激烈,原來太子所管轄的率府軍隊面臨著一個歸誰管轄的問題。對於孫過庭來說,也就面臨著一個重新派用的問題。由於孫過庭生性耿直,喜歡說真話,不喜歡做拉拉扯扯一類的人緣工作。在這個時候,有人對孫過庭進了讒言,說了孫過庭的壞話,致使孫過庭蒙冤而丟官,這一年孫過庭五十六歲。此後,孫過庭便走上了自己的書法藝術和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研究之路。

孫過庭選擇了洛陽為自己的客居地,從事書法教學、書法藝術和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研究。選擇洛陽客居的原因有這麼幾點:一是孫過庭家居陳留,距洛陽路途近,來往方便。二是當時的洛陽是大唐的陪都,與長安的地位並肩,高宗在位的大半時間住在洛陽。洛陽是文化人的又一個聚集地,晉時就有“洛陽紙貴”之典故,洛陽的文化氛圍適合孫過庭的職業。三是孫過庭雖是一個當過官的人,但孫過庭的官太小,長安城中的大官太多,政治書法名人也太多。洛陽對孫過庭來說就有一個好處,可以避開當時的一些政治書法名人,對自己的書法事業發展更有利一些。

孫過庭客居洛陽,以教授書法為職業,其具體工作就是研究書法、教授書法、贈賣書法作品。以書會友,應邀授書,應請贈書,隨主施書。什麼地方有人邀請,他便前往。或是講學教授書法,或是寫字賺取一些潤筆費。主人有安排則客隨主便,可能就住下了。主人無安排時,活動結束後便回客舍。其生活來源,就是書作的贈賣和學生的學費及資助。當時人們對於這類職業稱之為“座主”,孫過庭職業的稱謂就是“書法座主”。

孫過庭所從事的這一職業是一自由職業,這個職業的最大特點就是“顛沛”。這個職業的特點決定了這個職業需要長年住客舍,從事這個職業者必須過著以客舍為家的生活。住在客舍的好處是可以廣泛地交結書友,會晤接待來訪者,可以方便眾多的求書者和學書者登門造訪。客舍就是孫過庭教授學生學習書法的場所,也是孫過庭書法藝術對外宣傳聯絡的視窗。今天好些書畫家,在大飯店裡長期設有工作室,就是孫過庭當年的影子。

孫過庭結合自己的書法教學實踐,寫成了其書法理論鉅著《書譜》一書,進而用《書譜》一書教授其弟子。孫過庭長期住在客舍裡,以書法為職業,潛心研究書法理論,從事書法教學活動,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天授二年(691年),孫過庭因心肌梗塞突然暴發,死於洛陽植業裡客舍,享年七十二歲。孫過庭以身殉職,是在自己的工作室死去的,他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鞠躬盡瘁,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孫過庭“有唐之不遇人也”,中國書法史上一位難得而少有的職業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很多,絕大多數書法家都不是職業書法家,而是兼職書法家,所兼之職多是官僚,其書名的獲得多與其官位相關。孫過庭是一位職業書法家,其書名的獲得靠的是自己的書法藝術造詣和書法理論建樹。絕大多數書法家,除了留下書法墨跡以外,很少留有書法藝術理論論著,有的甚至連隻言片語都沒留下。孫過庭留下了長達三千七百餘字的書法理論鉅著《書譜》。

孫過庭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偉大的書法家、書法藝術理論大家,“獨考性命之理,庶幾天人之際”,“老有所述,死且不朽”。留世之作《書譜》一書文墨俱佳,有“書史之離騷,書家之絕唱”之美稱。《書譜》一書是我國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書法理論著作和書法教材,對後世書壇影響很大。學書人多視其為必選教材,書法家視其為必讀之書。

千百年來,研究孫過庭,解讀孫過庭,臨摹《書譜》,研習《書譜》,代不乏人。今天研究孫過庭,解讀孫過庭,品評孫過庭,懷念孫過庭,目的在於透過解讀品評,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這位書法大家、書法理論大家。深刻地理解他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客觀地認識中國書法這門藝術。繼而,很好地、全面地繼承孫過庭的這一豐富而寶貴的書法藝術遺產,將其先進的、科學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引入書法藝術實踐之中,用以指導書法藝術創作實踐。進而,提高書法藝術創作能力,提高書法藝術鑑賞能力,有力地推動中國書法藝術事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