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翰林院是幹什麼的地方,這裡真的是非進士不得入選嗎

作者:由 中原文化家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24

翰林院在什麼位置

歷史上翰林院最早出現其實和科舉的關係並不大,雖然翰林的本義是指代文翰薈萃所在。翰林院置為官署始於唐朝,最初只要有一門專長就能進入翰林院,但到後來門檻逐漸升高。

一、翰林院的由來

翰林院是幹什麼的地方,這裡真的是非進士不得入選嗎

唐代設翰林院,為各種文藝技術內廷供奉之處。翰林院這個機構,在歷史中,曾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最初時,“翰林”是指文翰薈萃。後來成為一個正式機構後用來招攬天下英才。

過去科舉又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明清時期,就一直流傳一種說法“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得入內閣”。這等於是把翰林院跟進士、內閣放在同一條線上。

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中,進士是全國所有學子最嚮往的身份。即便是那些靠父輩蔭封的世族子弟,也渴望憑著自己本事,獲得進士的身份。

翰林院是幹什麼的地方,這裡真的是非進士不得入選嗎

以清朝為例,當時授予翰林院的職權不少。除了要按時稽查史書、錄書,皇族宗室的官學功課、以及理藩院的檔案外,翰林院還擔任各級科舉考試的考官。

從鄉試、會試、殿試,翰林院都可以派人參加。也正是這個原因,翰林院出身的官員,在朝中往往有極為深厚的人脈和文脈。這是在規定的官階品級外,翰林院官員擁有的影響力。

新的進士獲得出身後,需要由翰林院掌院學士在保和殿再考核一遍。這個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有人作弊。翰林院官員還需要經常為皇帝提供建議。

二、翰林院發展歷程

翰林院是幹什麼的地方,這裡真的是非進士不得入選嗎

唐朝的翰林院中有各種各樣的人士,這些人也確實有兩把刷子,雖然未必有官職,但是貼身陪著皇帝做一些出謀劃策起草詔書的重要事務,算得上是白衣卿相。

翰林學士並不是官職,所以選拔時不用考慮官職資歷之類的問題,從校書郎到尚書只要能入皇帝的法眼,掛個銜就可以;而這些人唯一的依賴就是皇帝的信任,政治前途也算有保障。

到了宋代,選拔有了規範,比較嚴格。想當翰林學士,得參加科舉考試,最好是進士科,以保證有基本的文字功底;然後要有州縣工作的履歷,也就是要求有基層工作經驗。

翰林院是幹什麼的地方,這裡真的是非進士不得入選嗎

宋代的翰林學士就有了正規軍的意思了,翰林院基本算是培養高階幹部後備軍的儲備池。如果你不經過這些步驟進入翰林院,根本沒有人瞧得起你。

到了明代,在朱元璋的制度改革下,翰林院的權力超越唐宋,因為明朝沒有宰相了,以前由宰相承擔的任務,分解到了翰林院,權力大到了,等於說宰相職位被翰林院這個機構替代了。

從制度上講,明代翰林院是朝廷考議制度、詳正文書、諮議政事的職官機構,翰林官的主要活動多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從事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

三、內閣與翰林院分家

翰林院是幹什麼的地方,這裡真的是非進士不得入選嗎

後來內閣出現,則是朝廷中地位最高的中樞機構。自丞相被廢后,內閣大學士儼然是朝堂上最有地位的大臣。翰林院的位置,就等於是為朝廷培養高階官員的地方。

正是內閣的出現,導致翰林院政治上的地位逐漸喪失,可謂盛極而衰。原來擁有的起草詔命參與機務的權力被內閣拿走了,後來連議論政務也被人視為多事之舉。

所以內閣和翰林院分家以後,翰林院的政治地位開始逐步衰落,除了培養第二梯隊的高階官僚外,可以看成一個普通的文秘學術機構。

翰林院是幹什麼的地方,這裡真的是非進士不得入選嗎

到了清代,更沒什麼好說的了。先有南書房,後有軍機處,都是皇帝獨攬大權的有力工具,不再需要翰林院多嘴多舌,所以翰林院在政治上也沒有什麼地位。

所以翰林院可看成一個研究生院,進士們進去以後進一步深造,為衝擊更高的官職做準備。至此翰林院成為一個學術機構,其過去的實權已經轉移到內閣。

總之,翰林院遠非普通的文職機構。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計程車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翰林院成為培育高階文官的搖籃和涵養高層次學者的場所。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