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作者:由 媽心理學習動力輔導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12-18

偷是什麼概念

在媽心理圈子中,一位媽媽偶然聊起自己的孩子偷偷拿父母的錢的事。

沒想到引來一片共鳴,發言的媽媽中,竟然有一大半小時候都偷偷拿過父母的錢,看來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玩笑歸玩笑,既然這種現象這麼普遍,就值得花一點時間分析分析。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呢?

一、孩子的規則感和邊界意識還沒發展成熟。

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出現的“偷盜”,原因各不相同。

5歲以前的孩子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道德觀,不知道“偷”的概念,也沒有完整的物權意識,無法正確區分“自己的”和“別人的”的界限。

我們眼中的“偷”,是他們眼中的“拿”。

由於原始的“自戀”與“戀物”推動,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認為是自己的並佔為己有。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已經明白“偷東西”是不對的,道德感已經建立起來,但是自控力差。這個階段的孩子偷東西多半是物慾太強,又不能控制自己導致的。

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家長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過多的壓抑了孩子的需求,當然也有可能過多的放縱孩子的需求。物極必反,兩種極端都能表現出一樣的結果。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青春期時期的孩子自尊心、價值觀、世界觀等各方面趨於建立和發展,但仍然不穩定。

這個階段如果出現偷東西的行為,有可能是他們長期被錯誤對待,從小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較多的“心理創傷”,自尊心受到了較多的摧殘。

當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持續的傷害以後,會“破罐子破摔”,並對予以他傷害的人報復,如果不能報復自己的父母,那就從身邊的同學下手,第一是報復別人,第二是讓父母“滿意”,更加吻合父母長期以來給予自己的評價。

二、孩子偷東西源於內心的匱乏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匱乏感”的概念:如果內心有種不滿足,往往會尋求其他的方式來補償。

偷竊就是匱乏感引發的行為,包括物質匱乏和心理匱乏,後者尤重。

越得不到,就越想要。

前不久,廣東一個7歲小女孩因為在商場偷拿東西,媽媽看孩子始終不肯承認,

於是想給孩子一個教訓,選擇了報警。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原來女孩很喜歡商場裡的扭扭蛋,但知道家裡條件不好,於是就想悄悄拿走,以為不會被發現。

家庭物質上的缺失,讓她有了鋌而走險的“勇氣”。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這個時候一位家長說:家裡條件挺好的,孩子想買的東西我都給他買,不明白為什麼還要偷錢。

經過諮詢得知,這位家長在金錢上對孩子管得非常嚴,從不給孩子零花錢,他們會對孩子說:“你想買什麼跟我說,只要合理,我都給錢。”

孩子想買的東西都要經過媽媽的同意才可,毫無餘地可言。很多情況下“合理”或“不合理”,是家長來判斷的,它根本不是孩子的想法;

而且孩子有時會有些屬於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跟你說,比如某個同學,尤其是異性同學過生日,孩子想送一個小禮物,如果他手裡有一些零花錢,就不會為難。

對孩子控制太嚴,顯而易見的潛臺詞是不信任孩子。信任不會讓孩子變壞,相反,家長看管得越緊,孩子越容易找機會偷錢。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三、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

孩子的問題行為,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麼。

偷,也是如此。

表面看,它是孩子一種錯誤的行為,實際上都藏著孩子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

有的孩子是因為渴望,有的孩子是因為好奇好玩,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得手的成就感……。

曾遇到一個案例,一個小男孩家境不錯,想要的東西父母也會給他買,但是他卻會經常偷東西。

最後發現是他的父母太忙了,平時沒時間陪他,也不關心他,他發現偷拿東西可以獲得父母的關注,所以孩子藉此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四、“壞家長”的遺傳行為

所謂“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因果必須有一個條件:壞家長——沒有這個必要條件,這個因果不成立。

“壞家長”有兩種:第一種是習慣用打罵解決問題,簡單粗暴發生的地方,就是“偷竊”容易發生的地方。

比如,有的家長平時對孩子監督得很嚴,控制得很緊,一發現孩子偷錢,立即定性為“偷”,鄙視孩子,把孩子暴打一頓,警告,並開始像監督小偷一樣監督孩子,一旦發現又有偷錢行為,不但暴打,而且去學校告訴老師,讓老師做工作,或是嚇唬孩子,要把他交到警察那裡……

這樣折騰下來,孩子離小偷的身份就越來越近了。

第二種是自己手腳不乾淨或愛佔小便宜——只有這兩種家長的孩子才會小時偷針長大偷金。

沒有人天生是墮落的,只有環境一直在營造一個小偷,一個人才能最終成為小偷。

所以需要家長多反思自己。真正的教育準備是完善自己,在財富教育方面也一樣,不但要求家長有好的教育理念,還需要有好的財富觀。

雖說孩子偶爾一次的不當行為,並不代表孩子的全部人格,但教育卻是必不可少的。

李玫瑾曾說過:

孩子第一次偷錢,不明白偷錢的後果,但是孩子感受到了偷錢的快樂,如果父母不及時制止批評,孩子就會重複偷錢的行為。

一旦第一次嚐到甜頭,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偷東西,是真的會上癮的。

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孩子“偷錢”的原因當然不止以上這些情況,瞭解了孩子“偷錢”背後的心理動機,做父母的

可以嘗試把這件事看做是一個資訊,看看孩子透過這個行為向父母傳遞了什麼樣的信

號,看看孩子的心理發育到了哪個階段,看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看看是否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家“賊”不是賊,是汪洋大海中漂流的少年派,需要幫助,需要關心,還需要愛。

有關青春期孩子的更多問題和養育方法,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該怎麼教育?》裡都有提到,感興趣的家長可以試聽哦~

人工智慧時代,孩子該怎麼教育?

媽心理學習動力輔導

購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