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銷量被DM-i吊打,多擋DHT混動為啥沒人買?

作者:由 汽場汽車APP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0

神龍怎麼折圖片大全

今年的車市由於混動技術的普及和上車,讓整個新能源市場實現了大幅增長,更成了不少車企的增長動能,但從銷量的分佈上來看,除了比亞迪作為絕對的龍頭主宰市場以外,其他品牌的混動車型市場表現都似乎不太理想。

臨近年底,各大車企即將交出今年的成績單,而從截至11月的市場表現來看,以長城、吉利、奇瑞為代表的多擋DHT混動派在今年都沒有太大的成就。比如,被吉利大張旗鼓宣傳的雷神混動,在11月其明星車型帝豪L雷神HI·P的銷量只有3輛,其餘車型甚至已經不在榜單中。

銷量被DM-i吊打,多擋DHT混動為啥沒人買?

而且,種種跡象顯示,這些品牌或多或少都在淡化此前的多擋DHT混動宣傳,比如近期吉利將其最新的星越L混動直接命名為增程電動版的行為,很難不讓人懷疑,雷神混動已成棄子,另外,長城高階品牌魏牌除PHEV以外的DHT車型也都已經停產。

從以上的種種現象,我們應該能夠看到,這一波自主品牌的電氣化轉型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除比亞迪外,其餘自主品牌的混動基本都沒取得應有的成效,這也意味著多擋DHT結構混動在第一波征戰中基本以失敗告終。

那麼,多擋DHT結構混動為啥不受市場待見呢?難道真的是這些自主品牌的技術實力不夠雄厚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銷量被DM-i吊打,多擋DHT混動為啥沒人買?

眾所周知,混動技術是一種既有內燃機又有電機,並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技術,核心思路在於讓兩者結合之後,放大各自的優點,相比傳統燃油車,實現更省油、更強的動力、更平順、更靜音在內的四種效果中的其中一部分效果。

但為什麼說只是一部分效果?這主要受到各個品牌的技術實力和匹配功底影響,也就是說,如果技術足夠強,匹配足夠好,是能夠兼顧全部優點的,但如果技術實力不到位,匹配也不行的話,能實現2-3點優勢就得燒高香了。

銷量被DM-i吊打,多擋DHT混動為啥沒人買?

現階段,各家的混動技術雖然叫法不同,但大致分類實際上只有4種,分別為增程式、單擋式、功率分流式以及多擋式,其中除了多擋式以外,其餘的技術體系,無論是哪種方式,使用者的體驗都是類似於無級變速,與電動車的體驗區別很小。

機電結合的電氣化技術之所以能夠節約燃油,關鍵原因在於使用了串聯模式,串聯模式的本質在於,利用發動機工作在恆定狀態效率更高的特點,將發動機轉換為增程器和發電機,然後始終保持在比較高的效率中運轉,再利用電池作為調節手段,達到既能滿足日常所需,又省油的結果。

但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問題,增程器的發電效率並不是任何功率下恆定的,只在部分轉速區間內效率才是比較高的狀態,車輛行駛時,由於起步和加速的時機比較隨機,增程器如果完全依靠功率請求來發電,效率並不比燃油發動機節油多少,畢竟多了一個步驟,還不如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了。

銷量被DM-i吊打,多擋DHT混動為啥沒人買?

所以,為了更加省油,自然就出現了在串聯模式的基礎上,加入並聯模式的邏輯,在並聯模式下,發動機可以直接驅動車輪,省去了先發電,再由電機驅動車輪這一步驟,在某些工況下,可以進一步節約燃油,這也是除增程式以外其餘串並聯混動的基本工作邏輯。

而多擋DHT的技術,問題也是因此而來,從結構上看,多擋DHT混動的本質是一種明顯的串並聯式混動結構,和比亞迪DMi、豐田THS、本田iMMD都是類似的,但不同的是,多擋DHT結構的混動,還內建了一個速比可調的混動專用變速箱,比如長城是兩檔可調,吉利和奇瑞是三擋可調。

銷量被DM-i吊打,多擋DHT混動為啥沒人買?

而影響多擋DHT混動體驗好壞的關鍵,協調好各個擋位自然就變得格外關鍵,在官方的宣傳中,多擋DHT結構不僅動力隨叫隨到,更關鍵的在於可以發動機在並聯驅動時,可以在多種擋位下工作,進一步提高燃油經濟性,還可以透過不同的擋位與電機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組成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工作模式,以對應不同的場景。

雖然理論上確實如此,但如果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多擋DHT混動也是存在弊端的,那就是依然存在傳統機構,這也讓匹配調校成了很大的挑戰。

不少實際試駕了長城檸檬混動、吉利雷神混動以及奇瑞鯤鵬混動車型的使用者都會明顯感受到,相較比亞迪DMi以及本田iMMD、豐田THS等串並聯混動和理想、問界在內的增程電動,多擋DHT混動車型不僅行駛起來並不平順,不少場景下由於需要進行擋位切換,所以甚至還存在一定的頓挫,靜音性也不怎麼樣,體現不出一輛混動車型在電機加持之後應有的全部優點,反倒是發動機一次又一次的換擋,開起來更像一臺燃油車。

銷量被DM-i吊打,多擋DHT混動為啥沒人買?

更關鍵的是,從實際的能效表現上,多擋DHT結構的混動也沒有展現出對於DM-i等無擋位混動的大幅超越,反倒是由於增加了一個實體,結構複雜了很多倍,不僅要忍受更大的質量風險,同時成本也水漲船高,售價並不便宜。

這可以說是犯了大忌,一方面,購買電氣化車型的使用者都是思想比較超前的人,但多擋DHT的體驗卻更像燃油車,這本身就不怎麼吃香,而且雖然理論上DHT結構確實應該在效率上更好一些,但實際的油耗表現也沒有與其他技術拉開太大差距,反倒是售價貴了不少,自然就更難被使用者接受了。

寫在最後:

汽車行業向來遵循的原則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系統複雜顯然不代表強,強不強要看最終實際表現,如今多擋DHT技術遇冷,高開低走的背後,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更體現了車企對於技術判斷層面的失誤,缺乏供應鏈積累,畢竟如果內燃機高效區間足夠寬泛,電傳動效率足夠高,誰又願意捨近求遠,給混動多加幾個擋位呢?